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21篇
  免费   1151篇
  国内免费   1876篇
医药卫生   28848篇
  2024年   209篇
  2023年   620篇
  2022年   549篇
  2021年   743篇
  2020年   863篇
  2019年   760篇
  2018年   401篇
  2017年   689篇
  2016年   840篇
  2015年   977篇
  2014年   1609篇
  2013年   1526篇
  2012年   1873篇
  2011年   2112篇
  2010年   1799篇
  2009年   1642篇
  2008年   1740篇
  2007年   1573篇
  2006年   1380篇
  2005年   1350篇
  2004年   1049篇
  2003年   870篇
  2002年   689篇
  2001年   552篇
  2000年   407篇
  1999年   337篇
  1998年   276篇
  1997年   243篇
  1996年   235篇
  1995年   200篇
  1994年   198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对比分析肺癌脊柱转移患者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10年12月肺癌脊柱转移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40~ 65岁,平均53.4岁.放射治疗组15例,其中4例联合化疗、2例联合靶向治疗;手术治疗组9例,均为开放手术且应用脊柱内固定,其中2例患者联合化疗、3例联合靶向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生存分析,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应用Frankel分级对脊髓损伤进行评估,应用卡式(Karnofsky,KPS)评分系统对功能状态进行评分.[结果]随访2~16个月,平均随访8.3个月.放疗组平均生存时间7.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7.0个月;手术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为9.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8.4个月,手术治疗组生存时间较放疗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治疗前、后1、3个月疼痛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治疗组和放疗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较治疗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手术治疗组治疗后1、3个月疼痛缓解程度均优于放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治疗组术后3个月Frankel分级D、E级比例由术前的77.8%提高到88.9%,放疗组由治疗前的66.7%提高到73.3%;手术治疗组KPS评分80 ~ 100分比例较治疗前提高22.2%,放疗组提高13.3%.手术治疗组脊髓损伤和功能状态缓解程度均优于放疗组.[结论]肺癌脊柱转移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与放射治疗相比,能够延长生存时间,但无统计学差异,同时应用手术治疗后能够明显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比较VCM去旋转技术(vertebral column manipulator,VCM)和旋棒技术(rod demtation,RD)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1年7月本中心采用VCM去旋转技术矫正的AIS患者20例,其中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14.5岁(10 ~ 18岁);取同期采用旋棒技术矫正的AIS患者20例,其中男3例,女17例;平均年龄14.6岁(10 ~ 18岁).两组病例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术前术后全脊柱X线片、CT平扫+三维重建资料.研究收集两组患者的7项影像数据,包括主弯顶椎旋转角及其矫正率,主弯Cobb角及其矫正率,T5-12后凸角,主弯顶椎偏移(AVT),C7铅垂线偏移骶骨中央垂线距离(C7-CSVL),C7铅垂线偏移骶骨后上角距离(C7-SSVL),下融合椎倾斜角(LIV-tilt)及其矫正率,并利用统计学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病例术前术后的影像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侧凸矫正及冠状面、矢状面平衡重建,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VCM组的主弯顶椎旋转矫正率明显优于RD组,其值分别为平均(62.3±19.5)%和(24.7±22.5)%(P<0.05).冠状面上,VCM组和RD组的主弯矫正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其均值分别为(79.6±10.4)%和(81.0±10.4)%;虽然两组的LIV-tilt角矫正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VCM组的矫正率明显高于RD组(VCM组:RD组=75.6% VS 61.6%).矢状面上,两组患者的术后胸椎后凸和矢状面平衡皆得到良好维持.[结论] VCM去旋转技术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顶椎旋转的效果优于旋棒技术,并具有潜在矫正下融合椎倾斜角及维持良好胸椎后凸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青少年I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伴非萎缩型胸椎侧凸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及正常青少年矢状面脊柱、骨盆形态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手术治疗且侧凸Cobb角<70°的15例NF-1伴非萎缩型胸椎侧凸青少年患者(NF-1组)。选择与NF-1患者年龄、性别、弯型以及侧凸Cobb角匹配的15例AIS患者(AIS组)进行比较,并以年龄、性别匹配的30名正常青少年作对照(control group,CTL组)。全部研究对象均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并测量以下参数评估矢状面的形态:胸椎后凸角、胸腰段交界角、腰椎前凸角、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脊柱倾斜度和脊柱骶骨角。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矢状面各参数的异同。[结果]15例NF-1患者中TK不足者及后凸畸形各1例,其余13例均为正常范围(10°~40°),NF-1组平均TK为(25.6±7.6)°,明显大于AIS组的(16.5±5.4)°(P<0.05);NF-1组LL为(-53.8±6.4)°,AIS为(-47.8±4.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NF-1组与CTL组比较显示各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F-1伴非萎缩型胸椎侧凸患者矢状面形态与正常青少年无明显差异:没有明显的胸椎后凸畸形,也无AIS患者明显胸椎后凸不足表现,提示此类患者术后远期矢状面上的并发症可能与术前的矢状面形态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4.
2013年6月7~8日,"2013年儿童骨科国际研讨会暨儿童四肢脊柱畸形诊疗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在酒城泸州成功举行,本次盛会是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骨科学组、北美儿骨科学会(POSNA)、Ponse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成脂分化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收集AIS及同性别年龄正常对照骨髓标本,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MSCs并培养传代,取第3代MSCs进行成脂诱导2周后,提取各标本的总RNA,反转录成cDNA,并以两种荧光Cy5和Cy3标记后作为探针与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基因芯片杂交,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后用基因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结果]筛选出显著表达差异基因1 380条,其中表达上调基因874条,表达下调基因506条.[结论]AIS来源MSCs成脂分化相关差异表达的1 380条基因可能参与了AIS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6.
多节段脊柱骨折(multiple-level spinal fracture,MSF)最早由Kosven (1965)提出[1],随后国内外学者相继有报道.关于MSF的定义国内外报道各不相同,目前多数学者认可和采纳的观点指脊柱节段(除棘突和横突外)2个或2个以上发生的骨折[2].脊柱骨折在临床很常见,其中单节段的脊柱骨折多见,而MSF则相对少见,主要是由于导致MSF的暴力较大,多为高能量致伤,伤情重且危急,且致伤机制复杂,易漏诊或延迟诊断,以至于影响疗效,甚至死亡.本文主要综述其诊断、分型以及手术治疗的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术前计划在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椎弓根螺钉钻孔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应用经验,优化系统的结构设计.[方法]实验牛脊骨标本16具,随机分为两组.术前对实验组牛脊骨标本(8具)拟进钉平面进行横断面CT扫描,测量左右椎弓根螺钉术前计划进钉角度、进钉点与棘突的间距,术中应用C型臂标定牛脊柱标本各个椎体与机械臂钻头的相对位置,应用脊柱微创手术机械人系统按照术前计划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前的钻孔操作.对照组牛脊骨标本(8具)术中直接在C型臂X线透视下应用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进行椎弓根螺钉的钻孔操作.记录系统连接平均建立时间,每个钻孔平均操作时间,透视次数及累计透视时间.术后行CT扫描,评估两组克氏针的位置情况.[结果]系统连接建立时间平均为(351.7±24.9)s.实验组与对照组每个钻孔操作平均时间为(89.5±6.1)s与(447.5±90.7)s,术中X线平均透视时间为(2.9±0.8)s和(11.5±3.8)s,平均透视累计时间为(2.9±1.0)s和(11.1±3.2)s.各指标差异均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t=-11.143; P=0.000,t=-6.243;P=0.000,t=-7.002).术后CT评估,实验组克氏针完全位于椎弓根内68枚,手术操作成功率达到85.0%.对照组克氏针完全位于椎弓根内63枚,手术操作成功率达到78.8%.两组准确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x2=1.053,P=0.412).[结论]通过术前计划,应用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进行椎弓根螺钉钻孔操作,手术时间、X线累计透视时间都明显缩短,术前计划在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椎弓根螺钉钻孔操作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的研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值得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评价肋骨结构性支撑植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融合手术中应用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时间超过4年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手术病例30例,男3例,女27例;年龄12~ 17.5岁,平均14.3岁.侧凸类型包括PUMC Ⅰ b型5例、Ⅰc型5例、Ⅱd1型20例.全部病例均行前路矫形融合手术,植骨方式采用自体肋骨结构性支撑植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脊柱站立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有无假关节形成及内置物并发症.[结果]随访4~10.2年,平均6.3年.融合弯冠状面矫形率术后平均为75.1%,末次随访时矫形丢失平均4.6°;固定融合节段冠状面矫形率术后平均为93.2%,末次随访时丢失平均2.1°;固定融合节段矢状面Cobb角术前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末次随访时矫形丢失平均3.1°.13例胸腰段后凸患者术前后凸平均8.3°,术后矫正为前凸平均5.6°,末次随访时保持前凸平均3.7°.全部病例末次随访时均未见假关节形成或内置物并发症.[结论]肋骨结构性支撑植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融合手术中能获得并维持良好的冠状面及矢状面矫形,且融合率高、远期矫形丢失少,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植骨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椎管髓外跨硬脊膜(硬膜内椎间孔内外)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椎管髓外跨硬脊膜肿瘤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全部病例均采用一期手术治疗,对不同部位和不同生长特性的肿瘤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和方式,应尽量将肿瘤完全切除.[结果] 9例手术肿瘤均已全切,术后9例随访6~72个月,平均30.1个月,神经功能症状均明显改善,只有1例出现感觉减退,未见硬膜外与皮下脑脊液漏及囊肿形成.肿瘤均无复发及术后脊柱畸形.[结论] 椎管髓外跨硬脊膜(硬膜内椎间孔内外)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其特殊性,须根据肿瘤部位、生长方式、大小决定手术方式,能否一期完全切除肿瘤,减少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对肿瘤侵犯椎体和受累超过2个节段及以上造成脊柱不稳的病例应行椎体固定融合术.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弓根外侧入路在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特点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OVCFs患者(共85个椎体)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行PVP术。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5.7(3~31)d。术中观察穿刺针针尖达到椎体中线的比率、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向椎体外渗漏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比较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2月随访时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后凸角的改善率。结果 60例(85个椎体)均经单侧椎弓根外入路完成PVP操作。手术时间31~52 min,术中出血0~5 ml,骨水泥灌注量2.0~4.5 ml。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对称,无穿刺并发症。5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渗漏率5.9%。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VAS评分术前平均为8.17±0.52,术后1 d平均为3.72±0.35,术后12月平均为2.21±0.25,三者比较,术前与术后1 d、术后12月时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2月时Cobb角分别为9.50°±3.19°、9.41°±3.08°、9.45°±2.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无明显塌陷。患者满意率达100%。结论单侧椎弓根外穿刺入路行PVP术治疗胸腰椎OVCFs是一种安全、可行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