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8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目的筛选特异性强、亲和力高的抗猪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suis)单克隆抗体(McAb),并探讨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将纯化的猪隐孢子虫卵囊冻融和超声波处理后免疫BALB/c小鼠,取阳性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法筛选,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用间接ELISA叠加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McAbs的免疫反应活性。结果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猪隐孢子虫McAbs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1E1C5、1E11A5、2B7A1,分别属于Ig M、IgG3和IgG2a类;其细胞培养上清效价分别为1∶3200、1∶1600和1∶3200,小鼠腹水效价分别为1∶1.6×105、1∶1.6×105和1∶0.8×105;ELISA叠加试验表明3株单抗可识别两个不同抗原位点,1E1C5有较高的亲和力;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3株单抗均能与猪隐孢子虫卵囊壁反应,但与艾美耳球虫、人隐孢子虫(C.hominis)有微弱的交叉反应。结论获得了3株可识别猪隐孢子虫卵囊壁的McAbs,为进一步开展猪隐孢子虫快速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学信息市场重症监护数据库Ⅳ(MIMIC-Ⅳ)中诊断为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将患者分为激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平衡2组基线水平,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价激素治疗与28 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最终纳入6 118例患者,激素治疗组1 882例,常规治疗组4 236例。用PSM平衡组间基线差异后,激素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更长、28 d病死率更高(P<0.01);在住ICU时间、住院时间、住ICU病死率及住院病死率方面,常规治疗组均优于激素组(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年龄(HR=1.023, P<0.01)、序贯器官衰竭评分(HR=1.113, P<0.01)、首日最差氧合指数(HR=1.001,P<0.01)、白细胞计数(HR=1.004, P<0.01)、冠心病(HR=1.159, P<0.01)、激素应用(HR=1.244,P<0.01)是ARD...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用信必可(福莫特罗/布地奈德粉吸入剂)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呼吸科进行治疗的60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信必可组和常规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院为常规组患者使用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进行治疗,为信必可组患者使用信必可联合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信必可组患者COPD的症状(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COPD症状的改善程度,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后,信必可组患者SGRQ-C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信必可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效果显著。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维医异常黏液质证候大鼠模型性腺轴形态学的改变。方法选用90只性功能正常的雄性 SD 大鼠,随机取10只为正常组,余80只为造模组,采用芫荽实+菠菜实+湿寒性环境的干预条件建立异常黏液质证候模型,20 w 后从证候组中筛出阳痿病证模型后,将其余证候模型分为证候模型组、自然反证组,反证2 w后,观察下丘脑、垂体和睾丸的形态学变化。结果(1)下丘脑:正常组结构完好。证候模型组基质疏松,轻度水肿;超微结构可见神经胶质细胞基质密度下降,线粒体水肿呈空泡样病变,内质网扩张,神经元核膜界线不清。自然反证组有轻度修复。(2)垂体:正常组结构完好。证候模型组基质疏松,轻度水肿;超微结构发现内质网明显扩张,线粒体普遍空泡样变。自然反证组有轻度修复。(3)睾丸:正常组结构完好。证候模型组可见生精小管明显变形,间质减少,生精细胞数量及层数明显减少;超微结构显示支持细胞核形不规则,细胞基质密度变深,内质网扩张呈囊泡状,精原细胞及精母细胞有坏死。自然反证组轻度恢复,但较正常组区别明显。结论维医异常黏液质证候大鼠模型性腺轴形态学可发生改变,提示性腺轴形态学改变可能是该证候引起的性腺轴神经内分泌改变的组织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伊木萨克片对异常黏液质阳痿病证大鼠性腺轴形态学的影响,探寻其对生殖激素调节作用的形态学基础。方法取90只性功能正常雄性 SD 大鼠,其中10只为正常对照组,余80只为造模组,采用芫荽实+菠菜实+湿寒性环境的干预条件建立异常黏液质证候模型,20 w 后从证候模型中筛出阳痿病证模型,并将其分为病证模型组、药物干预组,干预2 w 后,观察下丘脑、垂体和睾丸形态学变化。结果(1)下丘脑:正常组组织结构与细胞形态完好。病证模型组基质疏松,呈网状结构,轻度水肿;超微结构可见,神经胶质细胞基质密度下降,核周隙增宽,线粒体水肿呈空泡样病变,内质网扩张,神经元核膜界线不清,线粒体基质密度下降,粗面内质网扩张。药物干预组得到一定程度修复。(2)垂体:正常组结构完好。病证模型组基质疏松,轻度水肿;超微结构可见,内质网明显扩张,线粒体普遍空泡样变。药物干预组细胞排列紧密,粗面内质网扩张减少,有一定修复。(3)睾丸:正常组结构完好。病证模型组可见生精小管明显变形,各级生精细胞数量明显减少,间质减少;超微结构显示,生精细胞数量减少且排列紊乱,可见有精原细胞、精母细胞核固缩,精子细胞界限模糊不清。药物干预组生精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支持细胞增加,管腔内可见一定数量的精子。结论异常黏液质型阳痿病证大鼠性腺轴形态学可发生明显改变,维药伊木萨克片有促进其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维医异常黏液质型阳痿病证大鼠模型血脂水平和肝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变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选用50只性功能正常的雄性 SD 大鼠,随机抽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40只为造模组,采用芫荽实+菠菜实+湿寒性环境的干预条件建立异常黏液质证候模型,造模20 w 后通过 APO 勃起实验和性行为学实验筛选出阳痿病证模型,随后从中取8只为病证模型组,从未成阳痿的证候模型中取8只为证候模型组。将所有大鼠禁食8 h以后,用1%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40 mg/kg)麻醉,腹主动脉采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蛋白比例(ALB/GLB)、谷丙氨酸(ALT)和谷草氨酸(AST)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病证模型组与证候模型组 TG 水平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 <0.05),病证模型组 LDL-C 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 <0.05)。病证模型组 ALB、ALB/GLB 水平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 <0.05),病证模型组 AST 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 <0.05)。结论在异常黏液质阳痿病证大鼠模型中,可能存在肝细胞损伤及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27.
人类生殖能力呈逐年下降趋势,大约20%的育龄夫妇受到不育不孕的困扰,男性因素占到40%~60%,其中精子生成、成熟、输运异常是男性不育最常见的原因[1-2]。而且研究发现无精症(Azoosper-mia)、弱精症(Asthenospermia)和少弱精症(Oli-goasthenospermia)与不育高度相关[3]。  相似文献   
28.
从肝实肺虚与五行补泻关系,并结合临床具体证型,探讨《难经》中针对肝实肺虚提出来的泻心火、补肾水的方法,分析《难经》中为何强调泻南补北,如何补泻水火以及为何不补脾土而补肾水。  相似文献   
29.
目的:运用动物实验探讨大黄沉降之性的影响因素,为升降浮沉的研究提供思路及中医辨证用药提供实验基础。方法:观察大黄不同炮制品及不同煎煮时间的水煎液对小鼠小肠推进和胃排空的影响,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从与气机运动相对应的关系讨论对大黄沉降之性的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大黄10 min组和25 min组对胃残留率、小肠推进无明显影响(P0.05),大黄5 min组对胃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有显著影响(P0.05);与生大黄组比较,醋大黄和酒大黄对胃排空率及肠推进率都明显增大。结论:生大黄有比较明显的沉降之性,随煎煮时间增加,沉降之性相应缓和,醋制和酒制能增加其沉降之性。  相似文献   
30.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基于现实世界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PBL教学法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历时数十年,目前已成为发达国家医学院校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1].1993年被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推荐[2],香港大学医学院于1997年开始进行PBL教学,目前PBL教学已占该校全部医学教育方法的60%.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于1986年率先开展这种教学方法,现阶段国内不少医学院校也开展了PBL教学改革[3,4]并积累了一定经验,PBL在医学教育领域日益显现其重要性.内科临床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结果、轻过程,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法,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忽视了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和盲目应付考试,无法将所学基础知识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PBL恰恰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法的这一不足,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将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现对其应用现状加以概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