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进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进化及NA基因编码蛋白抗原性、酶活性位点、糖基化位点变异情况。方法:从NCBI基因库检索获得43株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甲型流感病毒NA基因序列,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 4.0)软件进行基因进化分析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禽H5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同源性达到85%,潜在抗原位点氨基酸分布相同;所有毒株的酶活性中心位点高度保守,但糖基化位点有变异。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NA基因可能来源于禽H5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进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基因进化规律。方法:从NCBI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及北美、欧洲、亚洲地区以往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NS基因序列,利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 4.0)软件对所选序列进行基因进化分析,并用NJ法构建进化树;对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S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及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S基因来源于猪A/H1N1流感病毒,与2005~2007年猪A/H1N1流感病毒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7.5%~97.6%),与1930~2007年猪A/H1N1流感病毒具有明显的时间进化关系;其重要抗原及拮抗宿主抗病毒能力的氨基酸位点基本没有变异。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S基因来源于猪A/H1N1流感病毒,NS基因编码蛋白拮抗宿主抗病毒能力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F蛋白的产生与负性共刺激分子2B4在慢性HCV感染中的关联性。方法 收集慢性HCV患者(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CHP)的血液样本,检测F抗体(F antibody,F-Ab)的阳性率并依据结果分成(HCV-F(+)组、HCV-F(-)组)两组,收集健康者的血液样本作为对照组;分离并培养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收集各孔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B4抗体阻断前后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 2B4抗体阻断前,HCV患者PBMCs中IFN-γ和IL-4分泌水平均较健康组高(均有P<0.05),且HCV-F(-)组分泌IFN-γ水平高于HCV-F(+)组(F=1.908,P=0.020),而IL-4分泌水平低于HCV-F(+)组(F=1.342,P=0.009)。2B4抗体阻断后,健康组中IFN-γ和IL-4水平较阻断前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CHP IFN-γ分泌水平较阻断前升高(F=1.214,P=0.003),且HCV-F(-)组升高程度高于HCV-F(+)组(F=1.434,P=0.009);而IL-4分泌水平较阻断前明显降低(F=1.505,P=0.015),且HCV-F(-)组降低程度低于HCV-F(+)组(F=1.444,P=0.032)。结论 在慢性HCV感染中,F蛋白的信号调控机制与负性共刺激分子2B4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统计分析某部2007-2016年10年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军队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系统,使用Excel、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6年该部共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452例,其中甲型肝炎占6.64%、乙型肝炎占41.37%、丙型肝炎占13.94%、戊型肝炎占5.53%、未分型肝炎占32.52%;总体发病情况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3月及9月;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报告发病总数的77.21%;战士、干部为主要发病人群。结论病毒性肝炎仍是危害部队官兵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尤其是乙型肝炎,应重视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的落实,加强疫情监控。  相似文献   
15.
肝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常见原因,其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85%~90%[1].每年全球新确诊的HCC病例为500000~1000000例,其中将近80%的病例出现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流行地区,如东亚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而我国占据了其中的55%[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胃癌根治术(D2)中切缘(resection margins,RM)肿瘤残留(R1)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长海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412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资料。对影响上切缘(proximal resection margins,PRM)/下切缘(distal resection margins,DRM)R1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利用ROC曲线评估PRM/DRM距离预测PRM/DRM R0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PRM R1发生的因素包括肿瘤大小、肿瘤部位、Borrmann分型、血清肿瘤标志物、手术方式、PRM距离、T分期、N分期及TNM分期(均P0.05);影响DRM R1发生的因素包括DRM距离、T分期及肿瘤浸润血管(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3(RR=2.677)和PRM距离(RR=0.423)是PRM R1发生的危险因素;DRM距离(RR=0.407)是DRM R1发生的危险因素。PRM距离用于预测PRM R0最佳界值为2.05cm(敏感性为79.9%,特异性为75.0%)。DRM距离用于预测DRM R0最佳界值为1.65cm(敏感性为88.6%,特异性为66.7%)。结论:N3期和PRM距离是PRM R1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DRM距离是DRM R1发生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PRM/DRM距离最佳界值可用于指导实现RM R0。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炭疽杆菌 capA 基因、PA 基因的双重环介导等温扩增(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用于防范生物恐怖威胁。方法设计和合成分别针对炭疽杆菌capA基因、PA基因的引物对,通过优化参数,建立可同时检测capA基因、PA基因的双重LAMP方法,测试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应用于模拟样本和实战检测。结果双重LAMP的检测capA基因、PA基因的敏感性均可达到50模板拷贝每反应,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在重大保障活动中得到检验。结论双重LAMP方法具有可以同时筛查、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在炭疽杆菌检测方面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016年某部队一起腺病毒7型所致呼吸道感染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其流行因素和传播途径,为疫情预警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所有暴露人员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咽拭子采集和实验室检测,对检出阳性者进行跟踪监测,统计隐性感染率和病毒携带时间。结果病毒核酸检测确认此次疫情为腺病毒感染,病毒分型鉴定为腺病毒7型。累计检测1470人,阳性560人(含无任何症状的隐性感染者216人)。结论此次疫情是由腺病毒7型引起的部队内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持续时间长,暴露人数多,由于及时采取措施得到有效控制。此次研究首次对腺病毒的隐性感染率和病毒携带时间进行统计,为今后评估医学观察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寨卡病毒可视化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检测方法。在线设计3套LAMP引物,利用实时浊度仪筛选最佳引物,加入羟基萘酚蓝,评估可视化RT-LAMP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建立的可视化RT-LAMP方法可检测的最低浓度为101copies/μL,高于普通PCR和荧光定量PCR 1~2个数量级;同时,该方法不与其他虫媒病毒产生交叉反应。该方法可为虫媒监测和临床诊断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XAB2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可能关系。方法选取34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real-time RT-PCR技术检测XAB2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胃炎组织XAB2蛋白的表达;分析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下胃癌组织XAB2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胃癌组织XAB2 mRNA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且在胃癌进展早期(Ⅰ+Ⅱ期)即明显下降。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胃癌组织中XAB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50.0%(17/34),明显低于配对癌旁正常组织82.4%(28/34)和胃炎组织91.1%(31/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后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胃癌组织XAB2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正相关(P=0.041),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负相关(P=0.019、0.027);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XAB2低表达可能与胃癌发生、进展密切相关,值得深入研究以利于临床胃癌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