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54篇
  免费   1526篇
  国内免费   1466篇
医药卫生   26946篇
  2024年   218篇
  2023年   843篇
  2022年   689篇
  2021年   771篇
  2020年   756篇
  2019年   755篇
  2018年   444篇
  2017年   660篇
  2016年   758篇
  2015年   876篇
  2014年   1322篇
  2013年   1302篇
  2012年   1763篇
  2011年   1976篇
  2010年   1640篇
  2009年   1462篇
  2008年   1678篇
  2007年   1421篇
  2006年   1124篇
  2005年   1235篇
  2004年   918篇
  2003年   828篇
  2002年   616篇
  2001年   565篇
  2000年   360篇
  1999年   349篇
  1998年   264篇
  1997年   252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59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21.
蛋白质定量方法的局限性及合理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方法有BCA法、Lowry法、考马斯亮蓝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试剂盒中,最常用的标准品是牛血清白蛋白(BSA)。本文探讨合理选用蛋白质定量方法及标准品的选择原则。1 材料和方法1.1 试剂 牛血清白蛋白、卵白蛋白、溶菌酶、胰酶抑制剂,均为Sigma公司产品;胃蛋白酶  相似文献   
922.
脑脊液检查的几个新问题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脑脊液检查的几个新问题顾可梁(镇江医学院,江苏镇江212000)脑脊液检查在诊断神经系统疾病中有重要价值。我在德国考察期间了解到这方面的新动向,国内许多学者对此十分关注。本文就脑脊液检查的几个新问题作一介绍。1德国脑脊液检查包括哪些项目?与国内目前检...  相似文献   
923.
用PEG 6000处理血清测定糖化血清白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去除球蛋白干扰的测定糖化血清白蛋白的比色方法。方法 聚乙二醇(PEG)6000与血清混合,离心沉淀,分离出上清液,用硝基四氮唑蓝(NBT)法测定上清液中糖化血清白蛋白。结果 血清中最适PEG 6000浓度为100mg/ml,血清糖化白蛋白0.5—4mmol/L呈线性,平均回收率98%。对分离的上清液进行醋纤膜电泳,发现上清液主要是白蛋白,基本上看不出球蛋白。对分离后的上清液进行白蛋白和总蛋白测定,结果白蛋白保留了92%,球蛋白仅占8%。结论 PEG 6000处理后的上清液,用NBT比色法测出的播化蛋白质更能代表糖化血清白蛋白,方法简单,重复性好,本法适用于大医院自动分析仪,也适用于基层医院手工方法。  相似文献   
924.
用μmol/g·Alb报告血清果糖胺脓度吴月萍,卢济亨(安吉第三人民医院,浙江安吉313301)关键词果糖胺,糖化血清蛋白,糖尿病,血清,白蛋白糖化血清蛋白(也称果糖胺)浓度测定可以反映近期平均血糖浓度,为诊断、治疗糖尿病日益重视的生化指标之一。我们...  相似文献   
925.
926.
目的:对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就诊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比较两组的平均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与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尿蛋白含量为(56.32±7.32)mg/L,阳性率为18.3%(11/60),对照组未检出尿蛋白;观察组平均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为(26.34±5.53)mg/L,阳性率为53.3%(32/60),对照组平均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为(12.74±3.41)mg/L,阳性率为16.7%(10/6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平均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与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病程增加,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及阳性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诊断中,尿微量白蛋白更为敏感,因此较尿蛋白检测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27.
目的 以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为模板,氯金酸为原料,原位合成靶向荧光探针-内生型转铁蛋白-金纳米簇(gold nanoclusters,AuNCs),并以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为模型,探讨该荧光探针的靶向成像效果.方法 利用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粒度分析仪分析所合成的荧光探针的形貌、水合粒径及分布;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其光学性能进行表征;MTT法检测细胞毒性;并通过细胞荧光成像及竞争抑制实验表征其肿瘤的特异性靶向效果;静脉注射Tf-AuNCs至PC-3种植瘤鼠体内,进行连续荧光成像,评价其肿瘤靶向成像效果;通过组织病理学明确其活体毒性.结果 本研究制备的Tf-AuNCs粒径约为3 nm,荧光发射峰为700 nm,保留了Tf及金纳米簇的性能;细胞成像结果显示Tf-AuNCs对前列腺肿瘤细胞(PC-3)特异性靶向效果好;小动物活体成像结果显示Tf-AuNCs探针仅需15 min即可准确显示肿瘤部位,至2h时肿瘤区荧光强度达峰值,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活体肿瘤成像能力;病理学结果表明Tf-AuNC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 Tf-AuNCs荧光探针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特异靶向能力,并具有优异的荧光成像能力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将有望应用于PCa的早期影像学分析.  相似文献   
928.
目的建立测定防晒霜优白中纳米二氧化钛含量的方法。方法分别通过灰化及湿法消解前处理防晒霜后,应用二安替比林甲烷比色法测定吸光度,采用标准曲线法定量计算钛元素含量,并对方法稳定性、精密度及回收率进行考察。结果灰化法测定钛元素含量均值为样品标示量的48.37%,RSD为1.25%(n=6)。湿法消解测定钛离子含量均值为样品标示量的90.09%,RSD为1.67%(n=6),显色稳定性好,RSD为0.01%(n=6),精密度高,RSD为0.36%(n=6),回收率高。结论纳米二氧化钛经湿法消解处理后,钛元素含量为标示量90.09%,符合纳米二氧化钛表面涂复比例,即该方法可有效消化纳米二氧化钛包裹体,应用二安替比林甲烷比色法测定吸光度方法专属性好,可用于安全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29.
目的探讨治疗青年原发性高血压,联合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CCB)与厄贝沙坦(ARB)对降压效果、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计180例。将患者按照首次就诊顺序编号,分为A、B两组各90例。A组患者CCB治疗,B组患者CCB联合ARB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降压效果、肾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收缩压、舒张压无差异(P>0.05);治疗两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血压下降幅度更大。两组患者间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24 h尿蛋白、24h尿白蛋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两周治疗后,两项指标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24 h尿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相当(P>0.05)。结论在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联合使用CCB与ARB,能提高降压效果,改善肾功能,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30.
目的:探讨维生素D联合盐酸吡格列酮干预对糖尿病肾病( DN)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0例DN患者随机分为C组(给予常规治疗)、V组(常规治疗+骨化三醇)、P组(常规治疗+盐酸吡格列酮)、V+P组(常规治疗+骨化三醇+盐酸吡格列酮),每组各40例。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的24 h尿蛋白(24hUP)、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4组患者的各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但V组、P组及V+P组的24hUP、UAER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5),且V+P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V组及P组(P<0.05),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值也显著高于C组、V组及P组(P<0.05)。 Pearson分析结果表明,DN患者的24UP、UAER与血清hs-CRP、TNF-α和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 P<0.05)。结论 DN患者可能存在微炎症状态,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肾功能有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维生素D和盐酸吡格列酮可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有效控制尿蛋白的排出,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