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李琳 《西北电建》2004,(3):17-21
山西大唐平旺热电机组为国内第一次将直接空冷技术运用于大型机组,本文对空冷机组作了一个简要的说明。对空冷系统的调试程序框架,进行了粗略的描述。对调试和试运过程中出现的设备问题、冲洗中的问题、凝结水的含氧超标问题、排汽装置的水位保护问题以及空冷塔排水管冰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案或建议。  相似文献   
9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麦汁、发酵液和啤酒中的嘌呤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麦汁、发酵液及成品啤酒中的嘌呤含量,分析了嘌呤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此外,还分析了不同辅料比的麦汁中嘌呤含量的差异,发酵液中含有酵母与不含有酵母时检测的差异性,以及活性碳吸附对啤酒中嘌呤含量的影响。该研究为开发低嘌呤啤酒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方法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4.
初步研究了多种吸附剂对啤酒中嘌呤类物质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100目粒度的粉末活性炭和人造沸石对啤酒中的嘌呤类物质的吸附能力很强,嘌呤类物质的含量较对照分别下降了85%和65%。吸附剂对啤酒质量影响很小,且工艺简单,投入成本低。  相似文献   
95.
以乙醇、二硫化碳和氢氧化钾为原料制得乙基黄原酸钾,乙基黄原酸钾再与6-氯嘌呤经取代,经水解制得6-巯基嘌呤。考察了乙基黄原酸钾和水的用量、温度和时间对反应的影响。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m(6-氯嘌呤)∶m(水)=1∶15,n(6-氯嘌呤)∶n(乙基黄原酸钾)=1∶1.05。收率为93.4%。该方法避免了有机溶剂及严重污染环境的五硫化二磷的使用,反应步骤少、操作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6.
巯基功能化活性炭对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及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活性炭为基体,利用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MMPS)为改性剂对其进行巯基改性,获得了新型除汞材料巯基功能化活性炭(SFAC).采用SEM-EDS、FT-IR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H成功被引入到活性炭表面.吸附等温线研究表明改性后活性炭(SFAC)的吸附容量高达472 mg/g,较原活性炭(AC)提高了近1倍.针对高酸性的PVC含汞废水环境,模拟考察了溶液酸度对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FAC在高酸[w(HCl)=31%]下,材料仍能稳定存在,并保持一定的吸附能力,表明材料有很强的耐酸性.同时开展材料对汞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研究,初步探讨Hg2+在SFAC上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97.
陈志炎 《食品与机械》2021,37(10):202-207
文章对近些年食物中嘌呤含量分布、检测方法应用、烹饪加工嘌呤降解率、低嘌呤食物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的研究。  相似文献   
98.
编辑同志:前不久我进行了体检,结果显示我的尿酸值很高。听说,尿酸值太高会引起中风,请问是这样吗?山西永济:田娥 田读者:尿酸是嘌呤的代谢物,当人体嘌呤代谢障碍或摄食含嘌呤物质太多的食品如海鲜之类时,血中尿酸水平就会升高。尿酸过高会在体内形成尿酸盐,并汇集在关节处导致功能受限和红肿热痛,这是痛风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
常见干豆类及豆制品中嘌呤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常见干豆类及豆制品中的嘌呤含量,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健康膳食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嘌呤含量,色谱柱选用Waters Atlantis T3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10.0mmol/L甲酸铵(pH3.6)和甲醇(99%∶1%),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nm。结果:不同种类干豆及豆制品中嘌呤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干豆类中嘌呤含量显著高于豆制品;干豆类中,蚕豆最高。豆制品中,豆粉最高。结论:不同种类干豆及豆制品中嘌呤含量有差别;干豆类普遍高于豆类制品。  相似文献   
100.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主要是由食物中的蛋白质和人体自身细胞代谢分解的核糖核酸,在酶的作用下分离出来的。人体内的尿酸主要来源是内源性尿酸,可以占体内总尿酸的80%左右。而来自于食物中的尿酸只占大约20%。肿瘤患者体内细胞核酸代谢旺盛,特别是一些肿瘤患者在进行放、化疗以后,由于细胞分裂可产生大量的尿酸,因此会大大增加痛风急性发作的风险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