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中医外感热病辨证方法古今主要文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六经辨证形成于前,详寒略温;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继承于后,详温略寒,均是以外感热病为认识对象的辨证理论,为中医学界所公认的外感热病的三种辨证方法.统一外感热病辨证方法,不仅是中医教学及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亦是继承发扬和改革创新中医理论值得探讨的课题.对此历代已有不少医家在中医文献中进行有了有益的尝试,提出了统一中医外感热病辨证方法的多种见解和措施.  相似文献   
22.
外感病蓄血证治源流及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述《伤寒论》、《温疫论》、《温病条辨》等医著所论外感病之蓄血证,表明伤寒蓄血证起源较早,温病蓄血证是伤寒蓄血证的深化和发展,两者共同构成外感病蓄血证。此证程度有较重之别,病势有缓急之分。临床辨治需抓住感受外邪、邪毒深入血而致血热血瘀、瘀血渗入下焦或自下流而不走三条病因病机,治法不外清热、逐瘀、攻下。  相似文献   
23.
温病初起治疗宜汗与忌汗之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温病初起治疗宜汗与忌汗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忌汗是指忌辛温发汗,宜汗则指病在表,汗是热邪的重要出路,用“辛”使热邪从肌表得以宣泄。指出温病一面宜喜汗解,一面忌汗伤阴,理论说法不一,治疗难以把握。强调宜汗忌汗这对矛盾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其结果同样是为了祛邪和保存津液。表明辨证地运用宜汗和忌汗,则能有效地提高温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4.
近百年中医妇科文献内容,主要见于一些妇科专著、论文及综合性医籍中.笔者在编写<中医文献学·民国至现代的中医妇科文献>中,经查考大量资料后,初步统计:近百年中医妇科著作有240余部,其中民国时期(1912~1949年)60余部,现代(截至1999年)约180余部,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约4000余篇(包括中西医结合).本着从理论价值和临床实用的角度出发,笔者对近百年中医妇科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文献进行了研究,但难免有不足这处,恳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索刘兰林教授治疗黄褐斑的经验特色和治疗规律。[方法]通过收集刘师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证所开处方单,对符合黄褐斑证型的处方进行药物归类统计,使用Excel 2010总结各药物出现频次、药性药味、归经的频数分布和所占比例并总结成图表进行描述。[结果]刘师在治疗黄褐斑中擅用的20味常用药为当归、蝉蜕、佛手、柴胡、白芍、僵蚕、蒺藜、赤芍、绿萼梅、白鲜皮、川芎、地肤子、徐长卿、红花、桃仁、丹皮、香附、鸡血藤、白芷、何首乌,为搜风通络、滋阴养血、舒肝理气通络之品,多入肝经、脾经、胃经;药性上寒温并用,辅以平性佐之;药味上多以甘、苦为要,辅用辛以散之。[结论]刘师认为黄褐斑主要责之于肝脾的失调,受风、湿的影响深重,本之于气、血。因此,治疗时要标本同治,强调寒温并用,药用平和。  相似文献   
26.
《外感温病篇》论述风温病机是以肺胃为中心,辨治重在肺胃邪热,用药强调轻透养阴。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尿崩宁治疗尿崩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破坏垂体和下丘脑视上核致中枢性尿崩症.结果:模型鼠的尿量、尿比重、尿离子含量均明显异于正常组大鼠各项指标;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尿崩宁可能通过对中枢精氨酸加压素产生部位的刺激作用,刺激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和释放增加,从而促进ADH对肾小管作用增强而产生抗利尿效应.  相似文献   
28.
流感病毒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病原体,它能导致流感流行甚至世界大流行,流感在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中都可能爆发而引起急性发热性呼吸道疾病.中医温病理论方药治疗流感行之有效.目前,中药抗流感病毒实验研究正在积极地展开,包括了对单味药和对中药复方进行的体内体外抗病毒研究等.广大学者关于中医药抗流感病毒的方药研究诸多,对指导中医临床防治流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新安医家“固本培元”法临床应用的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安医家运用"固本培元"法防治疾病的相关证治规律。方法选取12位新安医家的12本医籍,运用"固本培元"法共678条医案,建立数据库,运用SAS 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案中出现的症状主要为:脾气虚(腹胀、腹痛、便溏),肾气虚(腰膝酸软、眩晕、小便清长),肾阳虚(畏寒、下肢肿、腰痛);常用药物为人参、黄芪、白芍、茯苓、甘草、当归、陈皮、附子等。由数据挖掘出的基本方(KDD)为: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白芍、当归、陈皮、半夏、柴胡、附子、肉桂、鹿角、紫河车、黄芩、知母。结论 "固本培元"法的治疗重点在于脾、肾并治,以补脾气、温补脾阳,补肾气、温补肾阳和督脉等为其基本治法。经过数理分析和数据挖掘,得到了一些有效药物,常见症状,常用药物和症状的组合及基本方。为今后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提供了依据和研究线索,为新安医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30.
外感热病"三维辨证"的构建基础与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维辨证是建立在伤寒六经和温病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基础之上的外感热病辨证的新模式。通过对外感热病临床病例的调研和证候特点的观察,运用分析推理及归纳演绎的认识方法.从病期、病住和病性3方面对伤寒和温病过程中所出现的证候进行辨证,较为全面地解释和概括了急性外感热病的病理机制及证候类型,构建了外感热病辨证的理论框架和综合模型。然而任何一种新的辨证方法开始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故提出继续开展外感热病病证的流行病学调查、制备外感热病临床常见病证模型、运用数学方法处理证候的模糊现象等措施,以使三维辨证日臻完善,从而为外感热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