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患者男,56岁.因"反复腰痛10 d余,加重伴腹痛6 h",明确诊断为"破裂性腹主动脉瘤"于2006年11月20日第1次急诊入院行破裂性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手术及术后康复均顺利,术后11 d出院.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6岁.因"反复腰痛10 d余,加重伴腹痛6 h",明确诊断为"破裂性腹主动脉瘤"于2006年11月20日第1次急诊入院行破裂性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手术及术后康复均顺利,术后11 d出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及其伴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与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有关,然而促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因子等基因的活化和表达均受到核因子κB调控。观察脂质体介导核因子κB诱捕物寡聚脱氧核苷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D大鼠肝部核因子κB活性及受其调控炎症基因mRNA表达和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2/2006-03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研究所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3个半月龄,体质量300~400g。引物和寡聚脱氧核苷酸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和全硫代修饰。②实验分组及过程:实验分为5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开腹翻动胰腺,未诱导重症急性胰腺炎。其余大鼠以牛磺胆酸钠诱导SD大鼠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各组分别于建模后1h静脉注射裸寡聚脱氧核苷酸、脂质体/诱捕物寡聚脱氧核苷酸复合物、脂质体/错配寡聚脱氧核苷酸复合物和生理盐水。③实验评估:注射4h后应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核因子κB的活性;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肝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1、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表达;检测血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结果:①脂质体/诱捕物寡聚脱氧核苷酸复合物组血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低于生理盐水组、脂质体/错配寡聚脱氧核苷酸复合物组和裸寡聚脱氧核苷酸组(P<0.05);天门冬氨酸转氨酶高于假手术组。②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结果显示脂质体/诱捕物寡聚脱氧核苷酸复合物组核因子κB活性受到显著抑制,与假手术组比较活性依然较高(P<0.05)。③核因子κB特异性探针与核因子κB结合后,核因子κB与核蛋白DNA的结合活性显著被抑制,与非特异性SP1探针与核因子κB结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诱捕物寡聚脱氧核苷酸与核因子κB结合后,核因子κB与核蛋白DNA的结合活性显著被抑制,与错配寡聚脱氧核苷酸与核因子κB结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脂质体/诱捕物寡聚脱氧核苷酸复合物组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黏附因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2mRNA的表达均下降,与生理盐水组、脂质体/错配寡聚脱氧核苷酸复合物组和裸寡聚脱氧核苷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黏附因子1mRNA、白细胞介素1α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肝组织核因子κB活化及其调控的炎症因子细胞间黏附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过度表达可能是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害发生的原因之一,核因子κB诱捕物寡聚脱氧核苷酸可特异性抑制肝核因子κB活性及其调控的炎症因子细胞间黏附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的表达,减轻肝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准确标记和抽剥器引导下大/小隐静脉(great/smallsaphenousvein,GSV/SSV)主干分段结扎+属支muller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价值。[方法]术前准确标记和术中抽剥器静脉内引导下,65例(72个肢体)C3~6级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行GSV或GSV/SSV分段结扎+属支Muller术,比较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评分(venousclinicalseverityscore,VCSS)术前术后变化。[结果]术后10例(11条患肢)一过性肿胀,1例切口感染,1例胫前残留曲张静脉属支,1例小腿压迫性溃疡,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和术前相比较,术后90d的VCSS明显下降(7.0&#177;4.2VS1.5&#177;0.5,t=2.25,P≤0.05)。[结论]准确标记和抽剥器引导下分段结扎+属支Muller术治疗CVI,既可做到微创美观,又可保证手术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6岁.因"反复腰痛10 d余,加重伴腹痛6 h",明确诊断为"破裂性腹主动脉瘤"于2006年11月20日第1次急诊入院行破裂性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手术及术后康复均顺利,术后11 d出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杂交技术在复杂主动脉病变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2年8月采用Hybrid技术治疗的12例复杂主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主动脉夹层9例,胸腹主动脉瘤3例,手术方式主要为各种人工血管旁路术联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技术成功。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出现支架近心端1型内漏,未予处理,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死于严重纵膈内感染,余患者术后康复良好。8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均存活良好,未发现内漏及其他并发症。结论:Hybrid技术是治疗复杂主动脉病变一种合理的可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learning,CBL)在血管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37名住院医师随机划分为CBL教学组(21人)和传统带教组(16人)。CBL教学通过典型病例的选择——典型病例库的建立与应用——自主学习——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等步骤开展教学。传统带教以基础理论学习、参与临床实践、参加科室病例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以出科考试(笔试和临床操作技能)、住院医师对教学法的反馈进行效果评价,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CBL教学组的笔试成绩和临床技能考核后测成绩均高于传统带教组『笔试成绩(85.53±1.75)VS.(79.94±2.29);临床技能成绩(85.10±1.64)VS.(80.31±1.82)1。在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临床思维、促进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拓宽知识面、增进交流与表达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等方面,CBL教学组也有较大优势。结论CBL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并获得更高的评价,但必须不断完善典型病例库,加强对血管外科基础理论的教育更有利于CBL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以股动脉为代表的导入动脉假性动脉瘤(false aneurysm of access artery)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8年来收治的9例介入术后假性股动脉瘤(femoral false aneurysm,FFA)临床资料,调查介入术后FFA治疗方式和疗效。结果 局部病程2d~35d,瘤体体积2×1.2×0.9cm3~5×3×2.5cm3,瘤颈直径0.2~0.8cm。7例采用压迫疗法,其中6例(85.7%,6/7)完成压迫,另1例(14.3%,1/7)以沙袋均匀压迫3d,3个月后超声提示瘤腔内血栓填充。2例行手术治疗,1例(穿刺后12d)予以适当修剪股动脉管壁后修补;1例(穿刺后32d)经瘤腔内以6-0的prolane线缝合瘤颈,管腔丢失在20%以下,术后3个月超声提示股动脉血流通畅。结论 导入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治疗宜个体化,早期患者压迫治疗大多奏效,中晚期较大瘤体宜手术修补或重建。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6岁.因"反复腰痛10 d余,加重伴腹痛6 h",明确诊断为"破裂性腹主动脉瘤"于2006年11月20日第1次急诊入院行破裂性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手术及术后康复均顺利,术后11 d出院.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6岁.因"反复腰痛10 d余,加重伴腹痛6 h",明确诊断为"破裂性腹主动脉瘤"于2006年11月20日第1次急诊入院行破裂性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手术及术后康复均顺利,术后11 d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