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9篇
工业技术   4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郡圃,大量出现在各地地方志、名胜志及名人诗文之中,其丰富的数量及详尽的记载逐步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而宋代郡圃,作为城市园林建设的典范和公共园林发展的阶段性案例,加之其洋尽的文献记载和珍贵的历史图片,对于理解宋代园林特别是官署园林有着实证的意义.结合保存较为完整的南宋江南地方志中的图文,综合《舆地纪胜》的相关记载和其他郡圃相关文献,分析郡圃与城市、府治的区位、功能关系,归纳郡圃的概念界定、园林功能及景点营造特色.  相似文献   
22.
抢救式的三峡库区文物搬迁保护,带来文物与原生 自然环境和伴生人文环境的断裂,造成库区文化遗产的破碎化 困境。针对三峡库区文物复建区的调查与分析,梳理出文物集 中搬迁保护中文物原生空间环境以及伴生非物质文化、相关 历史事件、居民生活关联的破碎化问题,并以奉节夔州古建筑 群——奉节宝塔坪文物复建区为例,基于关联性理论,提出环 境空间重构、文化内涵阐释、事件序列串联、功能更新相容等 整体性保护策略,以期为库区文物复建区及相近文物保护类型 的活态保护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23.
李玉婷  詹燕  毛华松 《园林》2021,(5):66-73
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川南地区散村存在规模小、布局散、资源集约效益低等问题,具有向集聚发展的客观需求和政策导向。基于川南现状新建聚居点的田野调查,分析、归纳新建聚居点自然生态格局破碎、农旅产业联动不足、原真人文环境衰落等现状问题,结合川南自然人文特征,提出"村景一体的生态格局""农旅融合的生产空间""产居一体的生活空间"3个聚居点空间重构策略,从而实现"三生"空间的融合发展。并结合宜宾市银星村聚居点规划实践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对川南乡村聚居点空间重构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24.
对于汶川地震中遭受破坏的城镇,灾后复兴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合理的重建规划,对受灾城镇进行系统的修复和更新,恢复其生产生活,带动城镇经济文化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平武南坝镇的重建规划实践,提出灾后复兴的城市设计策略应以城镇可持续生态发展和灾民主观能动性激发为根本,确立安全可靠的城镇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并延续城镇历史文化、突显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25.
城镇历史水系是长期与自然过程动态调适下构建的人工水系网络。总结其历史经验,对缓解当代城镇雨洪、水资源综合利用及特色危机等问题均有借鉴意义。本文以高山平川型典型山地城镇历史水系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历史水系的组织特征,提取"源—汇—流"水系结构,并进一步分别阐述"源"、"汇"、"流"三要素营造方式,及其城镇生产生活的调蓄、排流、景观营造等多功能关联,从而为当前山地城镇水系的适宜性规划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6.
公共空间安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 的基础和重要前提。人群聚集下拥挤踩踏事 故的频发,凸显了公共空间安全危机的时代 背景。风险评估是预测人群聚集风险点和空 间盲区的有效手段,也是指导公共空间安全 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文章基于空间句法理 论,以整合度、连接度和可理解度等句法参量 为评估因子,建立公共空间人群聚集风险的 可视化定量评估模型,并运用于重庆动物园 案例中,实现对人群聚集风险点和空间盲区 的预测。结果表明:第一,整合度高、连接度 高的空间是人群聚集的风险区域;第二,空间 可理解度低将增加人群聚集风险。在此基础 上,提出优化路网结构、规划展区布局、完善 设施系统的空间干预策略,为构建安全的城 市公共空间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27.
毛华松  孙少彬  程语 《园林》2022,(7):4-12+56
虽然中国近年来对城市中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保护重视不断提升,但以目标单体为主的遗产保护手段导致遗产与其原生文化背景、周边环境及遗产集群之间关联脱离,进而影响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的情况普遍存在。在梳理城市风景遗产以及集群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生成机制的城市风景遗产集群保护思路,并以重庆市中心城区长江文化艺术湾区为例,以史料、田野调查为支撑,以GIS空间统筹技术为辅助,识别地段内城市风景遗产资源;解析农耕、民国、建国初期三个关键时期空间关联、事件关联、功能关联的差异机制与相应集群特征;再综合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功能等场地条件,提出基于“遗产—环境”“遗产—遗产”“遗产—城市”三层次的全面要素保护、关联结构重建、融合机制营造的在地性保护措施。探索了基于生成机制的可持续性集群保护体系,丰富了城市风景遗产在地性保护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28.
加强对公共空间中人群疏散风险点的空间干预和风险预防,是管控事故易发点、减少公共空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过程。但是,如果人群疏散风险点的选取出现漏洞或偏差,就会对公共空间监控管理造成错误引导,甚至使得干预措施失效。因而,对精准筛选公共空间中风险点的评估方法研究,评估公共空间人群疏散过程中蕴藏的拥挤踩踏风险,就尤为重要。研究基于宏观视角,采用定量综合评估法,通过对网状道路结构类型的公共空间人群游览路径的调查,以及对空间组织关系特征分析,分别对人群聚集度和空间疏散度进行定量评估后,综合叠加2个因子评估结果,对人群疏散风险度进行评估及风险关键点的筛选。并以重庆动物园为例,运用该种定量综合评价法评估人群疏散风险关键点,其结论综合考虑了人群聚集程度及空间疏散能力,对精准反映公共空间的风险点有积极的实证意义。  相似文献   
29.
区域城镇风景特征与自然基底、历史进程、产业、人文等密切相关,梳理传统城镇风景要素及其空间分布、组织特征,对当代语境下的地域性城镇风景体系重构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川江流域城镇地处峡江地带,属典型的山地城镇,加之受悠久的演进历程和地域多元文化影响,其城镇风景极具历史及地方性特征。通过对方志、文集、诗歌等文字记载和相关图画资料进行量化统计、图文对照分析,梳理川江流域传统城镇风景要素数量、类型及位置分布;同时借助HGIS技术对城镇古代舆图、城图等进行地理信息的空间表达。归纳宏观视域下风景分布与山水构架的耦合关系,以及城镇及周边视域下城镇与风景互为补充和参照的融合关系。为构建多元的城镇风景要素、强化地方山水格局、促进城镇与风景协同发展等提供研究方法探究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0.
陈琪玲  毛华松 《风景园林》2018,25(1):95-100
文化空间是历时性人地关系中生成的地方认同产物,是缓解当今乡村居民归属感弱化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巴蜀移民村镇和移民原乡村镇的社会关系对照,立足两者社会关系从差序等级式向散射式转化的背景,归纳了地缘、业缘社会关系影响下所形成的原乡认同、行业认同以及"重生产与生活"的社会意识在巴蜀移民村镇文化空间的空间表征。从而为巴蜀乡村振兴的文化空间适宜性重构,乡村居民的社会认同提升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