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社会科学   4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工作本土化是社会工作理论发展和实务推进中的一种自觉的群体性的学术取向和实务导向。社会工作本土性知识的合法性建构表现在:文化价值观念关联、话语过程与价值性合理性对话,意识形态、政治实践过程与合法性辩护,地方性知识、本土经验反思性与有效性建构。其知识建构原则体现为:契合本土经验和满足现实需求原则,与西方知识沟通与理性对话原则,本土文化资源发掘、开发传统与超越传统的原则。其知识建构路径表现为:"本土性契合"和"结构性亲和",文化主体意识自觉、自主性实践和反思性建构,以"认同问题"为核心和创造性转化,实现理论建构中的历史—文化嵌入性。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需要经由创造性转化的符号资源、社会表征系统和价值系统,构建中国文化系统下的社会工作的意义生成方式、言语的有效性基础、意义生成规则和社会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优势视角改变传统问题视角的工作模式,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案主及其问题,成为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优势视角有自己的源起、理论基础和核心概念,逐渐发展成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在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践中,寻求残疾人家庭个案社会工作之本土化的实践逻辑和路径,实现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合作并服务于案主,利用充满资源的环境,注重照顾、关怀和脉络,以优势激发案主和社会工作者的乐观情绪及希望,这是本土化的中国社会工作之介入所在.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社区一直是国家权力机构实现管理和控制社会的一个重要剧场.以社区为单位的共同体始终无法置于总体社会的运转与变迁之外,社区营造也始终没能脱离社会改造的阈限,作为源于公民社会的社区镜像,始终反映出民间社会与国家权力的相互渗透;另一方面,市场的嵌入使社区进入市场化运作的逻辑,市场经济提供了另一种重构社会剧场的理想类型.反思和重新检讨中国社区建设的整个历程,可以发现,国家权力体系以及市场经济体系,难以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复兴和繁荣,那么,何为真正意义上的社区?现代社区如何营造?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家庭功能的变迁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泽泉 《学术交流》2005,(1):129-132
家庭功能的执行主体、执行方式、执行重心的转移以及执行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表征着现代家庭的功能变迁出现了许多新的元素,或回归,或外化,或提升,或调整。家庭功能的再生产特征持续地被再生产出来,随着旧的元素的消失和转移,又有新的元素的再生。因此,认为家庭功能的减少或增加的观点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人类学家 ,阎云翔以人类学特有视角进入中国东北下岬村做田野调查 ,完成了有关一个中国村庄的礼物交换体系和人际关系的民族志报告 ,作者通过研究礼物馈赠和经验性实践考察 ,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理解和诠释既定社会中不同文化规则及社会关系的新路径。通过描述社会实践中礼物交换的互惠原则、社会网络的培育以及社会关系的实践运作图式 ,通过策略性的礼物馈赠和实践性的社会关系 ,全面呈现一个中国村庄中礼物交换的文化规则和实践中的运作逻辑 ,呈现一个村庄中人际网络关系的建构和再生产。因此 ,以诠释“关系”的社会学传统为棱镜 ,解…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学学科的理论和经验层面思考流动农民工在城市社会关系网络建构过程中所遭受的社会排斥,思考社会关系网络排斥得以形成的内在动力和内在的运作逻辑,思考社会关系网络的封闭性、异质性和开放性,我们发现,流动农民工在城市中陷入了一种发展困境,这种发展困境源于流动农民工在城市中所遭受的社会关系网的排斥,这种排斥源于一种空间策略,一种"污名化"的叙事和话语系统,一种对社会资源垄断的偏好,一种社会距离的自觉生成,从社会关系网络的排斥性出发来研究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生活世界及其行动链是一个重要而且有效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7.
社会排斥(socialexclusion)是由欧盟委员会提出的一个社会政策概念并被联合国国际劳工局所采用,是应对“人们享有基本的生活水准,参与社交与分享工作机会的权利”而产生的。“社会排斥”一词现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政治、社会变迁及社会政策的讨论与争辩中,不同学科的学者在谈及“社会排斥”时,已不再认为贫穷的困境是个人问题;相反,他们关注的是个人的生命历程与宏观历史的交错,以及社会变迁对个人的生活境况及地位带来的变化。“社会排斥”不单是指贫穷,而更广义地泛指除了物质上的匮乏外,弱势社群如何透过不同的过程被排斥于主流社会外,进而…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个人完成初始社会化重要场所,本文基于跨省2492个样本的调查数据,从亲社会行为概念维度结构的匿名性、遵从性、公开性,以及利他性的四个测量维度出发,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预测父母亲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影响的一致性假设和四种亲社会行为的平衡性效应。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角色行为的性别差,异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教养方式对四类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均不显著;父亲教养方式的类型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且存在不均衡效应即父亲鼓励的教养方式与惩罚的教养方式对四类亲社会行为均有显著正效应;父亲鼓励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四类亲社会行为的正效应均大于惩罚的教养方式。父亲保护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公开的亲社会行为无显著性影响,但是对匿名性的、遵从的和利他的亲社会行为均有显著正效应。  相似文献   
9.
运动式治理逐渐成为社会转型中社会治理实践的重要分析范式,转型中国秩序重建中的运动式治理的制度环境与实践机制体现为压力型体制下的层级协同机制、锦标赛体制下的政治动员机制、科层官僚制下的行政吸纳机制。社会转型语境中运动式治理困境体现为“运动式”治理与“科层制”实践的“内卷化”困境、运动式治理行动中的“政策变通”与“共谋行为”以及运动式治理中基于“治理政绩”取向的“治理剧场化”与“剧场政治”困境。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变迁的中国经验逻辑及其现代转型体现了从运动式治理到常态治理、运动式治理到科层运作的双轨协同、多元主体共治下的参与式治理以及行动者互动场域中的基层网络治理转向。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与社区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会资本的培育和建造是检视社区发展的指针和向标,是社区发育的真正内涵,是社区总体营造成功之要素.社区的营造在于社会资本的培育和创造,是否推动以建造社会资本为主要战略是考察现代社区是否可能的核心构件;同时,社区可以说是社会资本的孕育生成处所,社区是社会资本的"子宫",没有社区就没有社会资本,社区和社会资本两者密切关联.我国社区的发展困境在于,由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不稳定性、社会空间的极化和隔离所带来的社会网络的封闭性和同质性,社区社会资本出现不断弱化的趋势.社会资本的弱化,带来了我国社区的贫穷加剧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