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8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05篇
自然科学   290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水稻半矮秆基因sd-g的精细定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矮秆基因的发掘、研究和利用是水稻株型改良育种和植物生长发育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利用新桂矮双矮与02428杂交产生的F2群体对sd-g进行了精细定位. sd-g基因首先被定位在水稻第5染色体上微卫星标记RM440和RM163之间, 遗传距离分别是0. 5和2.5 cM. 为了进一步精细定位sd-g基因, 利用已经公布的水稻基因组序列, 在sd-g基因附近区域寻找微卫星序列并发展新的标记, 在RM440和RM163之间发展了9个微卫星标记. sd-g基因被进一步定位在SSR5-1和SSR5-51之间, SSR5-1与sd-g之间距0. 1 cM, SSR5-51与sd-g之间相距0. 3 cM, 而SSR418与sd-g表现为共分离. 以此为基础, 构建覆盖sd-g基因区域的BAC重叠群, sd-g基因被定位在AC105319约85 kb的区段上, 这为sd-g基因的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使用染色体步移(Genome walking)法,从籼稻(Oryza sativa subsp.indica)桂朝2号基因组中克隆到长度为471bp的水稻精细胞优势表达基因RSSG8的启动子片段R8PN,并进行了全序列测定和分析.该段序列中含有3个CAAT-box,6个Gobox和多种植物顺式作用元件,但没有发现典型的TATA-box,推测为一种特殊的启动子结构,为了鉴定RSSG8基因的基本启动子元件,将二条长度不同的5’端侧翼区缺失体(分别长471bp,260bp)定向插入载体pBI121中,取代原有的CaMV 35S启动子,构了驱动报告基因GUS的植物表达载体pRGUS1,pRGUS2,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法转化烟草叶片和花粉,快速鉴定启动子片段中起关键作用的区域,结果显示两个缺失片段都能启动GUS的表达,可以初步判定这两个片段具有启动子功能。  相似文献   
103.
缺铁逆境胁迫下水稻叶蛋白质组的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水稻幼苗经缺铁胁迫诱导处理1、3、5d后,用酚法和TCA/丙酮法提取叶的可溶性蛋白,进行双向电泳(2-DE)分析.结果显示:(1)三种缺铁胁迫的可溶性蛋白,在不同的pH范围中2-DE图谱上的比较.使用pH3~10宽范围、线性(L)的IPG胶条,经电泳分离后利用Z3图象分析软件,可在SDS-PAGE凝胶上检测到450个左右的蛋白点,酸性蛋白占89%.选用pH4~7窄范围、线性(L)的IPG胶条,经电泳后可在SDS-PAGE凝胶上检测到600个左右的蛋白点,其中缺铁诱导上调表达的有29个点,减弱表达的有1个点,诱导特异表达的有5个点.(2)不同方法提取可溶性蛋白的差异.酚法提取的蛋白再溶性好,纯度较高.TCA/丙酮法简单易操作,蛋白损耗少,在2-DE图象上.碱性端显示的蛋白点较多,但此法的缺点是再溶性差,对2-DE成功分离蛋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4.
以农院45号为材料,研究了土壤水分与施N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与氮肥之间有一定的互作效应,节水灌溉(轻度水分胁迫)结合适量的氮肥在节水的基础上不降低产量,在生产上可行。在土壤干旱严重时和良好的水层条件下都不宜过多施用氮肥,否则,一方面会增加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能会造成氮肥的浪费和污染。  相似文献   
105.
在高等植物中,NADP-苹果酸酶(NADP-ME)由一个小的基因家族编码.根据发表的水稻基因组序列信息,对水稻的NADP-ME家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NADP-ME家族由3个胞质型NADP-ME和1个质体型NADP-ME构成,发现两个新的胞质型NADP-ME基因. 尽管4个水稻NADP-ME的氨基酸序列存在较高的相似性,但是其中一个胞质型NADP-ME(OscytME3)在NADP-ME氨基酸序列保守区存在着不同于其他NADP-ME的特征. 进化树分析表明它可能起源于不同于其他NADP-ME的另一条进化分支.虽然4个NADP-ME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和发育阶段特异性不尽相同,但是在功能上可能都参与植物的胁迫应答.  相似文献   
106.
探讨了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根际非根际土壤性状差异以及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土壤分析表明:根际比非根际土壤的pH值低1.6%,而土壤电导率高19.3%,根际土壤多糖、酒石酸、苹果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含量分别比非根际土壤高9%、12.5%、8.3%、24.4%、12.5%、7.7%;土壤微生物的差异更为明显,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分别高12倍、3.1倍和9倍,同时,根际土壤中的酶活性也比非根际土壤强,其中土壤脱氢酶、蛋白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分别高37.1%、36.5%、70.6%、35.7%.水稻幼苗盆栽试验表明,在不同施肥条件下,根际土壤栽培的水稻幼苗的株高、单株叶面积、地上部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根长、根数、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和根系活力均不同程度地高于非根际土壤.可见,黑麦草的根际效应对于改良稻田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有重要的作用,并有利于后作水稻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7.
以4个恢复系测64、明恢63、特青和02428为母本,分别与抗除草剂pursuit(普杀特)水稻品种PT2杂交,遗传分析表明,PT2的抗性遗传符合一对显性核基因的模式.通过杂交一代和回交二代已将抗性基因转移到恢复系,初步培育出4个抗性恢复系测64-P、明恢63-P、特青-P和02428-P;它们与不育系杂交,选育到4个杂交稻组合.考种结果发现,抗除草剂组合基本上能保持原组合的产量水平,苗期喷药可完全淘汰假杂种.利用这项技术可望解决三系、两系或化学杀雄杂交稻制种过程中出现的纯度问题,且有利于新杂交稻组合的选育.对该项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8.
Oryza granulata Nees et Arn. ex Watt. is one of the three wild relatives of rice,which are the most valuable for study and utilization in China.In this study,the homology and physical locations of three rice resistance genes,Glh,Bph-3 and xa-5 a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between O.sativa and O. granulata by Southern blotting and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The results of Southern blotting indicate that there exist homologous sequences of the tested RFLP markers in O. granulata.By using three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BAC) clones scanned by the tested RFLP as probes, FISH signals are detected on both mitotic and pachytene chromosomes in O.sativa and O.granulata.Dual-color FISH demonstrates that two of the three BAC clones (14E16 and 38J9) are located on the short arm of the same chromosome pair in O. granulata. Additionally, colinearity is shown for the two clones between O.sativa and O.granulata. Another BAC clone 44B4 is located on the end of the short arm of other chromosome pair in these two species.Although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O.sativa and O.granulata is the most distinct in Oryza and these two species have evidently different biological features and ecological habits, the relative lengths and arm ratios of the detected chromosomes and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the tested clone signals on chromosomes in O. granulata are quite similar to those in O. sativa.  相似文献   
109.
《科技成果纵横》2004,(2):51-51
年度及等级:2001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1J-1-01)主要完成单位:辽宁省稻作研究所主要完成人:李玉福、李德华、邵国军、洪光男、张秀茹、顾义明、邱福林、韩勇、李跃东、祁亢、刘连晋项目简介:辽粳294品种是辽宁省稻作所于1987年选用优质、矮秆、早熟的79~227为母本,用高产的理想株型品种辽粳326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经7代系统选育而成。辽粳294株高105cm,穗为半松散型,穗长16~18cm。每穗成粒80~90粒,不实率8%左右,千粒重24.5g,颖壳黄白,有极稀短芒。生育期160天左右,属早粳中晚熟品种。国家水稻育种攻关“特性鉴定与评价”及省内…  相似文献   
110.
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OsMS-L的遗传与定位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粳稻9522辐射诱变, 得到一隐性核不育的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OsMS-L, 对OsMS-L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发现, 在小孢子时期绒毡层不退化, 小孢子不能发育成花粉粒. 花粉发育后期绒毡层异常增大, 小孢子破碎. OsMS-L与籼稻龙特甫B杂交, 自交获得F2代分离群体进行遗传定位. 通过遗传定位方法, 首先将突变基因座位定位在水稻第2染色体SSR标记RM109和RM7562之间. 为了对OsMS-L座位进行精细定位, 我们在RM109和RM7562之间发展了11对有多态性InDel分子标记, 将该基因座位定位在LHS10和LHS6之间, 距离二者都为0.4 cM, 物理距离为133 kb, 为最终克隆OsMS-L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