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3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298篇
文化教育   14882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318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267篇
  2020年   231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460篇
  2014年   781篇
  2013年   781篇
  2012年   1342篇
  2011年   1228篇
  2010年   995篇
  2009年   936篇
  2008年   1050篇
  2007年   874篇
  2006年   794篇
  2005年   801篇
  2004年   655篇
  2003年   595篇
  2002年   554篇
  2001年   406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数字化转型+AI环境下,我们正处于知识生态环境和知识技术体系的交汇重塑中,对知识、智慧和智能基础设施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我们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几率。知识对象已内在地结构化、语义化、可定制、可关联,已涵盖从内容对象到知识关系网络到知识创造与利用流程,成为可交互、可计算的智能体。在智慧化的各类知识对象支持下,通过场景驱动的创新机制,可在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数据、模型、计算和交互来支持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和决策智能。通过泛在智能机制(智联网),利用边缘智能、智能集成感知体、智慧知识内容对象、智慧化业务流程与管理机制等,可积极推动智慧知识对象生态体系的构建与管理、知识与数据双驱动的问题分析与决策推理、多源资源环境下AI赋能的个性化知识服务的动态构建,以有效推动智慧知识服务的普惠可及。为实现上述愿景,重要的是运用第一性原理思维,推动新形势下的服务逻辑和业务机制的范式转变。图2。参考文献67。  相似文献   
102.
古典知识库是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综合性知识总集,是实现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基础性工具。古典知识库建设是将散布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的知识析出,经过整理,将无序的知识有序化、体系化、结构化,变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据。古典知识库的建设需要重点考虑以下问题:如何表达知识,如何认识古代知识的不同形态和不同类型,知识单元如何抽取和标引,如何处理隐性知识,如何揭示知识之间的关系。一个能够完整、准确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特点的古典知识库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支持古代文献的阅读、研究,支持古代文献的全文检索和语义检索,是拥有知识且具智能性的系统,是结构化、标准化、开放的、可扩展的知识平台。类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知识工具,类书的编纂过程就是一个从知识发现到知识标引、知识分类与组织,再到汇编成专门或综合性知识工具的过程。类书从性质、特点到具体的编纂方法,与古典知识库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可以为后者提供借鉴和素材。同时,用古代知识名称进行标注的文献如《山海经》《尔雅》《事林广记》《永乐大典》等也是建设古典知识库重要的语料资源。图5。参考文献48。  相似文献   
103.
程煜  姚国章  孙红蕾 《图书馆》2023,(8):99-105
文章针对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数字转型、创新应用建设问题,建立了知识服务数字体系,以期引导公共图书馆更好地开展知识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在方法上,文章以南京图书馆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创建以数据驱动为扩展能力的图书馆知识应用体系,引入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场景,探讨知识服务数字技术转型方案、方式,创新应用路径。在实践探索上,以南京图书馆智库调研工作为突破口,与南京本地高新科技企业开展与新兴技术、数字产品相关主题研讨,探讨图书馆知识应用与数智社会发展需求间的内容建设、衔接方式等。最后,文章就调研案例中涉及的数字政府免审即享、元宇宙展厅、古籍扫描等知识应用展开功能开发讨论,为图书馆知识创新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4.
数字人文的发展与引入为传统人文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借助数字化技术组织、关联和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忆、传承、创新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回顾元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元曲四大家现存杂剧为例,通过自顶向下的方式对元曲知识进行抽取、融合、存储,最终构建知识图谱以实现对元曲知识的多维度展示与应用。基于本体模型构建的元曲知识图谱,能够实现对元曲资源的关联组织和可视化呈现,拓展了人文研究的范式。  相似文献   
105.
陈平  宋启凡 《编辑学报》2023,(3):321-325
以智绘科服学术传播中心为研究案例,分析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平台的多模态学术资源融合与传播的路径。介绍了智绘科服学术传播中心在期刊集群加盟、资源平台建设、新媒体渠道拓展等方面的进展,针对入驻期刊展示与运营、短视频增强出版、开放科学数据分享、虚拟专辑策划、内容主动推送、线上学术直播等多模态学术资源融合与传播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并对平台的市场化运营策略提出了可行性经验。科技期刊集群化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对打造国际一流期刊、繁荣科技期刊产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6.
数字时代如何更好地推进传播研究,从而不断加强学科自主性,建构中国自主的传播学知识体系,是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进入“万物皆媒”的数字时代,詹姆斯·凯瑞关于传播研究转型的思路和方向仍具有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具体言之,只有将“人”作为价值标尺,才能深刻把握媒介和传播技术的本质,从而为传播研究注入思想和理论的“活的灵魂”;超越狭隘的媒介观,紧紧抓住媒介尤其是数字媒介这个关键变量,重点思考如何将其从“背景地位”提升至“前景位置”,这不仅是夯实传播学学科基石的必由之路,而且是提升传播学学科地位的重要之举;数字传播形态相较传统媒体时代发生了质的变化,传播如何以促进公共生活福祉为核心旨归,通过共享的符号体系建构“一个有秩序、有意义的文化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传播研究的格局和高度。  相似文献   
107.
中国式现代化以及其中具体鲜活的媒介实践,是建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主要经验来源与实践基础。基于线性历史观、单一发展观和技术中心主义的发展传播学新旧范式,都未跳出西方现代性的根本逻辑,难以有效阐释中国的媒介与社会发展历史。文章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及其独特的媒介实践出发,结合新发展社会学的视野,围绕工业化建设、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探讨媒介与发展传播的中国式经验与路径。提出应当超越发展传播学的传统框架,迈向一种新的媒介与发展传播类型学,这可以为建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重要的参照,也可以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做出知识贡献。  相似文献   
108.
文章基于ERG理论、信息生态系统理论、社会网络理论、TAM模型和上瘾模型分析元宇宙UGC社区用户学术交互行为的动机、要素及关系,从演进机理、形成机制、发展生态三方面解读元宇宙UGC社区用户学术交互行为过程。研究发现,行为要素、行为关系以触发用户感知有用性为行为起点;行为动机帮助用户加深交互行为;整个行为过程以高效安全、网状互联、动态调整为演进方向。研究指出,可通过设置行为管控机制、构建UGC创作铁三角、推动双线行为能力融合引导用户学术交互行为形成;遵循触发、行动、多变酬赏、投入的发展生态,将用户进行UGC学术内容集、显性数据和深度交互行为数据的生产作为行为过程的终点。  相似文献   
109.
杜娟 《新闻世界》2023,(1):80-83
当前我国知识类短视频在国家以及平台政策的支持下呈现供需两旺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诸多隐忧。可利用MCN机构的专业化、产业化以及机构化的优势,紧扣知识传播目标,坚持内容为王,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培育协同共创的知识生产主体,在资本支持下开展知识类短视频的专业化生产,尝试知识类短视频进学校、进教材、进教学资源库,使知识类短视频真正服务于知识传播。  相似文献   
110.
考察2013年1月以来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所开设专栏和组织专题,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间,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着力于引导基础理论突破、深掘学科实践精华、加快知识创新进程、推动中国学派建设,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的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较好地扮演了基础设施、产学桥梁、学术阵地和成长平台的角色。同时,一些重要概念尚需厘清、评价维度有待优化、专题策划仍可提升,这有待未来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跟时代步伐,深入探索媒介变革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