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2篇
  免费   325篇
  国内免费   122篇
地球科学   158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利用气候模型结果和大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评估黄河源区未来的水资源.根据IPCC DDC的13个系列的GCMs成果,结合黄河源区的实测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在未来100 a内的可能变化;建立了考虑融雪和冻土影响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经验证该模型能够适用于黄河源区.计算出了相应的径流情景,分析了黄河源区水量尤其是水资源特性(径流的年内、年际分布)的可能变化;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需水量进行了简单评估.  相似文献   
102.
长江干流径流的时序结构与长期记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宜昌、汉口、大通3个典型控制站的长期月径流序列,本文采用奇异谱分析方法、消除波动趋势法 (DFA) 等手段,识别长江干流径流序列的趋势、突变、周期振荡等时序结构及其长期记忆特征。主要结论有:①长江干流径流序列存在明显的准15年周期振荡特征,该周期振荡1970s以来受到某种扰动而弱化;② 宜昌站径流序列于1926 年、1970 年发生两次突变,均以径流减少为特征;汉口站径流序列于1955a发生突变,也以径流减少为特征;大通站径流于1955年、1988年发生两次突变,前者以径流减少为特征,后者以增加为特征;③ 长江干流月径流序列存在较强的确定性成分,长期记忆特征明显;集水面积越大,径流序列的长期记忆越强,表现出明显的记忆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03.
拉萨河冬季径流对气候变暖和冻土退化的响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萨河流域的气温经历了10年升高0.54 oC的气候变暖,这期间以秋冬季升温为主。在近40年 (1963~2004年) 气候和28年 (1976~2004年) 月径流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具有多年冻土的高海拔拉萨河流域的冻土和水文响应。结果表明,冬季径流对11~2月气温升高具有显著响应,在12~2月份增加了16%,其中2月份增加22%。水热相关分析表明,10~11月地表温度升高0.8~0.9 oC导致冬季河流水量增多,介于0.9~1.5m深度的季节冻土深度和温度变化导致了径流量变化的响应。20世纪90年代的气候变暖使得多年冻土区的季节冻土深度萎缩了大约14cm,冻土区的冬季径流水文响应比气温更快、更显著。但冻土积雪观测的不足使冬季水文变化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4.
阿克苏河流域的面雨量序列及其与径流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数字高程模型 (DEM) 的1km×1km网格数据为基础,对阿克苏河流域14个气象站和水文站的1961~2000年的年降水资料进行了自然正交分解 (EOF),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主要特征向量与地理因子的插值模型,给出了一个面雨量序列的计算方法,为建立气候要素的区域平均序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并由此推算出年阿克苏流域平均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以及面雨量序列。径流量与面雨量之比 (R/P) 平均为0.43,最高为0.69 (1997年),最低为0.30 (1963年)。计算出的阿克苏河流域面雨量序列与阿克苏河实测径流量序列的趋势变化率分别为5.79×108 m3/10a和4.29×108 m3/10a,两者均表现出增加趋势,但面雨量的增加速率要比径流量大一些,年际变化幅度也要大,面雨量和径流量的变差系数Cv值分别为0.17和0.13。阿克苏河年径流量的变化与夏季0oC层高度、年面雨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气候的变化是阿克苏河流域径流稳定增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5.
地面不同垄沟形式对径流调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泉  田媛  苏德荣 《中国沙漠》2005,25(6):910-915
在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地面垄沟是控制侵蚀、保持水分的有效措施。而不同垄沟形式将直接影响沟中径流量和土壤水分状况。本文设计了两种不同垄上覆盖材料和三种不同垄沟比的6组试验处理,通过2002与2003年降水季节的连续田间试验观测。结果表明:覆膜垄沟(MR)的临界产流降雨量低于不覆膜垄沟(ER),约为不覆膜垄沟(ER)的10%,两种垄沟的临界产流降雨量分别为0.4mm、4.6mm。覆膜垄沟(MR)的径流效率远高于不覆膜垄沟(ER),覆膜垄沟(MR)与土垄的平均径流效率分别在45%~70%与5%~6%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106.
利用中国北方 30个小汇水流域的现代资料数据建立了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年平均径流深关系式 ;利用先前测得的河北平原南部曲周地区的河间洼地沉积物的磁化率和碳酸盐氧同位素组分以及其他研究者建立的磁化率与气候变量之间的关系式和氧同位素组分与气候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推估了曲周地区早、中全新世的古年温度状况和古年降水状况 ;以推估的古年温度和古年降水以及建立的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年平均径流深关系式 ,推估了曲周地区早、中全新世的古年径流深状况。  相似文献   
107.
塔里木河流域2001年四源一干河川径流运行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4,他引:7  
2001年塔里木河流域四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量计266.5×108m3, 比多年平均值多40.70×108m3, 增加1%.源流区在进入塔里木河干流前总耗水量为220.0×108m3, 与多年平均值比较多43.4×108m3, 增加24.6%, 而入塔里木河水量为46.4×108m3, 比多年平均4.12×108m3减少1.64×108m3.塔里木河干流龙头站--阿拉尔站2001年年径流量为45.72×108m3, 接近多年均值46.00×108m3, 属平水年.干流上游区间耗水量24.77×108m3, 占阿拉尔站年径流量的54.2%; 中游区间耗水量1.94×108m3, 占阿拉尔站年径流量的41.4%; 下游区间耗水2.025×108m3(纯塔里木河水), 仅占阿拉尔站年径流量的4.4%. 2001年从开都河-孔雀河的博斯腾湖和塔里木河向下游绿色走廊的应急输水于11月16日水流到台特玛湖, 从而结束了塔里木河下游近30 a干涸的历史, 使下游绿色走廊恶化环境开始恢复.  相似文献   
108.
山西岩溶水强径流带的成因类型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根据成因特征,将山西岩溶水强径流带分为五种类型: 接触带型、河谷型、构造带型、向斜谷地型和复合型。通过野外调查及对大量实测资料的分析研究,揭示出山西岩溶水强径流带的主要发育与分布特征: 岩溶水强径流带呈网状分布;发育深度50~300m;地下水面呈槽谷型,水力坡度一般在0. 6‰~2. 8‰之间。岩溶强径流带水量丰富,单井出水量大于1000m3 /d,是建立岩溶水水源地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09.
未来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径流深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本文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有关气候-径流深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预测在未来气候变化的15种可能情景下淮河三个代表子流域径流深的变化。结果表明:年径流深随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年均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不同流域对各种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反映出整个淮河流域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不同季节的径流深对各种气候变化的响应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体现了季风气候对径流的影响。文章还特别关注了暖干天气组合下径流深的变化,提出这种极端气候情景对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0.
中国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分布式出山径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futuristic runoff under global warming, and to approach to the effects of vegetation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inland river mountainous watershed of Northwest China, the authors use the routine hydrometric data to create a distributed monthly model with some conceptual parameters, coupled with GIS and RS tools and data. The model takes sub-basin as the minimal confluent unit, divides the main soils of the basin into 3 layers, and identifies the vegetation types as forest and pasture. The data used in the model are precipitation, air temperature, runoff, soil weight water content, soil depth, soil bulk density, soil porosity, land cover,etc. The model holds that if the water amount is greater than the water content capacity, there will be surface runoff. The actual evaporation is proportional to the product of the potential evaporation and soil volume water content. The studied basin is Heihe mainstream mountainous basin, with a drainage area of 10,009 km^2. The data used in this simulation are from Jan. 1980 to Dec. 1995, and the first 10 years‘ data are used to simulate, while the last 5 years‘ data are used to calibrate. For the simulation process, the Nash-Sutcliffe Equation, Balance Error and Explained Variance is 0.8681,5.4008 and 0.8718 respectively, while for the calibration process, 0.8799, -0.5974 and 0.8800 respectively. The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uturistic runoff of Heihe river basin will increase a little. The snowmelt, glacier meltwater and the evaportranspiration will increase. The air temperature increment will make the permanent snow and glacier area diminish, and the snowline will rise. The vegetation, especially the forest in Heihe mountainous watershed, could lead to the evapoWanspimtion decrease of the watershed, adjust the runoff orocess, and increase the soil water cont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