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业科学   10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12.
植物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4,自引:2,他引:62  
近年来急剧增加的遗传资源数量给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与利用带来了很大困难。为解决这一矛盾,Frankel(1984)和Brown(1989)提出并发展了核心种质(CoreCollection)的概念,即以最少的遗传资源份数最大限度的代表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至今全世界在硬粒小麦、花生和一年生育情等30余种植物上已经进行了核心种质研究;本文对有关核心种质构建的理论依据、开展核心种质研究的步骤、方法和内容以及核心种质的检验指标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此外,作者在Frankel的核心种质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核心种质还应包含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优异基因,并强调核心种质应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群体。  相似文献   
13.
染色体显微切割两种体外扩增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处一数分裂中期1的水稻三体花粉母细胞为材料,对额外染色体进行了显微分离,通过两种体外扩增方法,即接头引物PCRIlinker-adaptor-PCR,LA-PCR)和简并寡聚核苷酸引物PCR(degenerated-oligonucleotide-primed-PCR,DOP-PCR),研究了这两种PCR方法在本研究所采用的微分离染色体体外扩增中的优缺点,认为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地体外扩增,但扩增  相似文献   
14.
云南地方稻种籼粳亚种的生态群分类及其地理生态分布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用程-王分类体系对云南收集保存的地方稻种资源进行系统分类和遗传变异研究表明:(1)云南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多样化中心和优异种质的富集地区及其天然宝库,受中国与南亚两个稻种独立起源中心的强烈影响,因而形成了云南尤其是滇西南稻种资源类型的多样性举世瞩目。(2)云南地方稻种分为籼粳2个亚种及其6大生态群,其中热带  相似文献   
15.
紫外线(UV-B)照射对水稻产量及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以抗紫外线UV-B的日本粳稻品种Sasanishiki为材料,1999年和2000年在大田条件下,探讨了不同生育时期的UV-B处理对水稻产量、糙米的大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期(移栽至幼穗分化)、生殖生长期(幼穗分化至抽穗)及抽穗成熟期的UV-B处理对Sasanishiki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不显著;生殖生长期(幼穗分化至抽穗)与  相似文献   
16.
普通野生稻和亚洲栽培稻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122份野生稻和75份栽培稻在44个RFLP位点的多态性为资料,采用逐步聚类法和分组随机法,按原始样本的50%、20%和10%,分别构建初级核心样本、次级核心样本和核心样本,用多态位点数(Np)、等位基因数(Na)、基因型数(Ng)及平均基因多样性(Hs)等参数,检测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初级核心样本的Np、Na和Ng分别达到原始样本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淀粉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的同工酶差异,分析17个杂交水稻亲本、3个新株型株系和22个光壳稻、爪哇稻品种的遗传差异,研究光壳稻和爪哇稻及其与温带粳稻之间的关系,探索同工酶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在杂交稻育种中利用的可能性。在本研究中,8个同工酶18个多态性位点至少在2个基因型间存在差异。每个具有多态性的酶谱带分别以1和0记录存在与否,由同工酶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创建聚类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籼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普通粳稻与光壳稻、爪哇稻混合聚在一起;光壳稻与爪哇稻之间的遗传距离要比它们与普通粳稻之间的遗传距离小。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已配组育成了强优势的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18.
1973年我国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1976年起广泛应用于生产,使我国水稻单产增加20%左右,1975年育成粳型杂交稻组合,一般比当地推广良种增产10~20%。但是,由于迄今为止所利用的杂交组合都是通过品种间杂交育成,而品种间杂种优势是有限的,因此,近年来新育成的杂交组合增产幅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结实率与遗传距离,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发现:利用籼粳分类性状计算出的遗传距离(D_3~2)可以预测杂种后代的结实率,对克服籼粳杂交后代结实率低使优势难以利用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遗传距离对后代的杂种优势预测效果因性状而异,多元分析表明:遗传距离与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呈曲线关系;y=-18.173+8.570x-0.692x~2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遗传距离的增大,单株产量优势有增加的趋势,超过这个范围,杂种优势随遗传距离增大反而有下降的可能。综合结实率、杂种优势和遗传距离(D_3~2)的分析结果表明:选择遗传距离(D_3~2)在4.0~9.0之间,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进行桥梁育种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20.
华北两系杂交粳稻优势生态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N422s、108s、LS2s分别与12个生态型材料配组,对F1进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结果发现,培矮64s与爪哇稻、华北育成粳、韩国地方粳、韩国育成粳、南方育成粳、东北育成粳、东北地方粳等为强优势配对模式;南方地方籼、华北地方粳、韩国地方粳、新株型灿稻等是108s的优势生态型;LS2sz与爪哇稻、华北地方粳、华北育成粳等配组优势较强。探讨了水稻优势生态型的筛选问题和这4个不育系及这12个不同生态型材料在北方两系杂交粳稻中的应用。认为培矮64s、N422s、108s这3个不育系具有较好的广亲和性和配合力,在华北两系杂交粳稻育种中有一定的利用价值;LS2s不具备广亲和性,配合力也较差,在育种中可间接利用其大粒的优势。华北粳是4个不育系的优势生态型,因此在水稻优势生态型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