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3篇
地球科学   12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摩天岭锰成矿带位于“扬子准地台北缘”与“秦岭褶皱系南缘”。笔者通过对摩天岭锰成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和典型矿床调查与分析研究,初步认为锰矿受沉积相和沉积环境控制明显,震旦系陡山沱组和前震旦系碧口群第四亚群是区内主要的含锰地层。并指出了成矿带南段两河口-黎家营、西南段石滚坝-青木川地段是勘查找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82.
西藏驱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的测试结果,西藏驱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的含矿斑岩(二长花岩斑岩)具有高钾、富碱、过铝,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w(∑LREE)/w(∑HREE)=7.59~9.91)],无Eu异常[δ(Eu)=1.08],亏损Nb、Ta,高w(Sr)/w(Y)(99.24)、高w(Fe2O3)/w(FeO)(1.29)等地球化学特征,是成矿非常有利的花岗岩类.斑岩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主要与中新世(17 Ma)冈底斯地壳充分增厚(厚约60~80 km)体制下的拆沉作用及软流圈物质上涌、底侵所造成的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有关,与冈底斯成矿带由陆内造山体制向伸展走滑体制转换的过渡时期一致.  相似文献   
83.
有机包裹体在生油盆地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郑有业  马丽娟 《地学前缘》1998,5(2):325-331
在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研究体会,较系统地介绍了有机包裹体在盆地构造演化史、储层成岩史、有机质演化史以及盆地古地温和生油热历史的恢复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盆地断裂构造、岩相古地理、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等方面和在油气演化程度、运移期次、运移通道、油气源性质的确定以及烃源岩和储集岩的区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在根据有机包裹体的丰度特征进行储层评价、根据有机包裹体的类型特征评价油气藏、根据有机包裹体的成分特征确定油气勘探深度、根据有机包裹体的成分特征预测勘探远景区以及根据包裹体的流体势图确定油气圈闭部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同时对某些应用方面的可靠性、局限性、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84.
有机包裹体研究在石油地质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较系统地介绍了有机包裹体研究在生油盆地分析,油气运移、聚集和演化,油气评价及远景预测等方面的最新应用成果,并对近年来有机包裹体研究的某些进展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85.
西藏冈底斯东段构造演化及铜金多金属成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54,自引:6,他引:54  
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的综合研究表明,西藏冈底斯东段蕴含着巨大的找矿潜力,矿化类型齐全,以斑岩型及喷流型为主。与构造演化相关形成四大成矿系列:与新特提斯洋壳俯冲作用(125-96Ma)有关的岩浆型(Cr,Pt,Cu,Ni)矿床系列及喷流型(Cu,Pb,Zn,Ag)矿床系列;与弧-陆碰撞造山作用(85-50Ma)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Au,Ag,Pb,Zn,Sb)、构造蚀变岩型(Au)及矽卡岩型(Cu)矿床系列;与造山期后伸展走滑作用(22-12Ma)有关的斑岩型(Cu,Mo)、隐爆角砾岩型(Cu,Au,Pb,Zn)、剪切带型(Au,Ag,Sb)及矽卡岩型(Cu,Fe)矿床系列。由俯冲杂岩带向北,具有由结晶分异型(熔离型)-剪切带型(蚀变岩型)-矽卡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斑岩型十喷流型-喷流型-热液充填交代型的分带趋势,成矿总体显示出同源多位、同位多期、深源浅成、多因复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86.
内蒙古固阳地区埃达克质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内蒙古固阳地区西营子花岗岩体属于钙碱性系列, 具有岛弧花岗岩的特征.其岩石地球化学具有与adakite岩相似的特征.这些岩石的SiO2含量均大于56 (57.28~66.63), Al2O3含量均大于15 (15.93~18.04), MgO含量为1.14~3.47, 富钠、贫钾, Na2O/K2O在1.16~1.97之间, Sr含量高(446~582μg/g), 均大于400μg/g, Sr/Y比值为31.32~103.74, 大于20~40, 低Y (5.61~17.4μg/g, 小于18μg/g)和Yb (0.42~2.06μg/g, 仅1个样品大于1.9μg/g), 具弱Eu正异常, 无明显的Eu负异常; 稀土元素分异强烈, 属轻稀土元素富集型; Sr具明显的正异常而Nb的负异常亦较为明显.利用激光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 对固阳地区埃达克质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定年, 其同位素年龄为281.9±3.1Ma (MSWD=3.3), 形成于早二叠世.该地区埃达克岩的发现, 为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限提供了新的线索, 对研究中亚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地球动力学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解决内蒙古及古亚洲洋研究中长期争论的地质问题提供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制约.   相似文献   
87.
为了解藏南柯月铅锌多金属矿床主要矿物的标型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在详细野外及室内工作基础上对柯月铅锌多金属矿床进行了矿物电子探针和S-Pb同位素测定。柯月铅锌多金属矿床硫化物种类较多,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硫化物伴随的Cu、Ag含量较高。闪锌矿具有层控矿床特征,方铅矿及黄铁矿的标型特征表明其与沉积改造作用相关,同时也受到了岩浆及火山作用的影响。S同位素δ34SCDT为4.9‰~11.2‰,与日当组地层S源范围相近,Pb同位素显示206Pb/204Pb比值为18.53~19.78,平均为19.589;207Pb/204Pb比值为15.674~15.939,平均为15.848;208Pb/204Pb比值为38.618~40.559,平均为40.155,与附近扎西康矿床的Pb同位素呈线性排列且放射性成因Pb较高,模式年龄均为负值,落入了北喜马拉雅和高喜马拉雅变质结晶岩系的印度地盾端元内,指示来源于上地壳。综上认为柯月铅锌多金属矿床具有沉积改造型矿床的特征;日当组地层及围岩对成矿提供矿源初始物质并且与扎西康特大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相似。   相似文献   
88.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南侧分布着多个与班公湖—怒江洋南向俯冲、碰撞、后碰撞伸展各阶段有关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目前对单个矿床的研究较多,而对形成于不同环境下的矿床之间的对比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该成矿带南侧典型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S、Pb同位素特征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并结合前人对辉钼矿Re同位素、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成矿时代及区域构造演化等研究的成果,对不同构造背景下所形成的4个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舍索矿床的S同位素具有明显的双峰式分布,为壳幔混合来源,而区内典型矿床的S同位素显示从班公湖—怒江洋南向俯冲(舍索)→碰撞(嘎拉勒、尕尔穷)→后碰撞(班戈日阿)逐渐富集重硫的特征;Pb同位素显示舍索较其他矿床更富集放射成因Pb,舍索、班戈日阿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念青唐古拉群结晶基底,而同碰撞期形成的嘎拉勒、尕尔穷矿床则显示了明显的壳幔混合来源的特征,念青唐古拉群结晶基底对尕尔穷矿床的成矿物质有少量贡献。此外,斑岩-矽卡岩复合型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而单一的矽卡岩型矿床以上地壳来源为主。  相似文献   
89.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为近十年来找矿突破明显的一个矿带,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和斑岩-矽卡岩型,矿种以铜金为主,总体研究程度尚低.荣嘎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缘西段,为2016年新发现的首例具大型远景的斑岩型钼矿床,其辉钼矿Re-Os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为99.3±0.1 Ma(MSWD=0.2,n=8),等时线年龄为99.2±0.4 Ma(MSWD=0.2,n=8),表明该矿床成矿时代为晚白垩世早期,成矿发生在班公湖-怒江洋盆闭合后的拉萨-羌塘地体碰撞造山阶段.该矿床的发现丰富了班-怒带成矿理论认识,填补了该带钼矿资源的空白,对已有的成矿模型提出了新的挑战,预示着班-怒缝合带还存在一期斑岩钼成矿事件,并为该带进一步寻找相似的钼矿床提供了例证及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0.
西藏龙根铅锌矿床位于中拉萨地体西部,是继查个勒铅锌多金属矿床之后,念青唐古拉铅锌银铜铁成矿带西段又一重要找矿突破。对龙根二长花岗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获得锆石~(206)Pb/~(208)U加权平均年龄为(62.9±0.8)Ma(MSWD=2.4,n=17),与念青唐古拉铅锌银铜铁成矿带东段亚贵拉铅锌钼矿床、中段纳如松多铅锌矿床和勒青拉铜钼铅锌矿床、以及西段的查个勒铅锌多金属矿床成岩年代相一致,均为印-亚板块同碰撞初期的产物。锆石Ti温度计估算出二长花岗斑岩中绝大部分锆石的结晶温度小于或等于680℃,推测岩浆来源于水近饱和条件下古老地壳的部分熔融。锆石微量元素特征表明龙根二长花岗斑岩形成于陆缘弧环境,具陆缘弧岩浆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