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2篇
生物科学   9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登革病毒衣壳蛋白靶向核酸酶表达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登革 2型病毒衣壳蛋白C基因和葡萄球菌核酸酶S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从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LEX D2C SN中扩增获得编码登革病毒衣壳蛋白和葡萄球菌核酸酶的融合基因D2C SN ,将其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6 V5 His中 ,筛选获得重组质粒pcDNA D2C SN .电穿孔转染BHK细胞后 ,5mg Lblasticidin压力筛选 ,通过RT PCR、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鉴定表达的蛋白 ,体外DNA消化试验检测核酸酶活性 .结果表明 ,融合蛋白D2C SN在BHK细胞中获得了稳定表达 ,表达的融合蛋白能够被抗登革病毒衣壳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特异识别 ,并具有良好的核酸酶活性 ,能够对DNA进行切割 .同时 ,BHK细胞中稳定表达的融合蛋白D2C SN能够有效抑制登革病毒的增殖 ,使其感染性降低 10 3 ~ 10 4倍 .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将衣壳蛋白靶向病毒灭活策略应用于人类抗登革病毒感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应用RT-PCR制备登革病毒诊断基因芯片探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的生物信息,利用BLAST免费分析软件找出4种型别登革病毒的保守序列及各型特异性序列,针对上述序列设计引物经RT-PCR扩增登革病毒的特异片段,利用此RT-PCR法收集探针是一种快速、简便制备基因芯片探针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43.
对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开展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合并感染的检测,明确合并感染的可能性,为防御这两种虫媒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依据。通过流行病史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对两名从泰国普吉岛旅行归来的发热病人进行了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诊断。两名患者在泰国旅行停留10天,在此期间两人均有蚊虫叮咬史。回国3天后两患者相继出现高热症状(39℃以上),且伴有皮疹,肌肉酸痛和乏力。实验室血常规检测发现轻度血小板降低伴淋巴细胞减少,登革病毒IgG/IgM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发现一名患者登革病毒IgM阳性。实时荧光RT-PCR检测证实两患者血液中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核酸均阳性,同时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了登革病毒C-prM蛋白部分基因,经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证实感染登革病毒属于Ⅰ型登革热病毒。这是我国首次出现的输入性登革病毒合并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病例,本研究建议对流行病史和临床症状满足的病例要同时进行两种病毒的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44.
以 pPICZαB为载体 ,应用RT PCR从感染D2V的C6 / 36病变细胞中克隆全长E基因 ,电转化法将重组质粒整合入巴斯德毕赤氏酵母菌 ,经抗生素筛选、表型鉴定和PCR分析得到Mut 型的多拷贝整合菌 ,经甲醇诱导培养可产生 6 9kD的融合蛋白 ,与含组氨酸尾的D2V包膜糖蛋白分子量理论值相符 ;免疫印迹证实该表达产物可与D2VE特异性单抗和D2V多抗进行反应 ;表达产物经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可获得纯化的含组氨酸尾的E融合蛋白并保留其免疫反应性。研究显示克隆的全长D2VE基因可在毕赤氏酵母菌中高效分泌表达 ,E融合蛋白最大表达量 0 .1g/L。  相似文献   
45.
登革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3是一个三功能蛋白,其N端1/3具有丝氨酸样蛋白酶活性。该蛋白酶对聚蛋白前体的切割于关重要,故该蛋白已成为研制登革类疾病治疗试剂的重要靶标。本文对NS3蛋白酶的结构,功能,辅助因子和蛋白酶抑制剂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6.
登革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与血清学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证明登革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与病毒血清学分型的相关性,本文以病毒全基因组和病毒5′末端非编码区,E蛋白,NS1蛋白和3′末端非编码区四个基因区段分别进行病毒型间比较.比较结果表明病毒全基因组和病毒的各个基因区段均明显分为相互独立的4个分支,与病毒血清型分型完全吻合,不存在型间重组的现象.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各型登革病毒型内核酸序列的相似性和型内病毒重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7.
从贵州白纹伊蚊体内分离到一株2型登革病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贵州省独山县麻尾镇白纹伊蚊标本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用抗DEN 14型单克隆抗体经间接免疫荧光法和RTPCR产物酶切分型鉴定为DEN2,并对其 NS1和E基因RTPCR产物进行部分基因序列测定,与DEN2 NGC株比较,麻尾株的NS1基因区有7个碱基发生点突变,E基因区有1个碱基的插入,两个序列被GenBank收录,编号分别为AY277402、AY278226;麻尾分离株与其他9株DEN2型病毒进行系统发育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与D243株系统进化关系最近;证明贵州省存在DEN感染的自然循环。  相似文献   
48.
观察含我国登革 2型病毒株 (D2 4 3)的PrM E基因的复制型SFV(semlikiforestvirus)重组质粒DNA的免疫原性 ,为登革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依据 .将PrM E基因自T载体上切下 ,插入复制型SFV病毒载体质粒DNA中 .将此重组质粒DNA以电穿孔法导入BHK2 1细胞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在感染细胞内可检测到登革 2型病毒特异蛋白的表达 .采用去除内毒素的质粒提取试剂盒制备重组质粒DNA ,然后以不同剂量通过肌肉多点注射途径免疫Balb c鼠 ,获得的鼠血清可与登革D2 4 3感染的C6 36抗原片起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 .结果表明 ,含登革 2型病毒PrM E基因的复制型SFV病毒载体质粒DNA在Balb c鼠中可诱导登革 2型病毒特异抗体的产生 ,但抗体水平较低 .  相似文献   
49.
观察登革 2型PrM基因的pSFV重组甲病毒抗该型病毒的作用 ,进一步探讨登革 2型PrM基因的这种重组病毒对其它 3个血清型登革病毒复制的阻断作用 .采用体外转录和电穿孔 ,分别将构建的含正、反义PrM基因的重组质粒DNA和辅助载体DNA转录成RNA ,然后将这两种RNA共转染BHK细胞 ,进而包装成重组病毒颗粒 .再将激活的重组病毒感染细胞 ,分别用不同型病毒进行攻击 .然后通过免疫荧光法 ,观察对登革病毒复制的阻断作用 .结果表明 ,含登革 2型PrM基因的重组病毒不仅可阻断登革 2型病毒的复制 ,同样具有抑制其他 3个型病毒复制的能力 ,且抗登革 1、4型病毒的复制作用强于抗登革 3型病毒的作用 .用 10 3 TCID50 剂量的登革病毒攻击 ,含反义PrM基因的重组病毒可完全阻断登革 1、3、4型病毒的复制 .但含正义PrM基因的重组病毒对登革 3型病毒的复制不能完全阻断 .为探讨登革病毒防治新途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0.
采用高保真RT-PCR自登革2型病毒43株基因组RNA中扩增全长C基因及缺失羧基端Cv片段,分别构建可表达C及Cv的重组质粒pLEX—C和pLEX—Cv,转化E.coliGI724后用色氨酸诱导表达。经SDS—PAGE分析,表达的C及Cv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12000和10000,分别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19%和13%。Western印迹检测表明重组表达的C蛋白均可被特异识别登革病毒衣壳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特异识别。表达的蛋白经过硫酸铵沉淀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负染电镜均未能检测到衣壳样颗粒的存在,说明登革病毒衣壳蛋白可能不具体外自组装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