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强化免疫是常规免疫的补充,是消灭脊髓灰质炎技术措施之一。通过三次全国性的强化免疫,收到明显的效果,现将茂名市第四次强化免疫活动进行评价分析。l材料与方法本市于1996年12月5-6日和1997年1月5-6日进行第四次两轮强化免疫。于每轮服食脊灰疫苗后10天对各县(市、区)随机抽查两个镇,核对lops年和1996年出生的儿童常规接种册(常规册)与强化免疫登记表(下称登记表),登记的儿童及强化免疫摸底调查统计表(下称调查表)统计的儿童数。每个镇现场调查一个接种点20-24名适龄儿童的服食丰及温服原因。2结果本次两轮强化服苗后,共…  相似文献   
22.
茂名市212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茂名市2009年新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下载茂名市各地上报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5月31日至11月20日,茂名市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212例,其中209例为轻症病例,2例重症病例,1例死亡病例;输入性病例1例,本土感染病例211例;10~24岁年龄段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8.68%;以学生病例为多占89.62%;发病数自8月份开始呈逐月上升趋势。结论茂名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以本土感染为主,发病人群主要为学生。  相似文献   
23.
广东省茂名市首起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疫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孔肯雅热是由伊蚊(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以发热、皮疹及剧烈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非洲和印度地区。2008年10月,茂名市首次在由马来西亚返乡祭祖的华侨中发现2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经过各级卫生部门的通力合作,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发生第二代病例。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掌握茂名地区霍乱弧菌的流行菌型及其耐药性,为霍乱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集霍乱日常监测标本和霍乱疫情标本,参照《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1]进行霍乱弧菌的分离培养和菌型鉴定,并利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获得的霍乱弧菌菌株进行临床常用的2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分析。结果共采集各类标本334份,检出12株O1群埃尔托型(ElTor)霍乱弧菌稻叶型流行株(1d)。12株霍乱弧菌对20种药物的敏感度完全一致,其中敏感抗生素有菌必治、庆大霉素等11种,占55%(11/20);中敏抗生素有氨苄青霉素等8种,占40%(8/20);100%耐药的抗生素为复方新诺明1种,占5%(1/20)。结论2007年茂名地区霍乱弧菌的流行菌型为O1群埃尔托型(ElTor)霍乱弧菌稻叶型流行株(1d);该流行菌型的菌株除对1种抗生素(复方新诺明)耐药外,对其余大多数抗生素均敏感(或中敏),没有出现多重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25.
何展  许婉霞  杨适乡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2144-2146
[目的]评价茂名市2001~2006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工作.[方法]对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茂名市2001~2006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140例,按照病例分类标准,全部为脊髓灰质炎排除病例,<1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报告平均发病率为0.35/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100%,其他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要求.2001~2006年全市常规免疫OPV报告接种率的平均值为99.06%,抽查接种率的平均值为97.36%.[结论]茂名市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的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需继续加强脊髓灰质炎的监测工作,维持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高接种率,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常规免疫工作的管理和落实,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现阶段影响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将广东省各地区按经济水平分两层随机抽取两个,再在每个地区各抽取一个县,选取2008年以来的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按0~7月龄、8月龄~6岁、7~14岁、≥15岁分4个年龄组;以与病例家庭地址最近为原则,按照1:2匹配,选择同住一社区、同一年龄组的未患过出疹性疾病的邻居作为对照,分析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结果抽样共抽出东莞市和清远市清新县两地共调查符合病例定义的麻疹病例82例,对照组164例。麻疹发病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无麻疹疫苗免疫史(OR=5.65,95%CI:2.91-11.07)、发病前1—3周到过医院(OR=5.50,95%CI:2.60~11.75)、无接种证(OR=1.88,95%CI:1.01~3.52)、母亲家中分娩(OR=2.02,95%CI:1.03~3.97)与麻疹发病相关。结论免疫预防基础工作不足、医院感染的存在等因素可能是影响麻疹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