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53篇
  免费   2270篇
  国内免费   265篇
社会科学   82088篇
  2024年   203篇
  2023年   799篇
  2022年   685篇
  2021年   1048篇
  2020年   1289篇
  2019年   1313篇
  2018年   636篇
  2017年   1144篇
  2016年   1556篇
  2015年   2531篇
  2014年   6005篇
  2013年   5141篇
  2012年   6378篇
  2011年   7180篇
  2010年   6220篇
  2009年   6268篇
  2008年   7413篇
  2007年   5383篇
  2006年   4607篇
  2005年   4158篇
  2004年   2876篇
  2003年   2372篇
  2002年   1986篇
  2001年   1760篇
  2000年   1356篇
  1999年   555篇
  1998年   335篇
  1997年   245篇
  1996年   195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继承制度是社会契约即共同体契约在人类家庭中的体现,实际上也是共同体共同共有或其他关系的一种法定解释。宗教团体、少数民族群居部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五保户等共同体契约的制度内涵可以覆盖并替代继承。依据《民法总则》第93条之规定,寺庙作为捐助法人,设立理事会等统一的内部机构,形成共同体的内部治理结构,依照法人章程形成对内的行为规范,指导僧众的行为,生活生态呈现一种自成一体的共同体结构,僧侣遗产的处置应当适用共同体中建立的习惯规范,而并不适用继承制度。这并不意味着继承制度与宗教习惯、民族习惯、民间习惯存在冲突矛盾。适用契约路径解释僧侣遗产的处置,可以有效解释一系列继承法进路无法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
根据认知社会语言学相关研究的发展情况,我们将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动初期、新兴发展期、后续发展期。认知社会语言学已历经萌动初期,目前尚处于新兴发展期,亟待长远发展。我们与国内外不少学者的观点一致,认为认知社会语言学具有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和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相融合的创新价值,值得支持与推进。我们期望通过对认知社会语言学发展的概述和思考,推动更多学者关注语言、认知与社会的相互影响,深入开展不同主题的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更真实地揭示语言使用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23.
吴小坤 《东岳论丛》2019,40(7):33-39
社会秩序是社会结构与制度的基础,随着社会构成变动而发生改变,在中国社会变迁的背景下反映出最基本的社会整体性变革。本文从个体、组织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改变出发,探讨互联网作为新的"社会联结"要素,对单位制、城乡格局、政治参与、公民权利等的冲击,从一个侧面阐释互联网在实践层面上如何部分替代原有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联结要素、改变传统的资源分配模式、强化个体权利生成的可能性,并最终促进社会各部分之间的新型协作与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4.
25.
26.
27.
通过对抗性设计方法解决项目评审中的社会伦理问题,为专家、申请者、大众提供争论和表达异议的民主环境。项目自动评价平台完成民主环境的构建,呈现专家、申请者、平台的争胜性关系,揭示霸权,旨在重塑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特权等的项目评审中的社会伦理。  相似文献   
2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是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而结构性失衡又是"不平衡"的突出表现。解决"不平衡"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需要分析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并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指引,加强制度创新,提供有效制度供给,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效制度供给,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简政放权制度,以求平衡制度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供需结构;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9.
李井奎 《东岳论丛》2019,40(2):53-62
本文对亚当·斯密及其先辈对法律制度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思想史的追溯,从而得到如下的启示:古典经济学家理解法律以及司法制度的演化和作用,是着眼于商业社会的性质与发展来落笔的。在这种演化的过程中,商业社会的法律以及司法制度是由对商业和制造业的发展之维护而逐渐被需要出来的,然后通过在城乡之间的劳动分工,而逐渐由城市扩及到农村地区,实现普遍的良好的政府治理秩序。反观当代法律经济学的定义与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当代法律经济学的主要着眼点,在于从科学的立场、乃至实证的角度,寻找最优的法律体系建立,或者检验既有法律的效率高低。这当然是值得肯定的科学方法的应用与推广,但是,却也使得法律经济学在思考的深度以及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之穿透力上尚且有所欠缺。因此,当代法律经济学亟需从启蒙运动以来的诸位先哲中汲取更多思想的力量,为一个更为深远的基于生产的制度框架下的法律研究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30.
少年司法社会支持体系是司法机关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途径。它面临着来自司法体系内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双重困境。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为其纾困和发展提供了更高站位的思路引领。少年司法社会支持体系通过理念的深度契合及价值的充分彰显,呈现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面向,也因而夯实了正当性基础、坚定了价值自信。未来发展中,应当立足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将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在宏观立场上,调适好司法能动和司法克制的关系、司法机关与社会力量的关系、顶层规范设计与基层实践创新的关系;在微观路径上,多措并举增强社会服务的实效性、保障社会支持体系的高效率运行和可持续性发展,渐进性推进近景、中景、远景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