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处于青春早期的小年龄青少年被欺凌的影响因素,为开展进一步相关研究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某九年制学校10~14周岁187名在校生进行平板电脑电子问卷测试,运用χ~2检验、连续性校正方法、Fisher确切概率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生被欺凌人数为29人(36.30%),女生为10人(11.60%),男生被欺凌比例高于女生(χ~2=13.98,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女生中父母没有结婚/住一起的容易受到欺凌(χ~2=6.64,P=0.06);男生中有女性朋友≥4人(χ~2=4.31,P=0.04)、自感未在学校获得老师帮助(χ~2=10.59,P=0.001)、接触老师几乎全为女性(χ~2=6.01,P=0.01)、知道同伴中有人谈恋爱(χ~2=8.11,P=0.04)和喜欢别人(χ~2=14.32,P<0.001)等因素与被欺凌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男生中自感老师帮助过做到最好是被欺凌的保护因素(OR=0.123,95%CI=0.028~0.535),喜欢别人是被欺凌的危险因素(OR=10.280,95%CI=2.245~47.068)。结论应关注男生青春期情感问题,提醒老师加强对男生的帮助,以减少男生被欺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目前我国不同类型青少年性别角色发展及性别刻板印象情况,为更好地开展青少年性别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阶段抽样,对全国六个省、自治区城市和农村地区的5709例不同类型的青少年进行计算机辅助的自填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报告家庭中性别分工较刻板。青少年双性化、未分化和单性化(典型的男性化和女性化)各占约1/3,其中男性青少年中双性化的比例较高,达40%,而未分化和单性化的比例较低。在校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双性化的比例升高,未分化和男性化的比例下降。相当比例的青少年持较刻板的性别角色印象,且对家庭事务领域的性别刻板印象要高于社会和两性关系领域。与家庭结构变量相比,父母在家务分配、决策贡献上是否遵从传统的性别分工更能影响青少年的性别刻板印象。结论:性别教育除帮助青少年进行自我调节、倡导双性化和男性化性别角色的发展外,还必须注重其家庭内性别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3.
探讨南京市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模式及特点,为有效预防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南京市5所高校3 183名大学生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采用样本聚类法对12种健康危险行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男生行为聚集模式分为4组,女生为2组.低危险组男生仅占22.0%,女生占46.6%.2.9%的大学生未发生过任何健康危险行为,其中医学生的比例最高(5.5%);50.9%的大学生发生过≥4种的健康危险行为,艺术专业大学生比例最高(67.6%).吸烟是女生高危险组的标志性行为.结论 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方式多样.应根据男、女大学生的聚类特征,分别采取相应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4.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及网络成瘾行为状况,为干预网络成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上海市某区2所普通初中和2所普通高中各随机抽取2个班级(合计8个班级)共264名初二和高三学生,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匿名电子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上网率为92.0%,初、高中生分别为88.2%、96.0%,男女生分别为91.0%、92.8%;网络成瘾率为10.4%,初、高中生分别为7.5%、13.3%,男女生分别为13.5%、7.8%;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小学开始触网的比例初中生(84.2%)高于高中生(67.5%)。初、高中生上网目的排在前三位的均为浏览网页/逛论坛/看视频、聊天、上社交网站/刷微博。有网瘾者及非网瘾者中均有一半以上的对象表示上网对生活没有影响。中学生网络成瘾与上网的频率、上网的地点、每周上网的时间有关。 结论 中学生网络使用已非常普遍,网络成瘾现状不容忽视。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对远程心电图诊断系统在社区中的应用及其检测的准确性、实用性、便捷性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远程心电图检测202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随机抽取99例患者进行同时间、同地点常规的12导联心电图检测.对远程与常规心电图形的P波振幅、P波宽度等10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进行远程心电图检测的202例患者中,发现各类异常心电图107例,占52.97%.对比99例患者远程与常规心电图,除心率、P波振幅、Q-Tc指标外,P波宽度、QRS波振幅、QRS波宽度、T波振幅、T波宽度、P-R间期、Q-T间期等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程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心电图形一致;远程心电图诊断系统操作简便,能方便社区患者的心电图检查和就医诊治.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6~14岁小学生性相关知识水平和知识获得状况,为在小学开展适宜的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6省773名6~14岁小学生中进行计算机辅助的自填问卷调查。结果男生对生理知识的知晓率低于女生,77.9%和74.5%的9~14岁男生不知道遗精和月经是男、女生青春期的主要变化之一;48.0%女生不知道月经是女生青春期的主要变化之一。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但对异性缺乏了解,男生表现更突出(P0.05)。所有的生理和自我保护知识,农村小学生掌握程度都更差。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地区,家长是主要的来源,母亲的作用更重要,对青春期发育知识缺乏关注。结论应充分调动家长在性教育中的作用,给予男生和农村地区更多关注,多关注月经/遗精等知识,加强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究性别角色态度(gender role attitudes, GRA)与青少年抑郁的关联, 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上海市静安区3所公立初中的全部六至八年级学生1 549名, 于2017和2018年11—12月开展两次匿名电子问卷调查。采用GRA量表和抑郁量表收集研究对象对于家庭和两性关系中男女传统角色分配和权力不平等态度与抑郁情况, 利用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 GEE)模型分析GRA与抑郁的关联。  结果  两次调查时GRA量表得分分别为(2.52±0.83)和(2.29±0.86)分, 抑郁量表得分为(15.92±5.08)和(16.48±5.29)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调整了年龄、被欺凌经历、身体满意度、社区凝聚力等协变量之后, 多因素GEE模型结果显示, 传统GRA与男女生的抑郁发生风险均显著相关(β=0.38, β=0.41, P值均<0.05)。  结论  传统GRA可能会增加青少年抑郁风险, 培养积极、平等的GRA有助于预防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对青少年对异性的贞操观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以便为有效地开展性教育提出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多阶段抽样方法,调查了上海市市区和郊区6299名15。24岁青少年的性观念、性道德及性行为等信息。结果:大部分调查对象未婚(96%),约15%的青少年有婚前性行为史,且男性(18%)比例高于女性(13%)。此外,女性、低年龄段、未婚、偏好传统文化、未发生婚前性行为的青少年认为自己(将来)的配偶保持婚前忠贞重要的比例较高,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青少年对异性的贞操观在改变,女性的地位越来越高,并催生了“处男情结”,与“处女情结”对峙。  相似文献   
29.
中国中小学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和月经模式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我国青春期在校女生月经初潮情况及初潮后月经模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对全国8个省城市和农村的5 981例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女生进行计算机辅助的自填问卷调查,总结我国在校青春期女生月经初潮情况及初潮后月经模式的变化规律。结果共调查5 981例女生,平均月经初潮年龄为(12.7±0.0)岁,城市及农村女生初潮年龄分别为(12.4±0.0)岁和(13.0±0.0)岁(P0.01)。月经初潮到月经规律平均间隔时间为(1.2±0.0)年。按月经初潮后不同时间分层分析显示初潮后随时间推移规律周期比例无明显变化(P=0.33);经期4~7 d、经量适中的女生比例逐渐增加(P0.01);痛经发生率逐渐增加(P0.01),痛经程度逐渐加重(P0.01)。结论城市女生月经初潮年龄较农村女生提前0.6年;初潮1年后规律月经周期比例随时间推移无明显变化,经期及经量逐渐转变为性成熟女性模式;痛经比例及中重度痛经比例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上海市职业学校学生性相关行为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职业学校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集中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市3所职业学校2005年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相关知识、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和性相关行为。结果共调查职业学校学生1837人,男生1104人(60.1%),女生733人(39.9%)。学生性相关知识总分为34.3±19.0分;对男性婚前性行为和女性婚前性行为持认同的比例分别为52.8%和47.8%,男生高于女生(P〈0.01);学生中,谈过恋爱、与异性有过拥抱和接吻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1.8%、45.8%和30.3%,与异性有过爱抚和性交的比例较低,分别为19.4%和4.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毕业后不打算继续读书、父母婚姻不稳定、性相关知识得分较高、对婚前性行为态度较开放的学生更容易发生性相关行为。结论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较低,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较开放,性相关行为发生比例较高,应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