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60篇
  免费   1304篇
  国内免费   1068篇
医药卫生   29832篇
  2024年   136篇
  2023年   466篇
  2022年   450篇
  2021年   566篇
  2020年   480篇
  2019年   560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507篇
  2016年   543篇
  2015年   679篇
  2014年   1090篇
  2013年   1160篇
  2012年   1666篇
  2011年   1834篇
  2010年   1653篇
  2009年   1566篇
  2008年   1951篇
  2007年   1672篇
  2006年   1498篇
  2005年   1652篇
  2004年   1296篇
  2003年   1242篇
  2002年   1029篇
  2001年   985篇
  2000年   804篇
  1999年   706篇
  1998年   535篇
  1997年   498篇
  1996年   500篇
  1995年   436篇
  1994年   290篇
  1993年   252篇
  1992年   222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163篇
  1989年   143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8 毫秒
991.
目的:临床观察脂必泰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脂质代谢及斑块稳定性相关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41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脂必泰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冠心病规范化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脂必泰胶囊,分别在第3、6个月时对比治疗前后脂质代谢、斑块稳态因素差异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脂必泰组治疗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 < 0.05),且脂必泰组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 < 0.05),两组治疗前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见明显肝损伤。结论:脂必泰参与冠心病药物规范治疗能明显改善冠心病脂质代谢,有利于维持斑块稳定状态,且不增加肝脏代谢负担。  相似文献   
992.
背景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要由不稳定斑块形成及破裂所致。研究表明,生活事件可增加ACS的发生风险,然而生活事件是否可通过影响斑块稳定性导致ACS的发生,目前尚不清楚。同时研究证实,生活事件可引起个体抑郁的负性情绪,且抑郁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然而抑郁是否在生活事件与斑块稳定性间发挥中介作用尚未明确。目的 探究ACS患者发病前1年内生活事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以及抑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4月于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首次确诊为ACS的患者31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其发病前1年内生活事件及抑郁的发生情况。同时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测量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OCT指标包括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TCFA)(TCFA以纤维帽厚度、脂质核心角度衡量)、斑块破裂、富脂质斑块、血栓、巨噬细胞及胆固醇结晶。结果 165例(53.1%)患者发病前1年内发生生活事件,67例(21.5%)患者存在抑郁。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活事件是TCFA〔OR=1.029,95%CI(1.016,1.043),P<0.001〕、斑块破裂〔OR=1.022,95%CI(1.010,1.034),P<0.001〕、富脂质斑块〔OR=1.018,95%CI(1.005,1.031),P=0.005〕、血栓〔OR=1.032,95%CI(1.014,1.050),P=0.001〕、胆固醇结晶〔OR=1.013,95%CI(1.002,1.024),P=0.025〕的独立影响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生活事件与SDS评分(rs=0.461,P<0.01)、脂质核心角度(rs=0.385,P<0.01)呈正相关,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s=-0.465,P<0.01);SDS评分与脂质核心角度呈正相关(rs=0.406,P<0.01),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s=-0.494,P<0.01)。路径分析及Bootstrap检验中介效应显示,抑郁在生活事件与斑块纤维帽厚度〔β=-0.117,95%CI(-0.157,-0.089),P<0.01〕及脂质核心角度〔β=0.114,95%CI(0.070,0.173),P<0.01〕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 发病前1年内生活事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且抑郁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因此,早期筛查经历生活事件及发生抑郁的个体,有助于识别斑块不稳定的高危人群,及时实施心理干预有利于减缓不稳定斑块的发生进程,将ACS的防治关口前移。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 分析血清microRNA-34a(mir-34a)、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水平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斑块形成组及斑块未形成组(其中又分为不稳定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并检测各组血清mir-34a、Sirt1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mir-34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Sir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斑块形成组血清mir-34a水平显著高于斑块未形成组,血清Sirt1水平显著低于斑块未形成组(P<0.05);血清mir-34a水平预测斑块形成的AUC值为0.913,敏感度及特异度为82.90%、85.70%;血清Sirt1水平预测斑块形成的AUC值为0.874,敏感度及特异度为71.40%、91.50%;不稳定斑块组血清mir-34a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血清Sirt1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斑块组(P<0.05);血清mir-34a水平预测斑块稳定性的AUC值为0.767,敏感度及特异度为51.00%、90.90%;血清Sirt1水平预测斑块稳定性的AUC值为0.756,敏感度及特异度为57.60%、87.80%。结论 血清mir-34a、Sirt1水平异常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其稳定性密切相关,可将其作为脑梗死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995.
996.
膝骨关节炎的发生率在过去20年中持续上升。生物力学平衡的改变与其发病有着直接关系。为了预防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延缓其病变的进程,提出在康复方案中引入核心稳定性训练概念。核心稳定性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膝关节保持生物力学稳定性有关。核心稳定性是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的一种能力,很好的降低了运动损伤的风险。膝关节的急慢性损伤是致使膝骨关节炎发生和发展的直接因素,而核心稳定性的训练可有效地保持躯体静态和动态的稳态,减少膝关节外展力矩来纠正下肢的动静态失调,从而减少了对膝关节的损伤,防止膝关节的退变。核心肌力训练对膝骨关节炎康复治疗的意义远超过单纯的四肢肌力训练,可推广为一套有效的肌力训练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瘀能化水”学术思想指导的散结通脉方对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4月期间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2例,将符合条件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标准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具有清化痰浊、化瘀利水作用的散结通脉方,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血脂四项(TC、TG、LDL-C、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情况。结果治疗后在心绞痛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84.8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6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改善TC、TG、LDL-C、Hs-CRP等指标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瘀能化水”学术思想指导的散结通脉方对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的高频用药,并揭示用药与证型、组分与组分的关系,从组分层面解析中药治疗CIRI的配伍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1998-08-25至2018-08-25)20年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治疗CIRI的中药及相关组分的研究,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计算方法,对治疗CIRI的中药复方及相关组分的研究结果进行挖掘分析。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补阳还五汤、川芎嗪注射液、黄芪提取物等,印证及推测出构成丹参、三七等单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及血栓通注射液和脑心通胶囊等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并发现了芍药苷-阿魏酸、黄芪甲苷-藁本内酯-阿魏酸等新的组分配伍形式。结论基于关联规则,为CIRI中药组分配伍治疗挖掘高频用药、用药与证型、组分与组分的关联关系,可为组分配伍研发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999.
武晏屹  苗明三 《中医学报》2020,35(7):1505-1508
目的:归纳杏仁减毒配伍规律,为杏仁的安全、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发掘潜在的药对组合,促进杏仁的开发利用。方法:检索2012—2018年中国知网中关于组方中含有杏仁或苦杏仁的临床研究文献,纳入141篇文献,筛选出152首方剂。运用Excel 2013、Clementine 12.0及IBM SPSS Statistics 23为统计工具,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统计处理及关联规则及因子分析。分析中药的性味归经、核心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及高频药物因子分析等方面的特点。结果:152首方剂中,累计出现频数最高的前3位中药分别是杏仁(152次,100%),甘草(107次,70.4%),麻黄(78次,51.3%)。频率≥20次的中药药味统计结果为辛(11次,52.4%)、苦(11次,52.4%)、甘(7次,33.3%)。药性主要集中在温(10次,47.6%)。药物归经以归肺经(19次,90.5%)、脾经(10次,47.6%)、胃经(7次,33.3%)等为主。对方剂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共计得到含杏仁核心药对组合20个。因子分析中提取8个公因子。结论:杏仁为止咳平喘要药,具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效,因此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与消化系统疾病,常与甘草、麻黄、黄芩等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