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7篇
社会科学   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技术活动在本质上是合乎理性的,但也不能完全摆脱非理性,从某种意义上说。非理性因素对技术发展起类似催化剂的作用。技术的合理性不仅仅是指技术合乎理性,同时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技术的理性和非理性是技术现实生存的两个维度,理性和非理性的综合效应贯穿于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只有在历史的视野中把握理性与非理性的张力,才能正确理解技术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22.
刘同舫 《社会科学》2007,1(7):54-60
理性和非理性是科学技术活动现实生存的两个维度,理性和非理性的综合效应贯穿于科学技术活动的全过程。科学技术活动在本质上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科技活动是合乎理性的,理性是科技活动的逻辑法则与生成论前提;科技活动也不能完全摆脱非理性,非理性是对科技理性的逻辑超越。因此,应在历史的视野中辩证地把握理性与非理性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张力。  相似文献   
23.
马克思人类解放阶段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马克思构建人类解放理论的逻辑过程来看,人类解放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历史进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政治解放——经济解放——人自身的解放。政治解放是实现人类解放的政治前提,经济解放为人类解放创造社会物质基础,人自身的解放,即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人类解放的历史归结。这三个发展阶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充分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人类解放的实现既是一种理想境界,又是一种发展现实,前者贯穿于后者之中,并通过后者来实现。  相似文献   
24.
刘同舫 《青海社会科学》2000,(5):51-54,,50,
网络道德建设是道德建设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 ,它是道德教育主体根据传播学的有关理论和原理 ,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道德教育。其主要方式是在了解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知识以及掌握现代传播技术手段的基础上 ,通过制作、监控和传播网络信息 ,引导道德教育客体 (网民 )全面地、客观地接触信息 ,选择、吸收正确的信息 ,从而达到道德教育目的。它与传统道德教育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特点 ,最突出表现在计算机网络和道德教育紧密结合。随着现代网络社会的来临 ,道德建设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进行网络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相似文献   
25.
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我国哲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对西方传统哲学本体论(马克思哲学以前的本体论)价值特征的分析,对于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哲学批判的实质的探讨,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可能性以及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研究的当代意义的相关研究等,人们的理解仍然有分歧.回顾、总结和反思近年来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关系的研究成果,是进一步深入研究此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26.
技术与政治的双向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与政治处于一种系统联系之中,二元构成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政治通过对技术的控制和干预而影响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技术的政治化趋向,技术具有政治性;另一方面,技术影响政治的存在及其运作,出现了政治的技术化趋向,技术对国家政治和国际政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7.
网络的高速发展势不可挡。虚拟生活的出现,以及与现实生活的互动,已成为当今人们生活的一种环境。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因特网必然对现存社会的伦理精神作出挑战。人类社会的伦理精神要求网络社会实现和谐、平等、共享、共生,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需要。但是,当人们试图将传统的义务、平等、和谐等伦理规范放到网络社会的背景下权衡时,人们所看到的竟是在网络环境中人的矛盾心态和人的生存的尴尬地位。在网络社会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伦理悖论。  相似文献   
28.
“历史的终结”是对现实的社会历史依照资本的固有逻辑和文化逻辑做出的主观设定,超越资本主义的历史限度,迫切需要从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中获取灵感。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的研究,得出了市民社会必然被克服的逻辑结论。而克服市民社会的过程也就是超越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的过程。作为发展过程的“两次飞跃”,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在典型意义上使得全部历史被合乎逻辑地分成“三个阶段”: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三个阶段与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发展的“三大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具有内在关联。三大形态理论着眼于人的发展状况与解放程度,决定了人类解放理论同时还兼有社会形态的意义,人类解放的进程与社会形态的嬗变实际是同一个过程。在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历史定位中,中华民族在实践与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寻求人类解放的一种方式,将为人类社会形态的巨大变迁创造一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经验。  相似文献   
29.
30.
人类解放是马克思的主导价值取向,是人类不断地消灭现存状况、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运动。发展的自由性与发展的全面性针对的是人性的不同方面,自由发展涉及的是人的超越性及人所获得的解放的程度,全面发展涉及的是人的丰富性及人所获得的解放的广度。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形态中才能够真正得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形成的现实可能性的深刻结论,它寄托了人类的不懈追求与美好理想,是人类解放的最终目标和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