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9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95篇
医药卫生   359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分析对全院上报的护理安全事件中一线临床护士主动报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不良事例,找出管理中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方法:采用护理人员自愿报告法,对我院2009年和2010年发生的护理相关安全事件的资料进行收集并分析事件的类型、后果、原因、可预防性等.结果:护理人员自愿报告了191起与护理相关的安全事件,分为15类.结论:鼓励护士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能改进临床环节质量管理,强化细节管理;能有效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防范与杜绝护理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2.
《药物评价研究》2012,(1):52-52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2011年10月25日告知专业医护人员和公众,礼来公司宣布主动全球召回败血症治疗药重组人活性蛋白C(drotrecogin α,活化型)奇格瑞(Xigris),因在最近的研究中,奇格瑞对重度败血症和败血症休克患者未显示出存活收益。  相似文献   
93.
<正>为减少门诊急诊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我科自2010年起对门诊急诊输液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并采用患者参与安全管理模式,一年来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0年在我科临时输液者,按输液登记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构建具有肿瘤细胞特异靶向性的纳米给药系统,研究该纳米粒的体外抗三阴乳腺癌作用。方法 采用乳化扩散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奥拉帕尼的聚乙烯亚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I-PLGA)纳米粒,进一步用透明质酸修饰,制备靶向载药纳米粒。采用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对纳米粒的形态、粒径大小、电位及分布情况进行表征。CCK-8法检测纳米粒对MDA-MB-231细胞的毒性作用,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对目标纳米粒的靶向摄取,生物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部形态变化分析凋亡情况。结果 成功制备奥拉帕尼靶向载药纳米粒(HA-Ola-PPNPs),粒径为(166.2±0.842) nm,大小分布均匀,呈圆形或椭圆形,稳定性良好;奥拉帕尼包载于PEI-PLGA纳米粒中能够起到药物缓释作用;CCK-8实验结果显示纳米粒组均呈现出时间依赖和剂量依赖性细胞毒性,且HA-Ola-PPNPs对癌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作用;激光共聚焦结果说明了HA与CD44受体的主动靶向结合可以显著提高MDA-MB-231细胞对目标纳米粒的摄取;生物透射电镜观察显示HA-Ola-PPNPs能够有效诱导MDA-MB-231细胞发生凋亡。结论 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具有CD44受体特异性靶向的载药纳米粒,为三阴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95.
王旭初  丁华  高峰 《浙江预防医学》2011,23(6):34-34,43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种以急性弛缓性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常见病。杭州市1991年建立AFP监测系统,在以消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为目的的15岁以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中,GBS是规定的14种监测疾病之一。现就杭州市2001—2010年15岁以下人群GBS  相似文献   
96.
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评价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应用中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方法160例起搏适应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一组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简称主动固定电极组),另一组应用被动固定电极行右室心尖起搏(简称被动固定电极组),观察电极置入时间和心电图QRS波宽度,电极置入后随访观察起搏阈值、感知、阻抗,电极脱位及相关并发症。结果主动固定电极组的置入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均长于被动固定电极(26.34±6.54minvs20.86±4.32min,16.78±5.38minvs8.67±4.52min;P均<0.01)。主动固定电极组电极置入15min时较置入即刻的起搏阈值明显下降(0.76±0.21mVvs1.12±0.25mV,P<0.01)。主动固定电极组起搏的QRS波时限较被动固定电极组短(0.14±0.04msvs0.16±0.03ms,P<0.01)。术后随访1,3,6个月,两组的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均无差异,未见电极脱位等并发症。结论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应用是可行和稳定的。  相似文献   
97.
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右室间隔部起搏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54例需要安装双腔起搏器的患者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将心室起搏螺旋电极先后定位于右室心尖部及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并测试起搏参数。结果右室流出道间隔部电极定位成功率为98.15%,该部位起搏参数满足起搏要求,同时起搏的QRS波时限较心尖部变窄(130.45±18.24msvs153.11±20.10ms,P<0.001)。结论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安全性高、可行性好。  相似文献   
98.
1952年,美国医生凯格首先在诊治中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时提出,锻炼耻骨尾骨肌(以下简称PC肌)的疗法,结果他不仅治好了女性患者的尿失禁,还意外地增强了她们的性反应能力和性满意程度。他进一步研究发现,PC肌的强度与女性在性交时达到性高潮的能力有直接关系。因此提出,规律锻炼PC肌,可以帮助女性改善性生活质量。而近年的研究发现,有些男子射精力量减弱属相关肌肉特别是PC肌薄弱无力所致。这与年龄增  相似文献   
99.
目的:比较使用主动自锁托槽与被动自锁托槽正畸治疗后疼痛程度的差异。方法选取接受固定正畸治疗患者(年龄11~26岁)46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使用主动自锁托槽矫治,另一组使用被动自锁托槽矫治,通过调查表采用VAS评分表评估初戴后1w的疼痛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主动托槽组初始正畸疼痛发生率为60.8%,被动托槽组为5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托槽的类型对于患者疼痛感的影响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探讨主动参与型教学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验教学中的效果,在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9级、2010级和2011级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班学生中,以主动参与型教学方式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教学,课后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主动参与型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对该课程具体理论与应用意义的深刻理解,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并且合作、交流、自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对知识的交流。因此主动参与型教学模式是提升和促进高等医学院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