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目的 观察多巴胺D1类受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受体的影响.方法 以A10细胞为研究对象,免疫印迹观察刺激D1类受体对IGF-1受体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D1类受体对IGF-1受体影响的机制.结果 刺激D1类受体可降低IGF-1受体的表达,D1类受体阻断剂可完全阻断D1类受体激动剂Fenoldopam对IGF-1受体的影响,免疫印迹显示运用蛋白激酶C(PKC)和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阻断剂后,IGF-1受体表达恢复,提示PKC和MAPK途径可能参与了D1类受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IGF-1受体的影响过程,在Wistar-Kyoto(WKY)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平滑肌细胞中D1类受体激动剂Fenoldopam对IGF-1受体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但该抑制作用在SHR细胞明显低于WKY细胞.结论 D1类受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IGF-1受体表达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PKC和MAPK途径发挥一系列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232.
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神经肽Y(NPY)在心血管疾病发病中的病理生理作用。方法:用放免分析法对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中NPY的含量进行测定和对比研究。结果:3种疾病患者血浆中NPY含量分别为(30.71±2.97)pmol/L,(32.62±11.31)pmol/L和(34.83±8.26)p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7.37±5.08)pmol/L,P<0.01;原发性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中NPY的含量与疾病的程度正相关(r=0.573,P<0.05;F=9.12,P<0.01)。结论:NPY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NPY作为一种监测指标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病情的评估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3.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介导转染FKBP12.6基因后小鼠H9c2(2-1)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将pcDNA3.1-FKBP12.6质粒与白蛋白包裹微泡造影剂混合,经超声转染H9c2(2-1)细胞后,通过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生长状况和超微结构的变化;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Ca2 浓度的变化;分别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RNA、蛋白的表达。结果超声触发微泡破裂转染的FKBP12.6基因可在心肌细胞高效表达,细胞生长良好,蛋白合成活跃。高表达FKBP12.6的心肌细胞中,总的钙离子浓度增加。结论超声微泡介导FKBP12.6基因转染心肌细胞,可以明显改善心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234.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64层CT冠脉钙化积分对冠脉事件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对282例老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专用测量软件行钙化评分,观察钙化积分预测冠脉事件的价值.结果 282例DM老年患者共分析冠状动脉448支,272支有不同程度钙化(69%),其中174例为多支钙化,98例为单支钙化;16例为点状钙化;另外156例患者钙化积分平均为467.29分,钙化积分与冠脉事件有明显相关性;弥漫性钙化者不稳定心绞痛明显高于近端钙化(p<0.05);弥漫性钙化者PCI术后无复流现象亦明显多于近端钙化者,冠脉钙化阳性合并吸烟、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患者冠心病发病率亦明显增高.结论 64层CT诊断弥漫性冠状动脉钙化对预测DM老年患者冠脉事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35.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合并使用替罗非班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变化及对策。方法对162例PCI术后合并使用替罗非班患者的穿刺部位并发症进行统计并选择与相似手术但未使用替罗非班的316例患者进行对照。结果合并使用替罗非班抗凝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增加(40.0%vs 20.6%,P<0.05),分别比较各项指标时,仅穿刺部位出血、淤斑和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以替罗非班组高于对照组(P<0.05),动静脉瘘、穿刺部位皮肤坏死或溃疡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高于对照组,而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以对照组略高于替罗非班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可能与术后处置不当或观察不仔细有关。结论PCI术后合并使用替罗非班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可能增加,故术后应加强病情观察、适当延长拔鞘时间、加强术后穿刺部位的制动、压迫时力量适中,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6.
目的 观察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18例接受TAVI的重度AS患者,记录TAVI即刻成功率,观察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相关并发症;随访记录治疗后1、3个月瓣膜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结果 18例实施TAVI成功。对3例AS合并冠心病患者行一站式TAV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2例冠状动脉阻塞高风险患者通过“烟囱”或“开窗”技术加以预保护。1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体外膜氧合器辅助下TAVI;1例尿毒症患者于TAVI前、后接受血液透析。TAVI即刻成功率100%(18/18)。TAVI过程中1例发生心脏压塞而转外科治疗;1例因中度瓣周漏而植入另1枚瓣膜。治疗后3例存在轻度瓣周漏,1例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未见严重并发症。治疗后即刻及1、3个月,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口流速[(203.47±70.65)、(219.64±67.49)、278.00(188.50,289.00)cm/s]和跨瓣压差[(17.16±14.05)、0(0,20.50)、12.00(0,32.50)mmHg]均较治疗前[470.50(428.75,553.25)cm/s、79.50(53.25,112.50)mmHg]降低(P均<0.05)。治疗后3个月内无死亡、卒中、急性冠脉综合征及新发房颤等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TAVI治疗重度AS安全,且短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