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计算思维概念本质与结构框架的提炼是计算思维教授策略的基础。文章以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儿童思维发展逻辑为框架基础,划分计算思维培养的四阶段:实体感知与行为互动中的前计算思维阶段、符号象征与任务驱动中的计算思维准备阶段、逻辑推演与思维抽象中的计算思维形成阶段及假设推理与形式运演中的计算思维发展阶段。根据各阶段儿童认知心理与行为特点的不同设定相应的教学方式与策略:以实物感知与实体操作浸润前计算思维阶段、以逻辑任务与人机交互贯穿计算思维准备阶段、以图形化编程与计算参与助力计算思维形成阶段、以学科领域延伸与深度逻辑推理渗透计算思维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教育技术学科从诞生到今天,教育技术工作者也从主要关注"先进媒体的教育应用"转变为从多元的视角审视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工作者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反过来,学科的进步也为他们提供了施展的空间,但同时,由于学科的不成熟,他们仍会面临一些比较尴尬的局面,在迈向发达学科的关键期,教育技术工作者承担了新的职责和历史使命,他们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通过对人的关怀、对实践的关怀、对创新的关怀,推动着教育技术学科的进步,创造着教育技术独特的存在方式和固有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3.
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翻转课堂即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结构的颠倒安排,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该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通过分析翻转课堂的意义和价值,在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教学实际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需要翻转课堂,并设计构建出本土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并围绕国内教育体系下实施该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冷静思考,以期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教育技术之"道"探讨的是教育技术发展变化的必然性,也可以说是教育技术发展变化的过程,还可以说是教育技术发展变化的内部矛盾,总括为教育技术之规律。文章通过对"道"的解读引出教育技术之"道",并继而挖掘研究教育技术之"道"的意义与价值。研究教育技术之"道"不是以具体的教育技术学知识产出为目的,而是为了提高教育技术研究者的"心智",进而有重建教育技术学科理论体系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将直接影响博士论文的水平和质量。2012年9月28日,台湾中央大学陈德怀教授应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余胜泉院长之邀,与博士研究生作了有关博士学位论文撰写相关方面的交流,著名学者何克抗先生也参与了交流。几位博士生首先分别作了论文开题报告。两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论教育技术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教育技术研究形成了一个学术"怪圈",一方面专家辈出,一方面却未形成本学科成熟的思想理论及研究方法。究其原因,是缺乏从批评角度对教育技术研究的审视。教育技术批评要在充分认识与肯定教育技术发展成绩的前提下,以教育技术学科发展为目标和准绳,遵从孔子思想教育体系中"和而不同"的理念,深入了解教育技术批评主体和教育技术批评客体,以矛盾分析法为基本研究方法,在借鉴与吸收其他批评形态研究成果的同时,将"批评"本土化、专业化,发挥教育技术批评对教育技术创新的积极功能,避免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经历前期的快速发展以后,当前遭遇了瓶颈期。越来越多的教育技术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教育技术这门学科。文章通过比较的研究方法,借鉴日本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些基本思想,试图提出“教育技术”是一个不可拆分的词语,是作为一种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独特方法而存在的一门学科,其未来会走向“器物”之学,发展之终点可概括为“无为”;教育技术是一门实践之学,因此可看成是一门行动科学,落脚点是人的“行为”,其哲学基础是行为科学的人类观;未来的教育技术研究需要走向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以更加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逐渐增强的本土化意识,在深刻体悟学科特长与特短中寻找新的平衡点,在反思之中加强学科的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