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控制中药制剂卫生学质量标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制剂与西药制剂相比,由于中药成分复杂,污染源多,常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学质量标准。笔者从事药品卫生学检测工作数年,就控制药剂杂菌起标和霉变现象作如下探讨,以供同仁参考。1 重视中药原料的前处理中药材一般都直接来源于天然物质,由于这些物质与大自然充分接?..  相似文献   
12.
病例介绍患者女,43岁,主因频繁恶心、呕吐6h,发作性晕厥、四肢抽搐2次入院。患者与入院前6h感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恶心、呕吐,开始吐胃内容物,后吐胆汁样物,呕吐频繁,量较多。发病后2h,患者自觉心前区发热,继之晕厥、全身抽搐,持续约2min后缓解并清醒。1h后又发作一次,自动缓解。  相似文献   
13.
地榆来源于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长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var.longifolia(Bert.)Yüet Li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相似文献   
14.
李贵海  孙付军  董学  李晓晶  杨书斌 《中草药》2007,38(7):1050-1052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70%醇提物对小鼠多药耐药(MDR)基因表达产物P170、肺耐药蛋白(LRP)和拓扑异构酶(TOPO)的影响,明确其干预MDR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指导临床应用其逆转MDR的产生。方法模拟临床PFC方案,建立小鼠S180肿瘤细胞MDR在体模型,同时给予黄连解毒汤70%醇提物10d,流式细胞仪荧光检测P170、LRP、TOPO。结果黄连解毒汤70%醇提物明显逆转S180肿瘤细胞MDR相关基因表达产物P170、LRP、TOPO的过度表达。结论黄连解毒汤70%醇提物可通过逆转相关生物活性物质的过度表达,逆转化疗诱发的肿瘤MDR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中药三棱(Sparganium stoleniferum Buch.-Ham)的化学成分,利用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为:β-谷甾醇棕榈酸酯(I)、三棱双苯内酯(II)、三棱二苯乙炔(III)、6,7,10-三羟基-8-十八烯酸(IV)和胡萝卜苷棕榈酸酯(V)。化合物II、III为两个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阴道分泌物标本滴虫、假丝酵母菌252例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道炎是极为常见、种类繁多、严重影响妇女生活质量的疾病,常被人忽视。直到逆行感染,导致子宫颈及盆腔器官发炎引起疼痛、不孕和反复发作的泌尿系感染时才引起人们的重视。阴道炎中以滴虫性和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最常见。为了解山区农村妇女和城镇女职工二种阴道炎的感染状况,我们对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2种病原学检查,分析其相关因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地区地榆炭质量,探讨控制地榆炭质量方法.方法:收集不同地区地榆炭分别进行外观色泽比较,测定其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及鞣质含量.结果:不同地区地榆炭外观色泽、醇浸出物含量、鞣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差异.结论:随着炒炭程度的加重,地榆炭内外色泽加深,醇浸出物含量及鞣质含量降低,控制炒炭得率是控制地榆炭较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70%醇提物对小鼠多药耐药(MDR)基因表达产物P170、肺耐药蛋白(LRP)和拓扑异构酶(TOPO)的影响,明确其干预MDR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指导临床应用其逆转MDR的产生。方法模拟临床PFC方案,建立小鼠S180肿瘤细胞MDR在体模型,同时给予黄连解毒汤70%醇提物10d,流式细胞仪荧光检测P170、LRP、TOPO。结果黄连解毒汤70%醇提物明显逆转S180肿瘤细胞MDR相关基因表达产物P170、LRP、TOPO的过度表达。结论黄连解毒汤70%醇提物可通过逆转相关生物活性物质的过度表达,逆转化疗诱发的肿瘤MDR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20.
Choi  JS  董学 《医学教育探索》2005,(6):263-264
试验分为同时服药和预先服药2部分。在同时服药试验中,给兔喂饲维拉帕米(10mg/kg)+槲皮素(5.0或15mg/kg);在预先服药试验中,在给以维拉帕米前30min给以槲皮素(5.0或15mg/kg);另设维拉帕米口服对照组和耳静脉注射对照组。于给以槲皮素0、0.I、0.25、0.5、0.75、1、2、4、8、12和24h股静脉采血,分离血浆测维拉帕米及主要代谢物去甲维拉帕米的浓度;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与单独给以维拉帕米相比,槲皮素与维拉帕米同时口服给药,未明显改变维拉帕米的药动学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