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内窥镜鼻窦围手术期中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在内窥镜鼻窦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内窥镜鼻窦手术患者分为试验组6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常规应用抗生素、激素、促排剂等,试验组加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随访半年,观察两组病例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治愈率90.74%,平均上皮化时间为6.3周;对照组治愈率65.72%,平均上皮化时间为9.4周。结论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作为内窥镜鼻窦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措施可缩小手术范围,减少外科干预的程度且没有不良反应,提前使术腔清洁,加快鼻腔鼻窦生理功能恢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2.
介绍了新环境下图书馆分编人员面临的挑战,分析了角色转变的原因,并对分编人员如何适应新角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阐明清肺合剂"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理念,为进一步研究清肺合剂抗肺癌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结合口服生物利用度(OB ≥ 30%)、小肠上皮细胞渗透性(Caco-2 ≥-0.4)和类药性分析(DL ≥ 0.18)参数,筛选清肺合剂的活性成分;通过TCMSP、STITCH、Swiss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的靶点;通过TCMSP、TTD、PharmGKB数据库筛选出肺癌疾病相关基因;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运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建立PPI网络图;运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经筛选后得到清肺合剂的108个活性成分,对应357个靶点。挖掘得到肺癌靶点412个,其中成分-疾病交互靶点38个,参与细胞增殖和凋亡、血管生成、有丝分裂等生物过程,涉及多种肿瘤通路、焦点黏附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结论 清肺合剂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调控细胞的分化、增殖、凋亡,调节血管生成,调控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以及调节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抗肺癌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摘 要〕 目的:比较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 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期间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00 医院莆田医疗区诊 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 93 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 45 例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 取石术进行治疗,观察组 48 例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疼痛时间、 住院时间、结石一次性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6 (IL–6)、白细胞介素 –10(IL–10)〕。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 总发生率和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结石一次性清除率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相比,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 管结石手术用时较短,对患者身体创伤较小,并发症发生情况少,术后炎症反应轻微,更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5.
吴恩慧  章建华  张琳  李清林  王玲  尹华 《中草药》2023,54(22):7445-7454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探究骨关节炎大鼠的血浆代谢特征及淫羊藿-川芎配伍对骨关节炎大鼠代谢的调控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病理经时评价组、淫羊藿组、川芎组、淫羊藿-川芎组(40 g/kg)、阳性药物组(盐酸氨基葡萄糖0.12 g/kg+塞来昔布1.00 g/kg)。模型组、病理经时评价组和各给药组采用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术建立骨关节炎模型,造模第6周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采集0、2、4、6、8、10、12、14周大鼠血浆,通过病理组织学及血浆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检测结果评价药效,UPLC-Q-TOF-MS技术分析大鼠血浆代谢轮廓,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代谢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造模4周后MMP-13水平明显升高(P<0.01),给药8周后显著下降(P<0.01)。基于代谢组学发现给药组大鼠血浆中2种潜在生物标志物发生明显变化,分别为溶血磷脂酰胆碱(16∶0)、磷脂酰胆碱(18∶0/20∶4),主要涉及磷脂代谢通路。结论 淫羊藿、川芎单用和两者配伍均可回调差异代谢物治疗骨关节炎大鼠,且配伍效果优于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