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生物科学   5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土壤为材料,用透明质酸和硫酸软骨素为唯一碳源富集分离菌株,通过BSA-乙酸平板显色法及比色定糖法进行筛选。从80份土壤中筛选出13株糖胺聚糖降解活性的菌株并对其进行了16S rDNA测序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到13株糖胺聚糖降解菌株均具有透明质酸酶和硫酸软骨素酶活性;获得8株尚未报导过的产糖胺聚糖降解酶活性菌株。本研究为开发新型的糖胺聚糖降解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Nbn基因(又称Nbs1)是DNA断裂损伤修复和端粒长度调控的重要因子,其功能缺失不仅会导致DNA损伤修复异常,也会使端粒难以维持正常的稳定结构,从而影响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导致小头畸形、生长障碍、小脑萎缩以及共济失调等。本实验通过观察Nbn基因神经特异性敲除(Nbn-CNS-del)小鼠海马神经元发育的形态学变化,探讨Nbn基因在小鼠海马神经元发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植物转脂蛋白(LTPs)是多基因编码的蛋白家族,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虽然LTPs的确切功能至今仍不完全清楚,但它参与植物生物、非生物胁迫反应以及它的抗性功能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关于LTPs功能的调节机制目前几乎一无所知.最近,从白菜中分离的钙调素结合蛋白-10(CaMBP-10)被鉴定为植物转脂蛋白家族成员,并且,体外实验证明钙调素(CaM)调节其脂质结合活性.为了深入了解转脂蛋白功能的调节机制,本文研究了CaMBP-10的磷酸化作用,发现CaMBP-10可被豌豆质膜内源性蛋白激酶磷酸化,钙离子(Ca2+)能刺激磷酸化,钙螯合剂EGTA以及CaM拮抗剂W-7和TFP均能显著抑制磷酸化.免疫印迹分析最终确定该激酶为CDPK家族成员.构建突变体进一步研究了CaMBP-10的磷酸化位点,发现其位于蛋白的C-末端区域,并与已确定的CaM结合位点重合.同时,分析结果表明CaM能抑制CaMBP-10的磷酸化.反之,CaMBP-10的磷酸化又能阻断其与CaM的结合,显示出两种调节方式相互竞争的特点.为深入研究磷酸化作用对CaMBP-10脂质结合活性的影响,构建突变体(Ser83Asp,Ser85Asp)以模拟磷酸化状态.实验结果显示,磷酸化作用能显著增强CaMBP-10的脂质结合活性,而且突变体的脂质结合活性不受CaM的影响.采用胶内磷酸化测定法(in-gelkinaseassay)研究了激酶的自磷酸化特点以及CaMBP-10对激酶自磷酸化的影响,发现CaMBP-10能激活激酶的自磷酸化,激酶的自磷酸化又能促进其对底物的磷酸化作用.这样,激酶的自磷酸化与底物的磷酸化形成一种"正反馈环"的调节模式.综合研究结果,本文首次证明了LTP受CaM结合和CDPK磷酸化的双重调节.而且,CaM结合位点与磷酸化位点的重合预示可能存在特殊的调节机制,以协同应答胞内的Ca2+信号.  相似文献   
24.
宋平  张蕊  张一  周志春  丰忠平 《植物生态学报》2016,40(11):1136-1144
根系是植物吸收土壤营养的关键部位, 不同径级根系的形态和功能差异不仅与植株自身的遗传因素有关, 而且受到土壤中营养元素分布和水平的影响。在我国亚热带高氮沉降和酸性红壤磷匮乏及不均一的土壤环境下, 研究林木不同径级根系对外界营养环境变化的响应有利于深入了解林木根系的觅养机制及规律。该文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无性系19-5 (高磷效率)和21-3 (低磷效率)为材料, 在同质低磷和异质低磷两种盆栽处理下, 设置3个氮水平(对照、中氮和高氮)的模拟氮沉降实验。结果表明: 1)马尾松无性系苗木的生长受磷环境、氮水平和无性系三因素共同影响, 模拟氮沉降显著促进了异质低磷下马尾松苗高和整株干物质量的增加, 而在同质低磷下氮效应不显著; 在异质低磷、高氮下, 无性系19-5的苗高和整株干物质量分别是无性系21-3的1.1倍和1.6倍。2)马尾松各径级细根长度和表面积随径级增大而减小, 模拟氮沉降促进了直径≤1.5 mm的细根的增生发育, 直径1.5-2.0 mm的细根和>2.0 mm的较粗根无明显变化; 另外, 直径≤1.5 mm的细根长度占总根长的比例保持在90.4%-92.8%范围内, 受氮影响较小。3)模拟氮沉降显著提高了异质低磷下无性系19-5≤1.5 mm的细根长度和表面积, 同时, 其根系氮、磷吸收效率较对照分别高出93.3%和148.4%; 无性系21-3的根系氮、磷吸收效率受氮影响较小; 根系氮、磷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变化。上述结果表明, ≤1.5 mm的细根的增生发育和氮、磷吸收效率的提高可能是磷高效马尾松无性系应对高氮低磷环境的重要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25.
摘要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I/R组(n=12)、白藜芦醇组(n=36),白藜芦醇组按不同剂量分为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10 mg/kg、20 mg/kg、40 mg/kg),每组12只。假手术组:仅暴露大鼠颈外动脉,不做缺血处理;I/R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白藜芦醇组:造模方法同I/R组,在大鼠缺血2h后,将不同剂量白藜芦醇腹腔注射入大鼠体内,比较各组SD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免疫组化法对大鼠脑组织缺血侧海马CA1区Bax和Bcl-2表达进行比较。结果: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I/R组,随着白藜芦醇剂量的增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逐渐降低,其中白藜芦醇高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最为明显;白藜芦醇组与I/R组相比,不同剂量白藜芦醇组Bax表达逐渐减少,而Bcl-2表达明显增加,其中以白藜芦醇高剂量组改变最为明显。结论:高剂量白藜芦醇可以降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Bax、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6.
东北马鹿(Cervus canadensis)种群面临着地理隔绝和生境破碎化等问题,对其种群遗传多样性和性别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隔离种群的生存现状,为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8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456份马鹿粪便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识别出2015年冬季56只个体,2016年秋季41只个体;微卫星位点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50 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03 5,表明该地区马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种群遗传分化系数为-0.053 99、近交系数为0.086 67、基因流为2.942 11,说明该马鹿种群基因交流普遍,近交水平低。基于SRY基因的方法进行性别鉴定,种群雌雄性比在冬季为1.8:1,秋季为0.71:1。本研究显示,该区域马鹿种群目前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但现有种群集中分布于保护区内,处于相对隔离状态,长期发展则存在种群内部近交的风险。因此,加强对种群遗传结构和生存状态的监测,并促进与附近区域马鹿个体的交流,将有助于保持区域性东北马鹿种群长期繁盛。  相似文献   
27.
β-木糖苷酶是木聚糖酶酶系的一种酶,其功能主要是降解半纤维素中最常见及含量最高的组分——木聚糖。近些年,研究人员发现一些微生物来源的β-木糖苷酶具有生物活性物质转化功能,可通过转糖基作用形成带有木糖基的生物活性物质,也可通过水解作用将带有木糖基的物质,如三七皂苷R1和R2、黄芪甲苷IV (astragaloside IV,ASI)、7-木糖-10-去乙酰紫杉醇(7-xylosyl-10-deacetyltaxol,XDT)和花青素转化为生物活性物质,因此,这些β-木糖苷酶在食品和医药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此外,研究人员揭示了β-木糖苷酶在生物活性物质转化功能方面的一些机制。本文主要介绍了β-木糖苷酶的生物活性物质转化功能、酶来源、家族分类、转化机制及应用,以期为β-木糖苷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为评价农药助剂对15%茚虫威悬浮剂防治番茄潜叶蛾 Tuta absoluta (Meyrick)的减量增效作用,分别向减量10%、20%、30%的15%茚虫威悬浮剂药液中添加500 ppm的有机硅silwet 408、矿物油、芦荟精油助剂,测定其对番茄潜叶蛾的田间防效。结果显示:相同浓度下,添加农药助剂后的防效均显著高于15%茚虫威悬浮剂的防效,相对常规用量通过添加有机硅Silwet 408、矿物油或芦荟精油可使农药减量10%~20%。田间应用将15%茚虫威悬浮剂按照常规用量减量10%~20%,通过添加有机硅Silwet 408、矿物油或芦荟精油可有效防治番茄潜叶蛾。  相似文献   
29.
目的为相关科研及新药安全评价工作积累大鼠肝胆管增生有价值的研究资料。方法大鼠共分为3组,第1组雌雄各30只动物(进口SD大鼠);第2组雌雄各60只(国产SD大鼠);第3组雌雄各60只(国产Wistar大鼠)。实验末期,对所有实验动物进行安乐死,进行系统解剖,对肝进行制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各组大鼠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肝汇管区胆管增生,总发病率是32.33%。其中国产SD大鼠发病率明显高于进口SD大鼠(26.67%∶1.67%);国产Wistar大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国产SD大鼠(53.33%∶26.67%);雄性动物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雌性动物(20%∶12.33%)。病理学观察显示多样化的胆管增生和纤维化改变,病变在I级和II级的大鼠发病率是84.5%,III级病变的发病率仅占15.5%。卵圆细胞的增生与胆管增生病变情况相一致,并呈现向胆管上皮方向分化。结论不同种系、不同性别的大鼠间肝胆管增生的发生率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为动物和人类在增龄情况下肝胆管增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0.
徐丛  张文燕  陈一然  张蕊  董逸  杜海舰  潘红苗  肖天 《生态学报》2016,36(14):4346-4354
在青岛太平湾潮间带沉积物中发现了一定量的海洋趋磁细菌,最大丰度可达350个/cm~3。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该区域趋磁细菌均为趋磁球菌。磁小体个体形状单一,皆是立方体状;磁小体排列方式多样,以链状排列为主,包括单链、双链与多链,也有少数成簇排列。EDS结果表明,磁小体成分为四氧化三铁。据估算,趋磁细菌的铁元素含量(干重)范围在0.40%—6.91%之间,平均为2.19%。通过16S rRNA基因文库的构建与测序得到了47个趋磁细菌序列,分属13个OTU。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它们都属于α-变形菌纲,其中9个OTU与已知最相似序列的相似性低于97%,有5个OTU与已知最相似序列的相似性低于93%,可能代表了趋磁细菌的9个新种、5个新属,说明该区域潜在的微生物新种质资源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