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自然科学   6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注入水容易沿优势区域不均匀流动,横向上造成纺锤形指进。置胶成坝调剖技术能够实现凝胶等堵剂的深部放置,有效解决了同层水调剖难度大的问题。置胶成坝调剖技术使注入水在渗流优势区域的前进方向发生改变,波及到难动用的储层,有效提高了水驱采收率;通过可视平面填砂模型实验数据得到结论:早期水驱石油开采量大,采出水少;从0.5 PV开始,采出油的含水率在60%以上;采用置胶成坝调剖技术后,单胶坝和双胶坝提高了23%左右的采收率,同时双胶坝节约了13%的能耗,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2.
合理井控储量是油田开发设计的核心内容,其大小直接影响采收率的高低。以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经验公式为基础,通过对公式系数的修正,建立了新的采收率和井控储量关系式;同时为增加公式的适用性,提出了以水平井与直井间的产能比来表征替换比确定井控储量的方法。最后利用南海西部8个水驱砂岩油藏标定采收率和井控储量对改进公式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利用驱油效率代替原公式系数后的新公式实用性更好,能够更好地反应采收率随井控储量的变化;利用水平井与直井间产能比来表征替换比的方法在南海西部油田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3.
针对海上油田开发井距大、储层砂体形态变化大、横向分布极不稳定的特点,在现有水驱砂岩油藏采收率经验公式使用普适性不足的情况下,综合考虑了水驱控制程度及注采井数比对油田采收率的影响,提出了考虑水驱控制程度及注采井数比的采收率随井网密度变化关系表达式.通过渤海油田开发案例验证表明:新公式能够更加科学合理描述海上油田采收率随井...  相似文献   
74.
致密油储层因具有渗透率与产能低下的特点,多采用大型水力压裂改造储层来提高采收率,根据不同的地质、压裂参数变化,预测改造后的采收率对于压裂施工改造有良好的指导作用。目前多因素影响的致密油压裂后采收率预测理论模型,难以实时准确地根据压裂方式及参数来预测压裂后油藏采收率变化。为进一步提升致密油的采收率预测精确度,本文引进机器学习进行预测,基于极限梯度爬升算法(XGBoost)和支持向量回归算法(SVR)进行了一定改进得到变权组合模型XGBoost-SVR,模型借鉴残差进化机制,实现加权融合系数的最优组合,该组合模型可对两种单模型进行优势互补,避免了因单一模型参数导致的范围性误差,增大模型预测容错率。本文首先对致密油的采收率影响因素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地质因素、储层因素和工程因素对采收率的影响,构造相关原始数据集;其次将预处理后数据集输入SVR单模型和XGBoost单模型分别进行训练,得出单模型预测值;最后采用基于残差的自适应的变权组合方法建立XGBoost-SVR组合模型,得到各模型最终预测结果,明确采收率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权重比。模型预测结果表明:与SVR和XGBoost单模型相比,组合模型在预测精度达到94.63%,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5.
特低渗油藏储层物性差、层间非均质性强,注水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含水率上升快,产量递减严重等问题,为进一步改善特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开展了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驱油研究。采用岩心驱油实验评价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驱油效果,并利用微观可视模拟技术研究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微观驱油机理。结果表明,岩心单管和双管驱油实验水驱结束,转注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后,采收率分别提高了7.47%、23.14%;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的注入可对驱油剖面进行有效调整,增加原油动用程度;水驱后剩余油主要以簇状、孤岛状、膜状、盲端状以及柱状5种形式存在,簇状剩余油所在比例最大;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可通过增黏、屏蔽暂堵、乳化以及岩石表面润湿性改变等多种作用机制协同,将水驱后剩余油以“塞流式”或乳化分散形成小油滴被夹带渗流运移产出,具有较好的流度控制和洗油能力,在特低渗油藏开发中具有优异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6.
徐耀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2):2983-2986
本文是在开展高温高盐类聚合物物化参数数学描述研究的基础上,尽可能使数学描述更结合我国室内实验工作情况。用介于解析与数值方法之间的预测方法,在考虑影响高温高盐聚合物驱动态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研制拟三维的微机版聚合物驱机理模拟器。由于该模型具有能尽可能方便、有效地考虑各种物化现象,计算快捷,稳定性好的优点,它适用于:进行室内驱替试验的模拟,确定物化参数;进行井组动态计算,为聚合物驱区块动态管理提供有效依据等。  相似文献   
77.
王建  胡罡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5):3598-3601
通过对胜利油田高采收率断块油藏地质开发特征的分析研究,归纳总结了其获得高采收率的成功开发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做法开展人工仿强边水驱开发断块油藏的技术思路。矿场试验研究表明可以实现剩余油的有效动用和高效波及,而且对断块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还有利于油田的污水减排工作,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8.
针对平面单向流主动变化量与被动变化量之间函数关系有待明确的问题,提出了压差时量的概念,开展了平面单向流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研究,在研究中利用压差时量与累积注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结合Buckley Leverett方程和Welge方程,推导了压差时量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含水率、累积采油量、采出程度之间的函数关系,获得了以下认识:平面单向流任意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关系,压差时量是参数方程的参数;平面单向流中的变量具有等价性。根据以上认识,以层间矛盾研究为例,利用压差时量概念和变量等价性研究了层间矛盾产生的机理。压差时量的概念和变量等价性的认识,明确了主动变量与被动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驱替过程中各变量之间的等价关系,该认识对相关理论问题和应用问题的研究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9.
超支化缔合聚合物的制备及驱油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田用聚合物的分子主链是线性结构,其耐温抗盐及抗剪切性能不理想,开展了新型聚合物的制备及
性能研究。制备了超支化水溶性缔合聚合物(HPAPAM),结构经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证实。
HPAPAM 在极稀释浓度区,分子内缔合明显,表观黏度低,随着浓度的增加,分子内缔合逐步转为分子间缔合,增黏性
能提高。与一般缔合聚合物相比,HPAPAM 在吴茵搅拌器(5 档,67 s−1)剪切1 min 后的黏度最终恢复率达95%;受大
分子的超支化效应的影响,HPAPAM 在整个剪切速率范围内表现出幂律流体性质。超支化的分子结构增强分子间的
缔合能力,在总矿化度62 000 mg/L,75,80 ?C条件下老化60 d 的黏度保留率分别为89% 和60%。岩芯驱替实验表明
水驱至含水率98% 后,与原油黏度相当的0.5 PV 聚合物段塞及后续水驱提高17.5% 的原油采收率。研究为油田用新
型聚合物提供了新的认识和选择。  相似文献   
80.
针对海上低渗油藏注气方案设计受平台环境、油藏特征和工艺条件等众多因素影响而复杂烦琐的问题,将响
应面方法引入水气交替驱方案的设计中。在确定了少量但具有代表性的气驱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对其结果的统计分
析,形成了采收率指标与注气时机、水气比、周期注入段塞3 个因素之间的预测模型与响应曲面,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
注气参数优化设计。通过该方法可以对研究范围内的气驱方案进行高效地设计、预测和优化,简洁、直观地确定最佳
气驱方案,科学、高效地实现设计目标,提高了海上低渗油藏气驱设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