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3篇
地球科学   12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摩天岭锰成矿带位于"扬子准地台北缘"与"秦岭褶皱系南缘".笔者通过对摩天岭锰成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和典型矿床调查与分析研究,初步认为锰矿受沉积相和沉积环境控制明显,震旦系陡山沱组和前震旦系碧口群第四亚群是区内主要的含锰地层.并指出了成矿带南段两河口-黎家营、西南段石滚坝-青木川地段是勘查找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岗龙地区巴颜喀拉山群沉积的形成构造环境和约束其物质来源,对其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巴颜喀拉山群沉积岩主要为硬砂岩,Si O2=57.09%~71.96%,Al2O3=10.46%~16.03%,CIA=49~63。稀土元素具有轻-中等的轻重稀土分异,具有弱的Eu负异常。巴颜喀拉山群碎屑锆石年龄分布范围大,有3个峰值:212~500Ma,1711~2000Ma,2200~2500Ma。研究表明,巴颜喀拉山群形成年龄在209~252Ma之间,其形成于岛弧环境中,且主要物质来源是昆仑地块和羌塘地块。  相似文献   
13.
藏南金锑成矿带成矿规律研究及找矿取得重大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区位于北喜马拉雅地区 ,广泛发育石炭纪—早二叠世地台型沉积建造、中生代陆隆 -陆坡及深海断陷盆地建造 .受两大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影响 ,在藏南地区形成了一系列在不同层次构造层发育的拆离断层、与伸展背景有关的近南北向的新生代盆地和强烈的地下热液活动与深层拆离作用有关的变质核杂岩 .1 999— 2 0 0 2年通过开展《西藏措美县马扎拉金锑矿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研究》和《西藏江孜—隆子金锑成矿带资源潜力调查评价》项目 ,笔者对藏南金锑成矿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在认识上有重大突破 ,对藏南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提出了创新的…  相似文献   
14.
西藏龙根铅锌矿床位于中拉萨地体西部,是继查个勒铅锌多金属矿床之后,念青唐古拉铅锌银铜铁成矿带西段又一重要找矿突破.对龙根二长花岗斑岩进行了 LAGICPGMS 锆石 UG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获得锆石206Pb/208U 加权平均年龄为(62.9±0.8)Ma(MSWD=2.4,n=17),与念青唐古拉铅锌银铜铁成矿带东段亚贵拉铅锌钼矿床、中段纳如松多铅锌矿床和勒青拉铜钼铅锌矿床、以及西段的查个勒铅锌多金属矿床成岩年代相一致,均为印-亚板块同碰撞初期的产物.锆石 Ti温度计估算出二长花岗斑岩中绝大部分锆石的结晶温度小于或等于680℃,推测岩浆来源于水近饱和条件下古老地壳的部分熔融.锆石微量元素特征表明龙根二长花岗斑岩形成于陆缘弧环境,具陆缘弧岩浆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俞军真  郑有业  许荣科 《地质学报》2020,94(11):3361-3375
双口山金- 银- 铅矿床地处柴北缘西段,赋存在滩间山变基性- 超基性变火山岩中。矿体由金矿体和银铅矿体组成,成矿作用与热液活动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双口山含金矿体赋矿围岩及含金石英脉进行LA- ICP- MS锆石U- Pb年代学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赋矿围岩形成时代为443±2. 9Ma,与区域滩间山群火山岩形成年代一致(440~490Ma)。含金石英脉热液锆石U- Pb年代为402. 8±4. 2Ma,与区域金矿床成矿年龄以及韧性剪切带年龄相接近(~400Ma),代表了金矿体热液作用及成矿时代。结合地质特征及前人研究,表明双口山金银铅矿床是柴北缘造山带在不同造山带演化阶段,由不同成矿作用,在不同时期,相互叠加形成的复合型多金属矿床。金矿体具有典型造山型金矿床特征的变质热液型金矿,其成因主要与造山运动过程中的变质和变形作用有关, 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于绿片岩相的滩间山群变基性- 超基性变火山岩。银铅矿体为岩浆热液型,成矿与后碰撞造山作用伸展- 构造转换有关的岩浆作用有关,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于晚泥盆世深部含矿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16.
西藏班戈地区构造单元属北拉萨地体,到目前为止,该地体尚未有寒武纪岩浆活动的报道.本文就班戈地区首次发现的辉长闪长岩体,在野外地质调查、元素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该岩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和轻稀土元素(La、Ce),亏损Nb、Ta、Zr、Hf和Ti等高场强元素,呈现出安第斯型岛弧岩浆特征,显示该岩体是俯冲沉积物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交代上覆地幔楔的产物.锆石U-Pb年代学指示其侵入年龄为512 ±3 Ma,形成于寒武纪,为北拉萨地体存在早古生代岩浆活动提供了可靠的年代学证据.综合证实其属于冈瓦纳大陆北缘的一部分,该成果为进一步探讨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约束.   相似文献   
17.
羌塘高原是目前区域化探全国扫面工作最大的空白区和地质找矿工作的新区,这里的化探扫面和地质找矿工作正在推进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是该区主要区域化探扫面方法。在羌塘高原上,风成沙广布,其粒级主要集中在–40目,比例高达90%以上,是影响区域化探找矿效果的最大因素。通过四个矿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1)水系沉积物不同粒级中,大部分矿化指示元素含量都呈不对称的"反S"型或"U"型分布,富集在+40目粒级和–160目粒级中。以–10~+40目为采样粒级,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风成沙的干扰。2)大型矿床形成的指示元素异常沿水系迁移距离为4~8 km,异常面积25 km2;小型矿床形成的异常迁移距离1 km左右,异常面积1 km2左右。3)确定区域化探扫面最佳技术指标为:采样粒级–10~+40目;采样密度1点/4 km2(勘查目标定位到大型以上矿床时)或1点/km2(勘查目标定位到小型以上矿床时)。  相似文献   
18.
王达  孙祥  郑有业 《地质学报》2015,89(Z1):189-192
<正>扎西康锑多金属矿床位于北喜马拉雅锑金多金属成矿带,是该成矿带上目前发现的唯一的超大型矿床。关于其矿床成因存在诸多争论,有热泉成因(孟祥金等,2008)、地热卤水成因(张建芳等,2010)、岩浆热液成因(王艺云等,2012)和海底喷流沉积-改造成因(郑有业等,2012)。但是这些关于矿  相似文献   
19.
藏南查拉普金矿床载金矿物特征与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铁矿和毒砂是卡林型和造山型金矿床重要的载金矿物。文章通过电子探针(EPMA)分析研究了藏南查拉普金矿床不同类型黄铁矿和毒砂中Au、As、S、Fe等元素的含量变化和分布规律,发现不同阶段的黄铁矿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和元素组成特点。沉积成岩期黄铁矿(Py1)主要呈草莓状、胶状,常构成环带状黄铁矿的核心,其中金的含量最高,显示了金在沉积成岩期的大量富集。热液期早阶段黄铁矿(Py2)主要呈自形-半自形的立方体,与Py1元素(S、Fe、As)组成相近,显示了一定的继承演化关系。热液期主阶段黄铁矿(Py3)与毒砂共生,多呈自形-半自形的五角十二面体、立方体,常包裹早期的黄铁矿形成环带结构。Py3中As的含量明显升高,其增加量近似等于S的减少量,说明As主要进入黄铁矿晶格替代了S的位置。各个阶段的黄铁矿和毒砂中Au的分布在EPMA微束的分辨率下均显示是不均匀的,Au在Py1和大部分Py2中主要以纳米级自然金(Au0)的形式存在;而在Py3中主要以(Au+)的形式存在,少部分以纳米级自然金(Au0)形式存在。Py1的结构及元素组成与典型卡林型金矿和造山型金矿沉积成岩期黄铁矿的特点相似,而Py3的大量发育则符合卡林型金矿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青海柴达木山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 及Hf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柴达木山岩体是柴北缘地区最大的岩体之一。为确定柴达木山岩体成因及其与柴北缘早古生代造山作用的关系,采用LA-ICP-MS方法对柴达木山眼球状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Th-Pb同位素及Hf同位素研究。柴达木山眼球状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436.9Ma±2.8Ma及440.8Ma±7.3Ma,Th/U值均大于0.2,代表了岩浆的形成年龄。眼球状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锆石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相近,45个锆石Hf同位素分析值中42个锆石176Lu/177Hf值均介于0.000735~0.002786之间,176Hf/177Hf值变化范围为0.282264~0.282439,εHf(t)变化于-8.5~-2.5之间,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44~1.77Ga。研究表明,柴达木山岩体形成于437~446Ma,具有多期侵位特点,其原岩来自柴达木板块基底下地壳;结合柴北地区缘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特点认为,柴达木山岩体为陆陆碰撞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