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4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总结以单纯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起病的3例白血病患儿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对3例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进行回顾及随访研究,总结其病例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并结合既往文献提出其可能的发病机制.结果 3例患儿,男2例,女1例,起病年龄8~13岁.以单纯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为首发症状,伴有不突出的三系减少,未引起重视.多系统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伴有血沉、铁蛋白、IL-6等炎症指标升高.脑脊液检查均正常,头颅MRI异常信号未给予化疗自行缓解.病初均被误诊,于病程3个月至1年2个月确诊为白血病.病例1已化疗2年半,未给予颅脑放疗,骨髓完全缓解;病例2放弃治疗;病例3给予诱导化疗后骨髓完全缓解,已给予治疗4个月.结论 以单纯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起病的急性白血病较为罕见、常被误诊.应重视病初伴有的轻度血液系统异常.3例中神经系统的异常,并非白血病细胞直接浸润所致,可能为副肿瘤综合征血管炎样表现.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探讨血浆快速反应素试验(RPR)阴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血浆RPR阴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为男性,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乏力4例,认知障碍2例,意识障碍2例,排尿障碍2例,头昏1例,视物重影1例,肢体抽搐1例,步态不稳1例,口齿欠清1例。5例患者进行腰穿CSF检查,RPR均阴性,4例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梅毒螺旋体抗体阴性。头颅MRI示陈旧性缺血灶及脑萎缩6例,新发脑梗死病灶3例;头颅MRA示大血管严重病变2例。结论血浆RPR阴性神经梅毒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依赖于血清学试验、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04.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3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方法2005年3月~2008年12月,行LRP36例。平均年龄64岁(51~73岁),术前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前列腺癌。T111例,T225例。21例参照Montsouris方法行经腹腔途径LRP,15例行经腹膜外途径LRP。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65min(155~480min),平均出血量455ml(170~2500ml)。中转开放手术3例,其中2例为阴茎背静脉复合体出血,1例为直肠损伤。术后病理报告切缘阳性2例。术后尿管留置10~30d,平均14d,无真性尿失禁发生。术后漏尿6例,尿道狭窄2例。术后平均随访15.5月(2~44个月),穿刺孔皮下种植转移1例,余35例无复发转移。术后1个月前列腺特异抗原(PSA)0~5.85ng/ml。结论LRP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安全有效。熟练掌握盆腔解剖,预先处理阴茎背静脉复合体,熟练掌握膀胱颈重建和镜下吻合技术是成功完成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应用三通负压引流盒二次洗胃干预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4 年 1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62 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洗胃方法不同分为三通负压引流盒组 32 例和常规洗胃组 30 例。 比较两组患 者首次、二次洗胃后的全血胆碱酯酶水平,记录两组清醒时间、住院时间、阿托品用量、胃黏膜损伤例数及湿啰音例数,评估 48%h 内 两组抢救情况。结果:二次洗胃后,三通负压引流盒组的全血胆碱酯酶水平较常规洗胃组显著上升( P <0.05 );三通负压引流盒组清 醒时间、住院时间、阿托品用量及胃黏膜损伤、湿啰音发生例数均显著低于常规洗胃组( P <0.05 );两组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P >0.05 )。结论:三通负压引流盒二次洗胃干预有利于阻断毒物再吸收,可快速恢复患者全血胆碱酯酶的活性,减少阿托品 用量,缩短患者清醒及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与技术对延胡索的传统樟帮软化工艺进行科学表征,以明晰传统工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科学传承传统中药炮制方法与经验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低场核磁共振与成像(LF-NMR/MRI)技术对延胡索软化过程中的水分类型及分布状况进行表征;将软化过程中的延胡索样品切制成厚片并用体视显微镜对其切面状况进行观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软化过程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变化,流动相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60∶40,用三乙胺调节pH 6.5),检测波长280 nm;使用质构仪模拟延胡索软化终点判断方法(手捏法),在优化相关参数后测定延胡索软化成品的软化程度。结果 LF-NMR/MRI显示,经传统樟帮法软化的延胡索,水分能够透心且均匀分布,水分先以自由水的形式在浸泡阶段由表皮与茎痕处进入药材内部,后在闷润阶段向内芯渗入实现再分布;体视显微镜观察到经传统樟帮法软化完成的延胡索恰能较好切片,软化时间不足则易出现“炸心”片,延胡索变软是由其角质样吸水粉化造成的;HPLC测定显示,传统樟帮法软化时延胡索乙素的损失较小,浸泡过程中延胡索乙素含量下降约5%,闷润过程中延胡索乙素含量几乎不变;质构仪可以很好地量化延胡索的软化程度,最佳测定参数为测试前速度、测试速度和测试后速度均为2 mm·s-1,触发力20 g,压缩度20%,软化合格的延胡索压缩力介于12.75~15.69 N,相对标准偏差(RSD)6.8%。结论 现代科学方法与技术可以较好地表征传统炮制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证实传统樟帮软化法软化延胡索药材具有高效、便捷、指标成分损失小等优点。质构仪能够模拟软化终点判断方法(手捏法),实现从主观经验判断到客观技术量化这一目标,对传统炮制技术现代化传承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术后穿刺孔延迟愈合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2月行后腹腔镜肾脏及肾上腺手术患者689例的临床资料:术后发生穿刺孔延迟愈合25例,占3.63%。其中单纯伤口闭合不良12例,腹壁窦道形成8例,后腹腔皮肤瘘形成5例。运用湿性愈合方法处理单纯伤口闭合不良;使用带侧孔探针注生理盐水冲洗腹壁窦道;采用生理盐水特制棉签擦洗后腹腔皮肤瘘。清创期窦道伤口使用条状美盐(mesalt),每天换药1次,连续使用1~5天,伤口分泌物减少,过渡到肉芽增生期,窦道深度小于3cm,根据渗出物的多少选择藻酸盐类或水胶体糊剂填塞伤口,换药间隔3~5天。1例后腹腔皮肤瘘伴脓肿患者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辅助伤口愈合,4~6天换药1次。结果:5~10天,单纯闭合不良伤口愈合;10~15天,腹壁窦道伤口愈合;20-32天,后腹腔皮肤瘘伤口愈合。结论:湿性愈合适用于后腹腔镜术后穿刺孔延迟愈合,尤其是深腔和窦道感染伤口,是需要填补缺损的延期愈合伤口的标准非手术愈合方式。正确地评估伤口,并根据评估结果准确选择伤口敷料可缩短炎症期,缩短伤口愈合时间。美盐有利于坏死组织溶解与吸收,促进伤口清创,缩短炎症期过程,加速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08.
熟肉制品是指鲜畜禽肉、内脏为主要原料,加以调味辅料经过蒸煮、酱卤、熏烤、灌肠、干制等工艺加工生产的肉制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熟肉制品因其方便快捷、种类繁多、味道鲜美等特点,得到大众的青睐.但因熟肉制品可即食,其卫生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食用者的安全,特别是在夏季,其加工、储存、售卖和运输等各个环节被细菌污染的几率都比较大,易引发食源性疾病[1].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 比较炎症性肠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者之间蛋白质和脂代谢的差异,研究这些差异与疾病活动性及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5至2007年溃疡性结肠炎(UC)195例、克罗恩病(CD)76例及正常对照者97名的蛋白质和脂代谢资料.同时评价临床疾病活动指数,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性别分层分析蛋白质和脂代谢指标的改变,同时分析蛋白质和脂代谢的改变与疾病活动性及病变部位的关系.结果 UC患者的ESR与血清白球比呈负线性相关(β=-0.521,P<0.01),与α2-球蛋白呈正线性相关(β=0.319,P<0.01);CD患者血清球蛋白与ESR(β=0.558,P<0.01)以及cRP(β=0.424,=P0.01)呈正线性相关.UC患者间因病变部位不同,血清白球比、白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直乙结肠炎患者该三项显著高予其他类型的UC患者(P值分别=0.003、0.005、0.038).CD患者间亦因病变部位不同,血清球蛋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仅累及结肠者的血清球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单纯小肠受累者(P=0.029).结论 UC患者血清白球比和α2-球蛋白的异常程度可作为炎症活动性的预测因素;CD患者血清球蛋白增高预示疾病严重程度活动性增加,累及小肠的CD患者相对仅累及结肠的CD患者而言存在更为严重的营养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