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46篇
  免费   3227篇
  国内免费   4327篇
医药卫生   99100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500篇
  2022年   601篇
  2021年   725篇
  2020年   683篇
  2019年   888篇
  2018年   508篇
  2017年   823篇
  2016年   1095篇
  2015年   1266篇
  2014年   1851篇
  2013年   1895篇
  2012年   4176篇
  2011年   4365篇
  2010年   6678篇
  2009年   5950篇
  2008年   3660篇
  2007年   6805篇
  2006年   7354篇
  2005年   9077篇
  2004年   4881篇
  2003年   5012篇
  2002年   2815篇
  2001年   2731篇
  2000年   2123篇
  1999年   3348篇
  1998年   5339篇
  1997年   4495篇
  1996年   3659篇
  1995年   2473篇
  1994年   2137篇
  1993年   244篇
  1992年   210篇
  1991年   169篇
  1990年   181篇
  1989年   169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目的:研究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LKL)在C57BL/6J小鼠脑缺血后脑水肿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通过向野生型(WT)和MLKL敲除(MLKL~-/~-) C57BL/6J小鼠尾静脉注射浓度为6 mg/ml玫瑰红溶液(剂量为40 mg/kg)构建缺血后脑水肿模型。一周后取组织,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MLKL在缺血后脑水肿区的表达和分布,Western Blot检测MLKL在小鼠缺血后脑水肿区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MLKL的亚细胞水平定位,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组织缺血坏死及水肿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正常WT小鼠大脑皮质无MLKL表达,缺血后脑损伤区的WT小鼠有大量MLKL阳性细胞,MLKL主要表达于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脑缺血后脑损伤区的MLKL表达显著增加;免疫电镜结果显示脑水肿区域血管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内有大量MLKL蛋白胶体金颗粒分布; HE染色结果显示MLKL敲除可显著减轻脑水肿程度。结论:脑缺血可上调WT小鼠缺血部位MLKL表达,提示MLKL可能参与缺血后的脑水肿发生。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8月于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86例TIA且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记录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结果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将病例组分为斑块不稳定组与斑块稳定组,进一步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差异。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血糖、RDW、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5);(2)斑块不稳定组RDW明显高于斑块稳定组[(13. 21±0. 46)%vs (12. 8±0. 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RDW是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TIA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与高血压、糖尿病、血糖、RDW、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密切相关,且RDW升高可能是TIA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RDW有望作为一个评估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廉价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104.
《中国药房》2019,(17):2445-2448
目的:综述人参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以期为后续人参皂苷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人参皂苷""脑缺血再灌注损伤""Ginsenoside""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85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综述人参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 158篇,其中有效文献41篇。目前人参皂苷活性成分约有112种(包括其水解产物、代谢产物),但现研究仅集中在少数易获取的人参皂苷活性成分,如人参皂苷Rb1、Rb3、Rd、Rg1、Rg3等,可通过抗炎、抗自由基、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能量代谢、拮抗兴奋性氨基酸受体、调节自噬和调节免疫等机制单独或协同起到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余人参皂苷活性成分是否具有类似活性尚不清楚。此外,由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诸多因素参与其中,因此人参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仍有待于通过多靶点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明确其作用机制及药效基础。  相似文献   
105.
刘晓丹  杨筱倩  唐三  丁煌  黄小平  邓常清 《中草药》2019,50(7):1649-1656
目的探讨冰片是否具有促进黄芪甲苷(AST IV)和三七总皂苷(PNS)配伍时主要有效成分透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再灌注模型大鼠血脑屏障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冰片组、AST IV组、PNS组、AST IV+PNS组、冰片+AST IV+PNS组,制备MCAO再灌注大鼠模型,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测定大鼠患侧与健侧大脑皮层、小脑中AST IV和PNS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的含量。结果 AST IV无论是单用还是与PNS、冰片配伍,其口服后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尤其是患侧大脑皮层。冰片+AST IV+PNS能使患侧与健侧大脑皮层中AST IV含量显著增加。PNS单用,其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主要分布在患侧小脑。冰片+AST IV+PNS能使患侧大脑皮层中人参皂苷Rb1含量显著增加,使健侧和患侧大脑皮层中人参皂苷Rg1含量增加,使大脑皮层尤其是患侧大脑皮层及小脑中三七皂苷R1含量增加。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AST IV与PNS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b1、Rg1及三七皂苷R1在大脑皮层和小脑均有一定的分布。AST IV单用时,AST IV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PNS单用时,人参皂苷Rb1、Rg1及三七皂苷R1主要分布在小脑。冰片与AST IV、PNS合用后,能促进AST IV及人参皂苷Rb1、Rg1及三七皂苷R1向大脑皮层富集,尤其是向缺血再灌注侧大脑皮层富集;而且能不同程度地促进AST IV,人参皂苷Rb1、Rg1及三七皂苷R1在大脑皮层的吸收,尤其是在患侧大脑皮层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CI/RI)大鼠脑缺血皮质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CD34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通过调控SDF-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轴促进CI/RI大鼠神经功能重塑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CI/RI模型。电针组电针大鼠"百会"及"足三里",连续波,频率40 Hz,刺激强度为1~2 mA,留针2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HE染色法观察大鼠患侧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缺血灶周围皮质SDF-1α、CD34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P<0. 05);HE染色见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脑缺血灶;脑缺血灶周围皮质SDF-1α、CD34表达明显升高(P<0. 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逐渐降低,电针3、7、14 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模型组(P<0. 05);HE染色见电针组大鼠脑缺血灶病理损伤减轻;电针14 d后,电针组脑缺血灶周围皮质SDF-1α、CD34表达明显升高(P<0. 05)。结论:电针可以改善CI/RI大鼠神经功能,其作用可能与提高CI/RI大鼠缺血灶周围皮质SDF-1α、CD34表达水平,调控SDF-1/CXCR4轴有关。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卒中因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电针预处理可诱导缺血性卒中后脑缺血耐受。该文将从减轻炎症反应、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减少细胞凋亡和自噬、抗氧化应激、维持血脑屏障完整性5方面入手,总结归纳现有文献中电针预处理对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大鼠作用机理,为今后电针预处理在临床的应用提供科学基础,以充分发挥其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0.
乳腺癌术后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且对于高危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有积极的影响。当前乳腺癌放射治疗的精准性主要依赖于不同的放疗技术、肿瘤的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但随着乳腺癌研究的深入,要进一步提升乳腺癌术后放疗的精准性,乳腺癌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应该得到重视。据相关文献报道,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其局部复发率有显著差异。因此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对放疗计划的制定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针对当前乳腺癌分子分型与肿瘤局部复发风险关系的相关研究以及乳腺癌分子分型指导放射治疗的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