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37篇
医药卫生   84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正Guillain-Barré综合征(GBS)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通常为自限性,单相病程。复发性GBS(RGBS)临床少见,关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过程中GBS的发生发展,研究报道较少。现报告2例慢性乙型肝炎相关RGBS。1病例1. 1例1患者,女,30岁。以"四肢麻木20 d,加重1 d"于2018年12月17号入院。患者20 d前受凉后出现头痛、发热,继而出现四肢麻木无力,伴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1 d前四肢麻木加重,感胸闷、呼吸困难,急至我院就诊,以"四肢麻木待查"收入院。既往慢性乙型肝炎病史(首次入院未提供病史,后经检查结果证实),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运用中药辨证治疗与传统认知训练,联合虚拟现实情景互动技术,对轻度阿尔兹海默病患者进行早期认知干预,观察其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例)和治疗组(n=34例),均予每周6天、连续6个月的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辨证论治结合传统认知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虚拟现实情景互动(Anokan-VR)技术治疗。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韦氏记忆测验修订版(WMS,1999)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价比较。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的MMSE评分、FIM评分、WMS评分,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传统认知训练结合中药辨证论治,可改善轻度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在此基础上联合虚拟现实情景互动技术,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茶多酚预防紫外线辐射致雄性小鼠生殖系统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辐射损伤组、茶多酚低剂量组、茶多酚高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前3组每天上午接受3 h紫外线照射,下午再分别喂服纯水、浓度为1%及2%的茶多酚悬液;正常对照组以同样方式和剂量每天下午1次喂服纯水。小鼠处理30 d后,取材制备精子悬液用于检测其精液中精子密度、精子活动力和精子畸形率;同时检测睾丸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的含量。结果与辐射损伤组比较,茶多酚组精子密度增大,精子活动力增强,精子畸形率降低;小鼠睾丸组织ROS,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SOD、GSP-px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辐射能够造成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损伤;茶多酚对辐射损伤组雄性小鼠的生殖系统各脏器和生精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自由基实现的。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大鼠应用神经节苷脂对损伤脊髓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神经节苷脂组各30只。模型组和神经节苷脂组制备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脊柱。神经节苷脂组在脊髓损伤前30min腹腔注射神经节苷脂0.5mg/250g,1次/d,连续7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3组自主排尿、排便时间;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1、3、7d行Basso-BeasttieBresnahan(BBB)评分、斜板抓力试验,术后7d行足底印试验检测大鼠运动功能;术后7d每组处死4只大鼠行尼氏染色观察脊髓神经元的形态改变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脊髓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结果模型组与神经节苷脂组术后出现双下肢瘫痪,不能自主排尿、排便,模型组术后7d可自主排尿、排便,神经节苷脂组术后3d可自主排尿、排便;模型组术后1、3、7d时BBB评分[(0.60±0.27)、(2.60±0.57)、(7.40±2.07)分],斜板试验角度[(24.00±2.09)°、(34.00±2.09)°、(48.00±2.85)°]均低于假手术组[(19.80±1.09)分、(66.00±2.09)°](P0.05);神经节苷脂组术后3、7d时BBB评分[(5.60±0.67)、(15.40±2.30)分]、斜板试验角度[(41.00±2.09)°、(63.00±2.85)°]均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术后7d有不协调的脚趾拖动,神经节苷脂组术后7d后肢行走协调,少有脚趾拖动;假手术组尼氏染色脊髓神经元细胞体饱满,尼氏体分布均匀;模型组脊髓中可见空洞形成,胞体消失,尼氏体模糊;神经节苷脂组脊髓神经元多数胞体清晰,尼氏体显示较均匀;术后7d,模型组、神经节苷脂组脊髓组织TNF-α(43.20±3.30、22.40±2.35)、caspase-3(3.26±0.47、1.88±0.13)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假手术组(7.28±0.84、1.08±0.06)(P0.05),且模型组高于神经节苷脂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对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大鼠损伤脊髓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薄荷醇对磷酸川芎嗪微乳体外透皮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立式Franz扩散池法考察不同浓度薄荷醇对磷酸川芎嗪微乳体外渗透曲线及参数的影响。【结果】加入3%和5%薄荷醇微乳的透皮吸收曲线更加弯曲,提示微乳的迟滞时间均延长(P<0.05),3%和5%的薄荷醇能够显著增加磷酸川芎嗪透皮速率分别至108.41和119.21μg·(cm2·h)-1(P<0.01),但是1%的薄荷醇对迟滞时间和透皮速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薄荷醇呈非浓度依赖性促进磷酸川芎嗪微乳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27.
杀灭齿龈内阿米巴的药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齿龈内阿米巴 (Entamoebagingivalis,E g)是寄生于人体及许多哺乳动物口腔龈沟、牙垢的医学原虫。我们进行了动物实验 ,证明E g是一种条件致病原虫 ,当宿主免疫力下降时 ,在口腔细菌协同作用下致使宿主产生牙周病〔1〕。由于E g感染率高且具有致病性 ,所以筛选出有效杀虫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此选了几种中西药进行了体外杀灭E g的效果观察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虫体 本室用改良的LES双相培养基从牙周病患者牙周袋的内容物分离培养的福建Ⅳ (简称FJ4 )虫株。1 2 药物 甲硝唑原…  相似文献   
28.
目的:明确产后尿失禁患者肛提肌是否存在神经源性损伤或肌源性损伤,进一步观察盆底肌训练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两种损伤类型的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均采用同心圆针电极评估左右侧肛提肌后分为神经源性组(n=33)和肌源性组(n=48),两组患者均接受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肛提肌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MUAP)波幅,改良牛津评分法(modified oxford scale,MOS)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scale,I-QOL)评分及尿失禁发生的情况。结果:经过6周治疗后,两组I-QOL、MO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肌源性组I-QOL评分(85.26±9.43)明显高于神经源性组I-QOL评分(74.40±8.01)(P0.05);肌源性组尿失禁发生率(10%)明显低于神经源性组(18%);肌源性组MOS评分明显优于神经源性组(P0.05);肌源性组左、右侧肛提肌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波幅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神经源性组左、右侧肛提肌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波幅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产后尿失禁患者肛提肌存在神经源性损伤或肌源性损伤,盆底肌训练结合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两种损伤类型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临床症状,但对于肛提肌出现神经源性损伤的患者应考虑做进一步的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抗GABA B型受体(GABABR)脑炎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20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8例抗GABABR脑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mRS进行预后评估。结果38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62岁(15~84岁),男女比例26∶12。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痫性发作(33例,86.8%)、认知功能障碍(24例,63.1%)、精神行为异常(22例,57.8%)、意识障碍(12例,31.5%)。头颅MRI发现异常14例,13例累及单侧或双侧颞叶内侧。16例发现肿瘤,15例胸部CT提示肺癌,8例病理活检证实为小细胞肺癌。32例患者接受免疫治疗,26例(81.3%)对免疫治疗有反应,获得部分或完全神经功能改善。最后随访时,中位随访时间7个月(1~50个月),16例预后良好,18例预后不良,其中17例死亡,4例失访。结论抗GABABR脑炎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患者,新发难治性痫性发作为其突出的临床特点,易合并肿瘤,应积极行肿瘤筛查,大多数患者对免疫治疗有反应。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脑皮质梗死慢性期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灰质体积的改变及其与语言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