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篇
自然科学   16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背越式跳高至起跳开始,身体重心沿着起跳角形成的固定抛物轨迹运行,身体围绕自身的轨迹旋转达到尽可能的高度,在旋转过程中,经纵轴的背对横杆和水平轴的面部朝上,身体绕两个轴线动作的扭转过杆,结合助跑的水平速度与两个轴线的本身动作,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要应有个清楚的概念,身体扭旋过杆是由角动量产生的和角动量的形成又如何影响着身体的扭旋。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中发现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的比较分析,可以发展,突破以往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以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发挥学生潜能为核心的教学法是21世纪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3.
李建  杨杰 《科技资讯》2011,(29):249-249
根据核心力量训练对竞技体育运动的积极作用,结合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通过理论分析认为:加强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增大起跳支撑力、增强弧线段躯干的控制能力,并能提高运动员的过杆效率。  相似文献   
54.
采用文献资料、实验研究、数理统计等方法,把表象训练作为一种辅助训练手段运用到高师体育专业学生背越式跳高普修课教学中,确定因变量为运动表象能力、学习动机、跳高成绩、技评成绩、理论成绩和学生对动作概念的记忆保持量等方面。通过20学时的教学实验得出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表象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跳高成绩,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背越式跳高技能,增强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运动表象能力,加深学生对背越式跳高技术的理解,增强知识再现水平,提高记忆保持量。  相似文献   
55.
56.
运动技能的迁移问题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各项运动中,都有大量各不相同的动作,有时已形成的动作技能有助于新技能的掌握,有时则妨碍新技能的掌握,各种动作技能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已掌握了的动作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发生积极影响,能促进新技能的形成,叫技能的迁移;已掌握的运动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发生消极影响,起着阻碍作用,叫技能的干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迁移规律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57.
58.
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论述了起跳腿落地缓冲技术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起跳腿落地缓冲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9.
弧线助跑是背越式跳高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高质量的弧线助跑是成功完成跳跃的基础。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的技术要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明确了弧线助跑的技术、速度、距离和节奏,将直接影响跳跃的效果和成绩。同时为提高弧线助跑技术的水平提供了一些训练方法,为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技术的训练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0.
李强 《科技信息》2012,(28):323-323
本文对南京市跳高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显示:运动员易受损伤的部位为踝关节、膝关节和腰部;运动水平低的运动员受伤率较高;损伤在起跳与助跑阶段发生居多。研究结果表明,加强技术训练,对预防运动损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