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5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31篇
医药卫生   250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1.
庞秀花  周耀庭 《北京中医药》2007,26(12):780-783
总结了著名老中医周耀庭关于温病临床辨证经验与创见.指出温病辨证不能局限于温病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的辨证纲领,要在熟悉温病辨证纲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温病辨证技巧.即:(1)在温病辨证纲领的基础上广泛联系;(2)必须在纲领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引伸;(3)学会抓住主证;(4)要知常达变;(5)要善于类证鉴别.  相似文献   
112.
外感热病统一论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仲景《伤寒论》的诞生创立了六经辨证,为我们诊治外感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自从温病学家提出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的分歧也就此产生了。笔者认为无论对于临床应用还是基础教学,统一外感热病的辨证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分析总结近现代外感热病的辨证方法,笔者初步提出以“四步辨证“统一外感热病的诊治,以期更好的适应临床。  相似文献   
113.
东晋南北朝时期著名医家胡洽,在中医临床治疗方面极具特色,其撰写的《胡洽方》一书,内容丰富,涉及伤寒、温病、霍乱等外感疾病,风毒、脚气、中风、痢疾、水肿等杂病的治方、食疗。同时胡洽还精于药物炮制。《胡洽方》内容不仅包括内、外、妇科等各种病证的辨治,而且还记载了许多胡洽的学术经验,对现代中医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中医辩证施治湿温病发热的疗效。方法对28例经常规西医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的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用中药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每天1剂,服2~4d。结果25例患者症状和体征消失,3例患者经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2d,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均恢复工作和学习。结论中医中药在治疗湿温病方面比西医西药效果显著,尤其是在退热方面。  相似文献   
115.
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吾师马融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与教学中,无不强调与注重辨证论治,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灵活应用,才能提高疗效.在中医古籍中虽没有发现手足口病这一病名,但根据该病有广泛的传染性,又并发皮疹,似属于温病中的"疫疹"范畴.现介绍导师马融教授治疗小儿癫痫伴有手足口病体会.  相似文献   
116.
万全,字密斋,明代著名医学家.万氏精于儿科、妇科,对痘疹证治尤有造诣,所著<万氏家传痘疹心法><万氏家传片玉痘疹>是中医界少有的痘疹专著,也是一部论述温热疾病的著作.他把痘疹、瘟疫、四季热病从病因、发病机理和治法与伤寒明确划分了界限,特别是对痘疹的病因、诊断、论治预防及预后提出了许多独特见解,万全的这些学术观点推动了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7.
我国古代医家一直在寻求能够预防温病的药物方剂。早在《山海经》中就载有预防疫病的药物、食品,如“箴鱼食之无疫疾”[1];《素问.刺法论》中记载用小金丹预防疫病[2];《肘后备急方》用避瘟疫药干散来预防疫病[3]。至唐代孙思邈屠苏酒方以“辟邪气,令人不染温病”;制烟熏剂太乙  相似文献   
118.
手足口病的中医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流行季节、发病人群、传变规律等方面论提出该病可按中医湿热温病进行论治,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该病的主要证候类型,以及中医药防治该病的具体理法方药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9.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临床上较为多见.不寐在<内经>中也称"不得卧"、"目不瞑".<内经>有言"阳入阴则寐",认为不寐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而不能人阴所导致.温病特殊的病因病机特点,导致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易发生心神病变,其中不寐便是常见症状之一.清代温病学家吴瑭<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对温病中不寐的论述甚详,内容涉及上焦、中焦、下焦各篇.对指导临床有一定的价值.兹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20.
温病伏邪学说的立废,一直就是各朝各代医者争论的焦点。持新感学说医家坚决否定伏邪学说的存在,然而各朝各代医家医籍的涉及,以及根据伏邪学说指导临床取得显著成效的客观事实,说明伏邪学说有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