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8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72篇
医药卫生   296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重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重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 (rh EGF)滴眼液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泪膜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两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患者 ,A组 (74只眼 )术后给予 rh EGF眼液 ;B组 (87只眼 )术后给予赋形剂。分别于术后第 1天、7天、15天、30天进行干眼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 (BU T)及泪液分泌试验观察加以比较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第 7天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BU T、泪液分泌量及角膜荧光素着色均有好转 (P<0 .0 1)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而术后第 15天、30天 A组各项检查结果均有反复 ,与术后第 1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B组各项检查结果反复较小 ,与术后第 1天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rh EGF滴眼液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泪膜的修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2.
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再生全氟磺酸(PFSA)树脂的结构,比较了酸型PFSA再生树脂(PFSA-H)和钠型PFSA再生树脂(PFSA-N a)的微观结构,利用酸碱滴定的方法测定了再生PF-SA树脂离子交换容量(IEC),利用热重法、微商热重法及差示扫描量热法等研究了PFSA再生树脂的热性能。结果表明:PFSA再生树脂中的磺酸根(—SO3-)、侧链中的醚结构(C—O—C)及碳氟主链骨架(CF2)等特征基团都与Dupont公司的N afion膜的PFSA的分子结构一致;PFSA再生树脂溶液中未发现F-8020型全氟离子交换膜中全氟羧酸层树脂;每摩尔交换基团所对应的PFSA再生树脂的质量(EW)达到1 130,接近Dupont公司产品N afion117的相应性能参数。热分析结果表明:PFSA-N a再生树脂的起始分解温度410°C左右;酸型树脂的起始分解温度200°C左右,且PFSA-H再生树脂的分解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200~250°C、250~375°C和375~550°C。  相似文献   
33.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泪膜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泪膜功能的改变,探讨LASIK术后发生眼干现象的原因.方法:对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100例近视患者186只眼进行LASIK手术,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泪液分泌量(用Schirmer I实验测定)、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结果:①Schirmer Ⅰ值:术前为(15.89±6.70)mm,术后1周为(12.08±7.30)mm,术后1月为(10.43±5.52)mm,术后3月为(11.56±6.82)mm.②平均BUT值:术前为(12.83±5.04)s,术后1周为(9.07±6.40)s,术后1月为(8.74±7.56)s,术后3月为(10.23±5.76)s.③术后1周角膜荧光素染色比术前加重.结论:LASIK术后早期可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减少,产生干眼症状,主要原因可能与术后角膜知觉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34.
曝光量、CR影像质量与照片密度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的曝光条件对于CR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用CR摄人体足标本,采用不同曝光条件,进行正位摄片,然后对胶片影像进行密度测定,从而判定CR影像的质量。结果:CR系统输出影像的密度值并不完全受曝光量大小控制,通过后处理功能总能获得适合人眼观察的照片密度,但并不能达到各个点标准密度值的要求。结论:找出或者利用最小的适宜曝光量,取得符合诊断要求的CR片,减少对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5.
薄层CT在鼻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斌  陈晶  王巍  弓素青  张毅力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0):1656-1657
目的:对比X线平片与薄层CT扫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鼻部外伤患者的薄层CT检查与鼻骨侧位X线平片对鼻骨骨折的诊断率。结果:131例鼻部外伤患者鼻骨侧位X线平片诊断鼻骨骨折48例(36.6%),可疑骨折22例(16.8%),未见骨折61例(46.6%);薄层CT检查显示:鼻骨骨折83例(63.4%),可疑骨折3例(2.3%),未见骨折45例(34.3%)。薄层CT诊断鼻骨骨折与X线平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与X线平片相比,薄层CT可更清晰地显示鼻骨骨折错位的程度及对鼻部邻近结构如鼻中隔、筛骨、上颌骨损伤的显示则更为优越,临床疑有鼻面部骨折者应首选薄层CT检查。  相似文献   
36.
中药药膜加微波照射对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中药药膜、微波照射和药膜加微波照射对乳腺增生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苯甲酸雌二醇配合应用少量黄体酮肌肉注射,建立乳腺增生病大鼠模型。于造模后2周外敷药膜和微波照射,并于给药和照射前后测量大鼠第2对乳头直径,放免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和催乳素(PRL)浓度,镜下观察乳腺增生的病理改变,计算乳腺增生率。结果 中药药膜能显著降低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程度,抑制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率分别为23.4%和20.9%,并可调节E2和P浓度,降低PRL水平,病理组织学结果提示中药药膜组和药膜加照射组可明显减轻乳腺增生。结论 中药药膜外敷和药膜外敷加微波照射能降低乳腺增生程度,具有一定的防治乳腺增生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制备局麻止痛膜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聚乙烯醇-124为基质制备局麻止痛膜,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主药盐酸达克罗宁的含量。结果:盐酸达克罗宁检测浓度在40.8~408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 998),平均回收率为101.3%(RSD=1.3%,n=6)。结论:局麻止痛膜的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控制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38.

目的:采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比较小梁切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眼表的影响。

方法:纳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2例62眼,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小梁切除术组32例32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组(青白联合手术组)30例30眼。运用Keratograph 5M评估术前,术后3d,1、 3mo的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BUT)、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aBUT)、泪河高度(TMH)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CFS)。

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眼表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青白联合手术组的NiaBUT、NifBUT、CFS、TMH最差,分别为10.13±1.48、12.59±1.96s、0.80±0.22分与0.31±0.02mm,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小梁切除组(均 P<0.05),术后1mo两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恢复,但直到术后3mo仍未完全恢复到术前水平。

结论:眼表综合分析仪可以客观、精确地用于评估抗青光眼手术后泪膜功能的变化。在术后3mo短期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比单纯小梁切除术对眼表的影响更为严重,提示在此期间应加强对眼表的护理。  相似文献   

39.

目的:使用非接触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分析2型糖尿病(T2DM)和/或高血压患者眼表特征。

方法:选取2017-01/2018-12在我院就诊的T2DM患者、高血压患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无T2DM也无高血压患者各40例40眼,分析比较四组患者OSDI评分、泪河高度、眼红指数、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和平均泪膜破裂时间)检测结果。

结果:T2DM患者眼部不适的主观感受更为明显,T2DM和/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出现眼部充血的体征。与无T2DM也无高血压的患者相比,T2DM患者的泪河高度降低,平均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但四组患者的首次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非接触性眼表综合分析仪能够无侵入地观察眼表特征,提供相对客观的量化检查结果。T2DM患者眼部稳定性较无T2DM也无高血压的患者下降,稳态更容易被打破。  相似文献   

40.
We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for different diagnostic approaches for dry eye disease (DED) including the most recent advances, contradictions and promising diagnostic tools and technique. We performed a broad literature search for articles discussing different methods for diagnosis of DED including assessment of tear osmolarity, tear film stability, ocular biomarkers and others. Articles indexed in PubMed and google scholar were included. With the growing cosmetic industr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booming of digital screens, DED is becoming more prevalent. Its multifactorial etiology renders the diagnosis challenging and invites the emergence of new diagnostic tools and tests. Diagnostic tools can be classified, based on the parameter they measure, into tear film osmolarity, functional visual acuity, tear volume, tear turnover, tear film stability, tear film composition, ocular biomarkers and others. Although numerous methods exist, the most accurate diagnosis can be reached through combining the results of more than one test. Many reported tests have shown potential as diagnostic/screening tools, however, require more research to prove their diagnostic power,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identifying and measuring parameters that are the most specific to DED diagn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