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自然科学   14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研究了二叠纪未生物大灭绝事件后双壳类的首次辐射,辐射的代表是贵州青岩地区中三叠世Anisian晚期的青岩生物群,共50余属100余种,归在5亚纲10目18超科32科。以往通常认为双壳类的辐射发生在晚三叠世,以阿尔卑斯地区圣·卡息安生物群为最早代表;但根据研究,大灭绝后双壳类的首次辐射时代比以往认为的圣·卡息安生物群早约1000万年。  相似文献   
82.
关于二 叠纪箭 石化石的 报道 极少 ,这 是湖 南 首次 发 现的 箭石 化 石,化 石 保存 在上 二 叠统大隆组 的硅质 岩中根 据这些化 石的外部 形态,它 们可归 属于 Palaeobele m nopsis 属,是箭 鞘亚纲中的原始 类型这 些化石 的发现对 研究中生 代箭鞘 类的起源 具有重 要意义 图3 , 参4  相似文献   
83.
对准噶尔盆地露头区以及钻井,物探资料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全盆地二叠系进行了地层划分和对比。结合对准噶尔盆地周缘大地构造环境及基底特征的分析结果;将准噶尔晚石炭世一二叠纪盆地定义为前陆盆地,其中发育3个前陆盆地系统:(1)西缘前陆盆地系统,该系统早期为近南北向延伸,从玛湖一直延伸到古车排子山前,后期分成南北两部分,北部称为西北缘前陆盆地,而南部被北天山前陆盆地系统所叠加;(2)克拉美丽前陆盆地系统;(3)北天山前陆盆地系统,各盆地系统的范围,发育时间和程度不同,前两个前陆盆地系统发育时间稍早,而后者盆地范围较前两者大,盆地中的所有构造特征都是这三大前陆盆地系统各构造组成要素叠加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84.
煤系是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按照其成煤时代、煤系特色和煤田分布,我国可分为六大聚煤区。对资源最丰富的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系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煤系的类型和华北石炭—二叠纪聚煤区的组成,探讨了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系的地层特征,对华北地区煤炭企业的生产和建设具有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5.
华北二叠纪末集群绝灭前的裸子植物及其生存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自强 《科学通报》1997,42(20):2134-2141
二叠纪末集群绝灭(terminal Permian mass extinction)是显生宙最大规模的生物绝灭事件,一般认为这次事件是渐进的(gradual),持续了数百万年,表现复杂,具有多重性质,在这次事件中,陆地生态系统濒临崩溃;植被显示严峻的退化演替(regressive succes-sion)趋势;树木凋零,菌毒麇集成灾,导致全球性“缺煤事件”,那些在石炭纪时期十分繁盛的植物,大部分绝灭了,唯有裸子植物例外,它们进入二叠纪以后,迅速辐射扩散并完成了古一中植代过渡,成为植物群的主要成分,不过在这次事件的打击下,也只有少数续存于中生代.据Cleal统计全球二叠纪20个裸子植物科级分类中,仅2~3科穿过了二叠三叠纪(以下简称P-Tr)界线,也正是这些幸存者的后裔成为中生代植物群的主体.  相似文献   
86.
Nystroemia reniformis (Kawasaki) comb. nov. is proposed based on specimens showing organic connections between Chiropteris reniformis Kawasaki and Nystroemia pectiniformis Halle from the Lower Permian of Dengfeng in Henan. Vegetative leaf has a long petiole, reniformed, cordate at the base, entire or slightly undulate at the margin;veins are fine, bifurcating repeatedly and finally becoming reticulate and forming polygonal or rhomboidal meshes.Fertile shoot arises from bract axils. The form of the bract is identical to that of a vegetative leaf. Ovuliferous organ arises from the axU of leafy organ, or in other ease, both ovulfferous and leafy organs irregularly arise from the axis of the fertile shoot respectively. Numerous bicornute platyspermic seeds are arranged in two rows, obconical, with micropyle pointing upwards. It may represent a new extinct gymnosperms.  相似文献   
87.
以地表剖面暗色泥岩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资料为主,结合部分井下烃源岩样品分析数据,研究了吐鲁番拗陷二叠系-三叠系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有机质成熟度特征,并分析了控制烃源岩生烃条件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8.
二叠纪时期,地球上拥有面积巨大的单一大陆——联合古陆。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动物和植物分布各地,所有这些信息都可以被从现今散布在各个大陆上的化石中得到印证。然而一篇发表在《古脊椎动物学》杂志上的文章则认为,在当时这个古老大陆的中心地带存在一片相对孤立的沙漠地带,拥有着其独特的动植物系统。这片沙漠地区大致位于今天的尼日尔地区,当时这里生活着一种名为  相似文献   
89.
程树德 《海峡科学》2007,(4):F0002-F0002,F0003
古生物学家发现,在地球史上寒武纪以后.曾发生了五次规模极大的物种灭绝,各居于奥陶纪、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以及白恶纪的末期;其中最显著的,是二叠纪末期.即古生代末期的大灭绝,约有50%‘科’消失。众所周知,由小行星撞地球所造成的恐龙灭绝,不过是五大之中最小的.只导致百分之十多的科消失。  相似文献   
90.
龙首山二叠纪孢粉植物群 ,在早二叠世 (山西组 下石盒子组 )是以欧美 华夏共有成分为主 ,以蕨类 种子蕨孢子占优势为特征 .但在下石盒子组裸子植物得到较大发展 ,至晚二叠世早期 (红泉组或上石盒子组 )可能已占主导地位 ,到晚二叠世晚期 (大泉组或石千峰组 )仍颇丰富 ,显示出浓厚的亚安加拉区色彩 .研究表明 ,此区二叠纪经历了华夏植物群由盛到衰、安加拉特别是亚安加拉植物由少到多的过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