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3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血清CA125用于胎盘早剥早期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临床和B超拟诊胎盘早剥的400例孕妇及100例正常足月孕妇检测血清CA125水平。结果:观察组171例血清CA125≥35u/ml;对照组229例血清CA125<35u/ml,正常组100例血清CA125<23u/ml。CA125预测胎盘早剥发生的敏感性为87.1%,特异性为94.3%,阳性预测值为92%,阴性预测值为90%。B超胎盘早剥阳性检测率16.7%(67/400)。提示对可疑病检测血清CA125水平可作为胎盘早剥的一个较早标志,有助于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不同胎龄人胎儿睾丸间质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特征和规律,探讨二者在睾丸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利用SP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改进的石蜡切片原位末段标记法(TUNEL法)观察了人胎儿12~32周龄睾丸间质细胞增殖与凋亡阳性细胞表达率。结果:细胞凋亡在胎儿16~32周龄睾丸间质细胞呈阳性表达,16~20周为表达高峰,阳性细胞定位于细胞核为桔黄色或棕黄色;PCNA在胎儿16~20周龄睾丸间质细胞呈阳性表达,16~20周为表达高峰,阳性细胞核为桔黄色或棕黄色,随着胎龄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P<0.01)。结论:细胞增殖与凋亡在人胎儿睾丸发育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表明细胞增殖与凋亡在睾丸组织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阐明异丙肾上腺素长期作用可以诱导昆明小鼠出现慢性应激焦虑样行为.方法 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慢性应激组、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组、慢性应激+ICI118,551(ICI)处理组、ISO+ICI 118,551(I S O+I C I)处理组,每组10只.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慢性应激组:每天进行慢性应激处理;ISO处理组:每天腹腔注射ISO(5 mg/kg);慢性应激+ICI处理组:每天慢性应激处理后,腹腔注射ICI(0.2 mg/kg);ISO+ICI处理组:每天腹腔注射ISO(5 mg/kg)和ICI(0.2 mg/kg).结果 高架十字迷宫结果中,慢性应激组和ISO组开臂停留时间、进入开臂次数、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和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明暗箱结果中,慢性应激组和ISO处理组明箱停留时间、明箱停留时间百分比、明箱活动次数和穿梭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暗箱停留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β-AR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长期作用下,昆明小鼠出现了慢性应激焦虑样行为.  相似文献   
104.
索骨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系统研究太白山地区索骨丹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其药理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并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通过最小抑菌浓度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活性测试。结果:从索骨丹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鬼灯檠素(2),儿茶素(3),对羟基苯甲酸(4),3β-hydroxyolean-12-en-27-oic acid(5),没食子酸(6),琥珀酸(7),苹果酸甲酯(8)。结论:化合物4,5,7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而且化合物5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15.6 mg·L-1。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二氢杨梅素(DMY)联合依托泊苷(VP16)对绒毛膜癌细胞JAR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JAR细胞,设空白对照组、DMY组、VP16组以及DMY与VP16联合(DMY+VP16)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生存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抑制蛋白Bcl-2、细胞凋亡抑制蛋白2(c-IAP2)表达水平。 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MY组、VP16组及DMY+VP16组在24 h和48 h时间点的细胞存活率均下降,且DMY+VP16组细胞存活率下降最为明显;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凋亡率均有增高,DMY+VP16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各单独用药组;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对于JAR细胞,实验组的克隆球数目均少于对照组,且DMY+VP16组克隆球数目最少;对于正常肝脏HL7702细胞,DMY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VP16组与DMY+VP16相比亦无明显差异;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无论DMY和VP16单独还是联合使用均可下调Bcl-2、c-IAP2蛋白表达,同时DMY+VP16组下调作用最明显。 结论 二氢杨梅素联合依托泊苷明显增强对绒毛膜癌细胞JAR的生长抑制作用,联合使用可以减少化疗药物VP16的用量,其抑制肿瘤细胞作用可能与下调Bcl-2、c-IAP2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1、磷酸化STATl(P.STATl)、STAT3、P—STAT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80只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A)组、单纯脑缺血再灌注(B)组、脑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c)组和脑缺血再灌注+EPO(D)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各组大鼠均于缺血2h后再灌注24h时,行MRI检查并计算缺血区异常信号相对面积值,Westernblot检测STATl、P—STATl、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计算相对灰度(rOD)值,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细胞凋亡指数。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分析数据。结果MRIT,WI示B、C组在左侧大脑半球皮质及皮质下均可见大片脑缺血异常高信号影,D组仅皮质下脑实质内或仅皮质处可见斑片状脑缺血高信号影;与B、C组比较,D组异常高信号区相对面积明显减小[(28.00±4.60)%、(29.70±4.80)%和(21.10±2.40)%;F=11.285,P〈0.01]。STATl、STAT3蛋白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缺血再灌注及EPO干预对二者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影响(F=0.806和1.558,均P〉0.05)。P—STATl在A组表达较低,rOD值为0.75±0.13,缺血再灌注后表达显著增加;与B、C组相比,D组P—STATl表达水平有所减少(B~D:2.08±0.15、2.05±0.16、1.92+0.05;F=3.274,P〉0.05)。P—STAT3在A组表达也较低,rOD值为1.02±0.09,缺血再灌注后表达显著增加;与B、c组相比,D组P—STAT3表达明显增加(B—D:2.22±0.13、2.04±0.14、4.21±0.21;F=40.719,P〈0.01)。B、C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42.00±1.30)%和(41.20±2.50)%,高于D组[(20.90±1.46)%;F=378.704,JP〈0.01]。结论EPO可增加脑缺血区域P—STAT3表达水平、降低P—STATl表达水平,从而减少脑细胞凋亡的数目、减小脑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研究“潜在危重病”信息化管理模式在产科质量管理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方法 建立“潜在危重病”评分标准和信息管理平台,对3269例孕妇进行评分管理,并与普通住院组比较病情预警时间.结果 “潜在危重病”评分法对病情评估具备鉴别能力(敏感性73.72%,特异度92.21%),其信息化管理手段能有效缩短病情预警时间(P<0.01),保障患者安全.结论 “潜在危重病”信息化管理能有效保障产科患者安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 分析清远市区普通人群在健康检查中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检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迈瑞BS-320型全自动生化分仪,对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广东省清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的普通人群的血清样本共1 294份进行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294份血清样本中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检测结果总体异常率分别为9.6%、14.2%、12.2%;其中不同性别体检者的血糖、总胆固醇异常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甘油三酯的异常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分别为14.2%、9.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糖异常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1岁年龄组高达30.7%;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异常率在≤30岁至51 ~60岁年龄组中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最高分别为28.7%、23.8%,2项异常率在≥61岁年龄组均有所下降;各年龄组体检者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异常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异常率与年龄、性别有关,应对普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因人而制定出预防保健方案.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