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目的 探讨皮能快愈敷料联合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8月,采用皮能快愈敷料联合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8 ~ 55岁,平均28.6岁.软组织缺损范围(4 cm×3 cm) ~(9 cm×6 cm).对手部外观及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5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植皮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0.5个月,植皮外观饱满平整、不臃肿,质地良好,皮片收缩轻.根据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法评价手部关节功能:优5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86.7%.结论 皮能快愈敷料联合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具有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及创伤小等优点,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适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2.
创伤所致的足部软组织缺损治疗起来非常困难,处理不当甚至可致患者截肢。2005年5月至2010年2月,笔者采用皮瓣移植的方法治疗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4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21~59岁,中位数32岁;均为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致伤原因:  相似文献   
23.
创伤导致的儿童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处理不当甚至可严重影响肢体功能甚者截肢.2008年3月-2011年5月,我们采用分期手术治疗儿童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21例,效果满意.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组21例中,男15例,女6例;年龄5~13岁(平均8.2岁).致伤原因:汽车碾压伤12例,摩托车车轮绞压伤7例,重物压伤2例.软组织缺损部位均为足踝部.创面大小9cm ×6 cm ~ 25 cm×16 cm.合并肌腱损伤8例,合并骨与关节损伤及骨缺损7例.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评价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46例,术后随访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并按照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法评价掌指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无并发切口及针道感染,X线片显示全部患者骨折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骨折愈合时间为6~ 12周,平均6.8周.掌指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5%.结论 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调整拆除方便、固定可靠、术后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Bennett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改善断指再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2月间我院78例单指断指再植成活患者,其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18~56岁,平均36.2岁;将78例患者按受伤时间先后及损伤类型随机分成A组(补阳还五汤组)、B组(甲钴铵组)、C组(补阳还五汤 甲钴铵组),每组26例,术后随访,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术后感觉恢复评分标准评价记录术后第1、2、3、5、7、9、12个月感觉恢复评分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断指再植术后第2、3、5及12个月感觉恢复评分C组(补阳还五汤 甲钴铵组)明显高于A组(补阳还五汤组)和B组(甲钴铵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7、9个月A、B、C三组感觉恢复评分比较及术后第1、2、3、5、7、9、12个月A、B两组感觉恢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整体上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作用,有利于断指再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但因本研究病例尚少,观察时间尚短,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盲法对照和对体内神经的细胞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其远期临床疗效和最佳疗程尚需进一步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26.
老年踝关节骨折治疗中腓骨远端内固定方法的个体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踝关节骨折治疗中腓骨远端内固定方法的个体化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手术治疗的68例老年踝关节骨折病例,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62~81岁,平均69.2岁。根据Danis-Weber分型:Weber A型19例;Weber B型31例,Weber C型18例。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22例,旋前外旋型18例,旋后内收型19例,旋前外展型9例。所有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和个体化差异对腓骨远端骨折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治疗。观察术后临床检查、影像学指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进行手术疗效评价。结果:本组Herbert螺钉固定12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7例,1/3管型钢板固定5例,重建钢板固定6例,腓骨远端解剖复合钢板固定17例,腓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21例。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7.7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未出现骨不愈合、踝关节不稳、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愈合时间为2.7~4.0个月,平均3.2个月。不同内固定组患者AOFAS评分、V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活动度背伸为6°~18°,平均15°;跖屈26°~47°,平均37°。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88.4±4.3,其中优34例,良30例,可4例。结论:在老年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中,采用个体化内固定腓骨远端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7.
正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科应用掌背动脉穿支逆行筋膜皮瓣修复12例多指近、中节指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25指,男7例15指,女5例10指;年龄20~61岁。损伤部位:食、中指4例,食、中、环指1例,食、环指2例,中、环指3例,环、小指2例。致伤原因:热压伤3例,机器挤压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结合人工皮肤修复治疗儿童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负压封闭引流结合人工皮肤修复治疗足部软组织缺损患儿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2~7岁,中位数4岁.左侧5例,右侧8例.软组织缺损面积3 cm×3 cm至3 cm ×7 cm;骨质外露5例,外露面积0.5cm×0.8 cm至1.5 cm×1.8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h至10 d,中位数3d.随访观察患足创面愈合、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3例患儿足部创面均愈合,愈合时间1.5 ~4个月,中位数3个月;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 ~21个月,中位数10个月;Maryland足部评分95 ~ 98分,中位数97分.均无摩擦性皮肤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负压封闭引流结合人工皮肤修复治疗儿童足部软组织缺损,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足创面愈合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9.
2005年8月至2010年11月,我们应用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21指,取得较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共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7~46岁.致伤原因:压轧伤9例,割伤3例,磨伤3例,绞伤6例.受伤指别:拇指1指,示指6指,中指9指,环指3指,小指2指.21例均为超过指间关节的缺损,缺损面积为:1.6 cm ×1.5 cm~5.3 cm ×2.0 cm.21例中应用邻指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11例,逆行岛状皮瓣7例,邻指指动脉逆行带蒂岛状皮瓣3例.4例因受区指动脉、指神经缺损,用皮瓣内的指动脉及指神经背侧支桥接修复.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右归丸介导β-链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治疗骨质疏松性骨缺损的机制。方法:进行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和体外扩增,鉴定其生物学活性。选择6月龄小鼠,建立骨质疏松性骨缺损模型,并给予右归丸[(18.9g/(kg·d)]进行治疗6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血清骨钙素(BGP)和雌二醇(E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Catenin表达;采用实时PCR法检测骨钙素(Osteocalcin)、骨桥蛋白(Osteopontin)、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骨细胞的特异转录因子(Runx2/Cbfa1)和β-Catenin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右归丸组和右归丸+BMSCs组小鼠β-Catenin含量显著升高;ALP和TRAP含量显著降低,BGP和E2含量显著升高;Osteopontin含量显著降低,Osterix,BMP-2,Runx2/Cbfa1和β-Catenin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右归丸组相比,右归丸+BMSCs组β-Catenin含量显著升高,ALP和TRAP含量显著降低,BGP和E2含量显著升高;Osteopontin含量显著降低,Osterix,BMP-2,Runx2/Cbfa1和β-Catenin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Catenin信号途径在骨质疏松性骨缺损骨愈合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右归丸是通过激活β-Catenin促进BMSCs成骨分化,从而促进骨质疏松性骨缺损骨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