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15篇
  免费   2480篇
  国内免费   2615篇
医药卫生   53010篇
  2024年   297篇
  2023年   1042篇
  2022年   968篇
  2021年   1087篇
  2020年   937篇
  2019年   1175篇
  2018年   577篇
  2017年   992篇
  2016年   1192篇
  2015年   1415篇
  2014年   2061篇
  2013年   2086篇
  2012年   2809篇
  2011年   3313篇
  2010年   3137篇
  2009年   3192篇
  2008年   3324篇
  2007年   3076篇
  2006年   2944篇
  2005年   3172篇
  2004年   2490篇
  2003年   2089篇
  2002年   1883篇
  2001年   1580篇
  2000年   1225篇
  1999年   1037篇
  1998年   882篇
  1997年   678篇
  1996年   626篇
  1995年   473篇
  1994年   375篇
  1993年   293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71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高血压性脑出血再出血42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影响因素、防治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17例脑出血患者的动态头颅CT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再出血发生率19.36%。发生在24h内61.90%,发生原因与基础疾病、出血部位、血肿形态等有关,再出血患者死亡率高。结论 再出血是导致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为不同类型的锁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病人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针对27例锁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采用自体髂骨植骨、髓腔再通、重建钢板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或自体髂骨植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等方法治疗。结果通过再手术,27例锁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病人骨折均愈合,肩关节功能均无明显障碍。结论对术后不愈合的锁骨骨折要根据骨折类型、部位、病人年龄等进行综合评估,制订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再手术后对病人要进行适当的外固定和功能锻炼的指导。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致兔肺组织损伤时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细胞凋亡数、Bc l-2和Bax蛋白表达,及葛根素的干预作用。方法健康家兔60只,随机分3组:A组(n=20)为假手术组,B组(n=20)为缺血再灌注组;C组(n=20)为葛根素治疗组。实验结束时,取肺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同时计算肺系数及进行肺病理学检查,应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肢体缺血4h再灌注4h肺脏细胞凋亡数及Bc 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肢体缺血4h再灌注后4h肺组织SOD、GSH-PX活性和NO含量显著下降,XOD活性和MDA含量明显增高,肺系数升高,肺组织病变明显。葛根素的干预治疗可明显缓解上述变化。假手术对照组肺脏见极少量凋亡细胞,缺血再灌注组、葛根素治疗组肺脏均可见大量凋亡细胞,但葛根素治疗组凋亡细胞数比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假手术对照组肺脏组织Bc l-2呈阳性表达,基本未见Bax蛋白表达,其余2组可见大量肺脏组织出现Bc l-2和Bax蛋白阳性表达,但葛根素治疗组肺脏的Bax蛋白阳性表达明显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少。结论家兔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抗氧化功能下降、肺脏细胞凋亡增多及Bc l-2、Bax蛋白表达上调,葛根素的干预治疗对这种肺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4.
肌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GAP-43 mRNA表达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肌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后中枢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再随机分为缺血1.5 h再灌注2 h、12 h、1 d、2 d、3 d、7 d1、4 d组(n=4),另取4只作假手术组。应用BEDERSON等神经功能评分法评定神经功能,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脑组织生长相关蛋白基因(GAP-43 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于再灌注2 h~7 d、治疗组于再灌注12 h~7 d,GAP-43 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增多(t=2.70~29.84,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GAP-43mRNA表达于再灌注2 h一过性下降,12 h和7 d明显增高(t=1.97~7.41,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恢复于再灌注7 d有显著性差异(t=2.31,P<0.05)。结论肌苷可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与神经轴突再生有关的GAP-43 mRNA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95.
氧化应激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氧化应激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IRI模型组、十三味红花丸组,采用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方法是肝左叶血管用动脉夹夹闭致缺血45 min,去除动脉夹再灌45 min.测定大鼠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谷草转氨酶(SGOT)活性.结果 肝缺血再灌注时血清SGPT、SGOT含量较对照组高(P<0.05), 十三味红花丸组SGPT高于模型组(P<0.05);肝组织MDA含量各组变化不明显;肝组织SOD活力:十三味红花丸组低于模型组,且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氧化损伤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机制,十三味红花丸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无明显保护作用,相反会引起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和海马神经元Glu、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亚单位NR1、NR2B表达的影响,探讨人参皂苷Rg2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56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除外),随机分为7组(各8只):假手术组、模型组、溶酶组(注射2.5 mL/kg的1,2-丙二醇和聚乙二醇400混合液)、人参皂苷Rg2高剂量组(注射10.0 mg/kg人参皂苷Rg2)、中剂量组(注射5.0 mg/kg人参皂苷Rg2)、低剂量组(注射2.5 mg/kg人参皂苷Rg2)、尼莫地平组(注射50μg/kg尼莫地平),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Glu、NR1、NR2免疫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大鼠海马Glu、NR1、NR2B免疫阳性神经元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增加,人参皂苷Rg2高剂量组Glu、NR1、NR2B神经元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意义(F=155.249~268.228,q=2.934~5.259,P<0.01)。人参皂苷Rg2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F=22.063,q=4.59,P<0.01)。结论人参皂苷Rg2能降低Glu、NR1、NR2B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的表达,并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997.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首发AMI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77例患者,按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ST段再抬高组(A组)和ST段无再抬高组(B组),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梗死后心绞痛及并存疾病等。结果①A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82.1%、B组81.6%(P>0.05);②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梗死后心绞痛、左室射血分值(LVEF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伴发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及吸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可作为心肌再灌注成功的一种临床表现,可作为成功、有效的再灌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研究肌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OX-2mRNA及其蛋白表达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肌苷组缺血再灌注前腹腔注射肌苷(100mg/kg),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同步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OX-2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皮质和纹状体区COX-2 mRNA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6h开始增强,12h达高峰,持续1~3d,然后逐渐降低,至14d仍高于再灌注2h水平,同一时间点皮质区高于纹状体区。肌苷组COX-2 mRNA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2h~14d较对照组显著减低(t=5.50~11.66,P〈0.01)。对照组皮质和纹状体区COX-2蛋白表达的变化趋势与COX-2 mRNA相似,但其高峰出现在24h,较COX-2 mRNA略延迟,且持续时间短,至7d已降至再灌注2h水平,同一时间点皮质区高于纹状体区。肌苷组COX-2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2h~14d较对照组显著减低(t=3.27~18.14,P〈0.01)。结论 肌苷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COX-2 mRNA及蛋白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变化。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和缺血再灌注组(n=28),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6h、12h、1d、2d、3d、7d、14d神经细胞NF-κB和IL-6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有微弱的NF-κ表达,阳性细胞为淡棕色。脑缺血再灌注6h开始,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神经细胞NF-κB表达逐渐增强,于再灌注1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IL-6表达部位和变化规律与NF-κB相似,但其表达高峰在再灌注2d。NF-κB和IL-6的表达水平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变化规律具有显著相关性(r=0.9196,P〈0.01)。结论 NF-κB和IL-6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缺血再灌注、10min缺血预处理、20min缺血预处理4组,后两组分别以缺血前短暂缺血再灌注各10min和20min作预处理。采用DiOC6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测线粒体膜电位,化学法测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TP酶活力。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状态,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此法用来探讨在急性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缺血预处理对肝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有效的缺血预处理时间。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10min缺血预处理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增高,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明显增强,ATP酶亦明显减少,而肝细胞凋亡指数则明显下降,线粒体形态表明其肿胀损伤程度亦明显减轻;20min缺血预处理组则变化不明显。提示10min缺血预处理可通过上调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线粒体膜通透性;上调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以增强肝线粒体抗氧自由基能力,减少氧自由基的合成,从而保护肝线粒体超微结构;下调ATP酶活性使ATP含量升高,电子传递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肝细胞凋亡的发生来保护肝线粒体。而20min缺血预处理则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