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1篇
医药卫生   5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乳腺癌MRI动态增强扫描非肿块样强化特点与免疫组化因子ER、PR及Cerb 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影动态增强MRI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的病变,从病变的内部强化特点和病变分布特点与上述三因子表达进行对照,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病变区内部强化特点分为内部不均匀强化、点簇样强化、枯枝样强化三种类型,ER的阳性率分别为72.2%、26.1%、18.8%,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12.766,P=0.002);PR的阳性率分别为55.6%、21.7%、18.8%,有统计学差异(χ2=7.039,P=0.03);C-erb B-2在三组中阳性率分别为27.8%、56.5%、81.2%(χ2=8.565,P=0.014),有统计学差异。强化分布特点分为导管样强化、区域性强化和弥漫性强化,ER的阳性率分别为22.2%、50.0%、75.0%,有统计学差异(χ2=6.718,P=0.035);PR的阳性率分别为11.1%、46.2%、75.0%,有明显统计学差异(χ2=11.282,P=0.004);C-erb B-2的阳性率分别为70.4%、42.3%、25.0%,无统计学差异(χ2=5.780,P=0.056)。结论:乳腺动态增强MRI非肿块样强化与免疫组化因子之间有相关性,从而给乳腺癌术前内分泌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复制并评价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动物模型。方法运用碘乙酰胺复合小平台劳倦因素造模法,制作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动物模型,并观察动物一般状态、体重、饮食情况及胃病理改变,运用糖水偏好试验,球囊试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进行评价。结果碘乙酰胺及复合小平台大鼠,均出现饮食减少,糖水偏好降低,胃敏感性增高。但碘乙酰胺复合小平台组大鼠体重下降明显,并伴有倦怠等精神症状。结论模型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标准,但碘乙酰胺复合小平台组脾虚证表征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成形术的患者105例,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48例(行PKP);B组57例(行PVP)。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前术后的VAS评分、椎体后凸角、椎体高度。结果105例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两组术后1 d、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B组术后的椎体后凸角分别为(9.5±5.0)o和(12.2±3.5)o,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术后的椎体高度分别为(2.04±0.41)、(1.33±0.26) c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A组的椎体后凸角改善程度、椎体高度恢复程度较B组明显(P<0.01)。结论 PKP与PVP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但在后凸畸形矫正,压缩椎体高度恢复方面,PKP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临床中有一定的研究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颅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DF)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例颅骨DF进行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颅骨DF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5岁和44岁,病程均较长,临床以局部无痛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其中例1伴头晕、视物模糊,幼年时曾有外伤史,影像学示顶骨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病变周围骨皮质变薄;例2首次顶骨病灶切除半年后复发,并显示额、顶骨及左颞骨多处受累.光镜下肿瘤南梭形瘤细胞和大量胶原构成.胶原纤维密集而粗大,呈波浪状或束状,瘤细胞核形态温和,未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瘤细胞β-catenin(2/2)、AR(2/2)、ER(1/2)和PR(2/2)(+),SMA和S-100局灶(+),但desmin、CD117和CDM(-).结论 颅骨促结缔组织增牛性纤维瘸是一种罕见的具有较强局部侵袭性的肿瘤,病灶切除不彻底易复发,手术广泛全切是本病的最佳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评价血清BUN、Scr、PTH和^99Tcm-MDP核素骨扫描在肾性骨营养不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在一周内接受血清BUN、Scr、PTH检测和^99Tcm标记的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MDP)核素骨扫描,对核素骨扫描图像上可能出现的代谢性骨病显像特征的数量进行评价,并采用三级评分法对各代谢性骨病的图像特征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75例受检者血清BUN平均为20.31 ±7.95 mmol/L;血清Scr平均为730.2±275.4μmol/L;69例受检者的血清PTH平均为1477.4±781.9 pg/mL(13.7 ~ 3306 pg/mL).核素骨扫描图像上,30例患者具备5个图像特征,具备4个、3个和2个图像特征的受检者数量分别为32例、11例和2例;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75例患者的合计评分范围为4 ~10分.结论 血清BUN,Scr、PTH结合99Tcm-MDP核素骨扫描有助于为肾性骨营养不良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价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深入分析子宫平滑肌瘤病的临床及MRI特点。方法收集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6例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分析肿瘤形态、位置、大小、信号及强化方式、DWI信号及ADC值,将研究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大体观察,所有患者均有子宫形态的改变,多数表现为子宫增大,多数病灶仅局限在子宫内。免疫组化实验显示平滑肌分化标志物全部呈现阳性,多数激素受体、血管源性标记物阳性。6例均有病灶蠕虫样改变,均发现病灶内流空信号,仅病例3的影像学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T1WI呈等信号3例,等高信号3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2例,稍高信号2例,混杂高信号1例,等高信号1例。6例肿瘤内部或肿瘤旁可见多发迂曲血管。肿块强化方式均为快进慢出,强化程度除病例2为管状强化,其余均为明显强化。DWI呈高信号2例、稍高信号4例,磁共振ADC值处于正常水平。结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特异性较差,术前检查的诊断正确率较低。T1WI信号为等或等高,T2WI信号为高或稍高,肿瘤内部或肿瘤旁可见多发迂曲血管。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急性腹痛患者肠系膜漩涡征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腹痛而全盆腹腔CT平扫病例。以肠系膜血管伴或不伴肠管绕轴旋转角度至少大于90°作为漩涡征的判断标准,分别观察漩涡征角度、位置、方向以及伴随征象,并比较肠扭转及非肠扭转病例组中漩涡征各项特征的差异性。结果①肠扭转组漩涡征角度为(494.00±123.58)°,非肠扭转组漩涡征角度为(160.91±63.16)°,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t=5.30,P<0.05);②肠系膜漩涡征作为肠扭转诊断标准的准确度为35.48%,当漩涡征旋转角度大于和等于300°时,诊断肠扭转敏感性为83.35%,特异性为90%,准确度为71.43%;③小肠扭转漩涡征多位于中线或偏右侧中上腹部,乙状结肠扭转位于左下腹。而非肠扭转病例的漩涡征可出现在下腹部、腹腔边缘等不典型区域。结论肠系膜漩涡征大部分并不指向肠扭转,当漩涡征旋转角度越大越倾向于肠扭转,小肠扭转多位于中腹部或右上腹部,下腹部出现漩涡征需想到阑尾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MRI灌注成像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纤维化与肿瘤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放射治疗后鼻咽癌局部纤维化(31例)及肿瘤复发病例(25例)共56例分为2组,采用FLASH序列进行动态增强及灌注成像扫描,获得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统计分析动态增强及灌注成像参数:达峰时间(TTP)、最大斜率(Slope_(max))、曲线下面积(AUC),并获取伪彩图,及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放疗后复发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均呈速升型,出现明显上升期,随后转为平台期或缓升缓降期;放疗后纤维化组时间-信号曲线呈缓升型,出现缓慢上升期,随后转为平台期或缓升缓降期。2组病例MRI动态增强参数TTP、Slope_(max)、AUC的均值行组间两两比较,复发组和纤维化组的Slope_(max)、TTP均值存在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67.18、-21.04(P0.05)。灌注参数伪彩图可直观的显示肿瘤或放疗后纤维化组织相应的血流灌注情况,发现AUC灌注伪彩图显示肿瘤组织较为清晰,分辨率较好。结论应用MR动态增强及灌注成像有助于鉴别鼻咽癌复发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结果。方法自2006年10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我院共诊治膝关节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87例,其中46例采取保守治疗后症状无缓解而接受关节镜下手术切除滑膜皱襞。男24例,女22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为41岁。按Sakakibara法对滑膜皱襞进行分类,在关节镜下行皱襞切除术,并随访记录其疗效。结果 46例经关节镜下皱襞切除的患者,其中A型27例,B型15例,C型3例,D型1例;同时合并9例半月板损伤,5例髌股关节内侧面骨关节炎形成。增生的滑膜皱襞均采用篮钳或刨削器将其切除。4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5个月,无复发病例。膝关节功能根据Lysholm评分进行评定,术后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治疗结果优良率为90.7%。结论膝关节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根据临床症状和MRI表现即可诊断,关节镜下可以确诊,同时镜下行滑膜皱襞切除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