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工业技术   1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污水处理过程中水质变化剧烈,要求溶解氧的质量浓度不一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对变参数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的溶解氧的质量浓度进行控制,并通过调整量化因子减小系统的静态误差。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在线调整隶属函数,优化控制规则,将其应用于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中可以快速、准确地使溶解氧达到期望要求,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32.
蜜网技术实质上仍是一种蜜罐技术,但它与传统的蜜罐技术相比更具优势。蜜网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三代。蜜网技术可以对互联网上包括黑客攻击在内的各种安全威胁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从而为安全防御提供知识和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33.
34.
介绍真空断路器在开断时产生操作过电压的原因以及如何用保护设备。  相似文献   
35.
本文简要介绍了《锅规》与ASME规范对直流锅炉安全阀整定压力的要求,对两个标准的设计理念进行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36.
高强钢通过微观组织调控获得高强度,但不同牌号高强钢微观的不均匀变形和微观诱导塑性机理不同,使得高强钢卸载及反向加载行为更加复杂,并且牌号间差异增大,为此给出模型自适应匹配及参数解耦匹配的系统化策略,实现了高强钢回弹精确预测。首先建立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混合硬化模型,基于混合模型给出自由弯曲加载的弯矩平衡方程和曲率约束方程,基于变模量模型构建截面弹性弯矩的积分方程,基于加载和卸载解析模型建立逆向识别卸载参数的子优化模型。确定变模量线性随动强化、变模量非线性随动强化模型和含边界面的变模量随动强化模型的匹配策略。基于自由弯曲、单向拉伸和拉压试验数据,确定相应本构的子优化模型参数的优化次序,最终形成本构匹配及其参数解耦标定的系统化策略,并基于Fortran语言开发标定程序库。建立U形弯曲件和弧形弯曲件预测模型,分别对DP980和DH980两种高强钢不同应变水平下的识别结果及回弹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解耦标定策略不仅提高了不同牌号数据的相关度,而且大幅度提升了同一牌号下的模型精度和稳定性,为基于数据的材料性能统一自辨识方法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
分析了乙酰唑胺的应用和前景,并说明了乙酰唑胺在高山病预防中的新应用。介绍了乙酰唑胺关键中间体氯氧化物(2-乙酰胺基-5-氯磺酰基-1,3,4-噻二唑)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反应的HPLC监控方法,使氯氧化反应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在此监控条件下进行监控反应,得到了质量较优的产品乙酰唑胺。  相似文献   
38.
针对高锂钾电解质体系下铝电解生产过程炭渣量显著偏高的问题,研究分析了电解质对炭素材料润湿性的变化规律,以及分子比对电解质含碳量的影响,并开展了降低炭渣量的工业试验,炭渣量降低显著。结果表明:相比纯净体系电解质,高锂、高钾体系电解质对炭素材料的润湿性较好,降低分子比或提高过热度能够降低润湿性;通常条件下,高锂、高钾体系电解质中含碳量高于纯净体系,但合理的分子比控制范围可以使含碳量保持在0.2%以下;高锂和高钾体系下降低炭渣量的关键措施略有不同,但所遵循的规律与电解质对炭素材料润湿性变化的规律相同。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同场地、同强度、等外径的两根普通预应力管桩和两根增强型预应力管桩进行现场单桩抗拔静载试验,对比分析了U-δ(上拔荷载-上拔量)曲线和受力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增强型管桩的U-δ曲线比较平缓,抗拔承载力比普通管桩提高70.53%,抗拔能力更理想。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国家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地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在推进机构与职能改革的过程中,面临着业务融合与创新发展的挑战。文章以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业务研究为例,概述了自然资源和规划一体化业务模型建立的目标、框架、方法和内容,提出了模型研究相关关键技术,介绍了模型应用实践及成效,对于推动自然资源和规划业务管理模式创新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