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7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狼疮性肾炎     
肾脏是稳定内环境的重要器官,肾脏病变可引起其他脏器的病变,同时,因肾脏血流量大、血管床极为丰富,其他系统的疾病也可影响或侵入肾脏,引起肾脏组织学及肾功能的改变。然而本组疾病受到重视的程度远较原发性肾脏病为少,导致在系统性病变中易疏忽肾损害的存在或误诊为原发性肾脏病。继发性肾脏病变致病因素繁多,主要包括:(1)循环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心力衰竭和细菌性心内膜炎等;(2)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痛风、淀粉样变、低钾血症和高钙血症;(3)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乙型肝炎、过敏性紫癜、结节性多动脉炎、坏死性血管炎,过敏性肉芽肿和Wegener 肉芽肿等;(4)药物、毒性及物理因素对肾脏的损害,镇痛药肾病,药物过敏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或药物中毒所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5)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的肾损害;(6)其他如妊娠肾病、镰状细胞病和溶血性尿毒症综合症。为帮助临床工作者提高对这类疾病的诊疗水平,我们约请省内外肾脏病专业人员就以下几个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2.
血栓形成或血管栓塞是肾病综合征(NS)的重要合并症之一。血栓可发生在静脉或动脉。动脉血栓多见于肾动脉和冠状动脉。而30%的NS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部位多在肾静脉和下腔静脉。一旦发生在肾静脉,就会使肾病迅速恶化。  相似文献   
33.
省医学会肾脏病专题学术报告会于1983年6月18日至20日在南通市举行。到会代表140人。南京军区总医院黎磊石主任,南通医学院钱桐荪副教授、上海第一医学院邱传禄教授以及上海第二医学院董德长教授、陈梅芳副教授分别作了有关专题学术报告。此外,黎磊石主任传达了亚太地区肾脏病学术会议概况,陈梅芳副教授传达了21届日本医学年会学术交流情况,北京医学院王海燕医师介绍了美国肾脏病学研究近况。国外关于肾脏病的研究进展很快在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理方面,传统的将肾炎分为抗肾抗体及免疫  相似文献   
34.
Crooks等(Quart J Med 28:211,1959)首创甲状腺机能亢进诊断指数(以下简称CTDI)用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诊断,他是根据甲亢病人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的频度不同,应用统计学方法确定每一症状和体征的分数,将全部积分的总和数作为诊断的依据。CTDI在国外沿用至今已得到肯定的  相似文献   
35.
作者统计1971~1975年美国加州 Kaiser 卫生计划基金会(KFHP)约1百万会员中肾脏和泌尿道疾病(KUTD)的首次住院率,并将此作为在规定人群中KUTD 的发生率。KFHP 会员的年龄、性别、种族分布和经济收入情况同该地区总人口中的分布相仿。1971~1975年内 KFHP 全部会员中因 KUTD而住院的全部病人为26,851人,其中首次住院病人为20,693人。因此 KUTD 在规定人口中的发生率为每年35.7/10~4,男性37.4/10~4,女性34.0/10~4,男性略高于女性。KUTD 的发生率在10~19岁最低,男性每年10.3/10~4,女性每年10.7/10~4,同时随年龄增加而规则地上升。65岁以上最高,男性每年为265/10~4,  相似文献   
36.
慢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肾衰)时肾脏严重受损、球旁装置对血容量和血浆肾素分泌的正常反馈调节生理功能受到破坏,引起血容量和血浆肾素平衡失调。作者测定50例肾衰的血浆醛固酮(ALD)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探讨与高血压的关系,并比较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肾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目的:提高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患者当时经治疗症状有改善,但最终均发展为痴呆。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需注意排除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将逐渐发展为痴呆,值得国内同道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38.
我院自1984年以来,对220例尿路感染病人检测了尿抗体包裹细菌(ACB)、溶菌酶(LYS)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旨在提高定位诊断的准确性。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220例真性菌尿病人(大肠杆菌大于10万/ml)临床上排除肾小球肾炎、肾小管疾病及其它引起LYS、FDP 阳性因素。本组男性18例,女性202例。二、方法与判断标准:收集新鲜尿液5ml 用羊抗  相似文献   
39.
透析液钾浓度对血液透析患者QT间期及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透析液钾浓度变化对血液透析患者QT间期及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60例慢性肾衰竭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先后应用钾浓度为2.0 mmol/L,3.0mmol/L的透析液各进行1次血液透析,分别记录临床及实验室指标,采用12导联同步记录透析中(透析至4h)心电图测量并计算QT间期(QT)及QT离散度(QTd)。结果采用钾浓度3.0mmol/L透析液血液透析时,QT间期由钾浓度2.0mmol/L透析时(595.51±39.01)ms缩短为(540.61±44.63)ms,QTd由(63.27±8.46)ms缩短为(53.46±8.83)ms,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相同钾浓度透析液透析时透析前血钾浓度〈3.5mmol/L患者QTd较血钾浓度≥3.5mmol/L患者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Td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采用钾浓度3.0mmol/L透析液进行透析可缩短QT间期及QTd,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防治透析前低血钾也可缩短QTd,减少透析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