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19篇
  免费   2504篇
  国内免费   1338篇
医药卫生   58861篇
  2024年   453篇
  2023年   1685篇
  2022年   1345篇
  2021年   1945篇
  2020年   1972篇
  2019年   2040篇
  2018年   846篇
  2017年   1591篇
  2016年   1706篇
  2015年   1886篇
  2014年   3045篇
  2013年   3071篇
  2012年   3965篇
  2011年   4046篇
  2010年   3676篇
  2009年   3520篇
  2008年   3455篇
  2007年   2828篇
  2006年   2646篇
  2005年   2274篇
  2004年   1950篇
  2003年   1810篇
  2002年   1573篇
  2001年   1217篇
  2000年   861篇
  1999年   655篇
  1998年   530篇
  1997年   454篇
  1996年   413篇
  1995年   355篇
  1994年   303篇
  1993年   194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0 毫秒
991.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PCNL)是治疗肾结石的有效手段。手术过程中出血少.结石清除率高,对肾脏影响很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开放手术,成为肾蛄石的主要治疗方法。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科应用PCNL治疗肾结石52例,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分析经皮中心静脉插管血液透析导致感染的护理对策,为慢性肾衰竭患者感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82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1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A、B组感染率分别为39.02%、2.44%;A组导管阻塞、滑脱发生率为19.51%,B组无1例出现导管阻塞、滑脱;A、B组置管时间分别为(101.5±8.4)d、(142.5±10.2)d,B组感染率、导管阻塞及滑脱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1).结论:肾功能衰竭患者因自身机体免疫力下降及经皮中心静脉插管等原因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临床应加强护理,积极预防感染,延长置管时间,减少患者痛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调查医院分离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染色体mec基因盒的分布,为临床MRCNS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98株MRCNS,PCR检测mecA基因携带率,运用多重PCR检测SCCmec的基因型和亚型.结果 98株MRCNS中包括表皮葡萄球菌40株、溶血葡萄球菌32株、人葡萄球菌21株、科氏葡萄球菌5株;98株MRCNS经mecA基因检测均为阳性,其中40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中,SCCmecⅤ型24株占60.0%,SCCmecⅣ型9株占22.5%,SCCmecⅠ型6株占15%,1株未分型;在32株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中,SCCmecⅤ型16株占68.75%,SCCmecⅣ型10株占31.25%,包括Ⅳa型5株,Ⅳb型5株;SCCmecⅢ型6株占15.0%;21株耐甲氧西林人葡萄球菌和5株耐甲氧西林科氏葡萄球菌均为SCCmecⅣ型.结论 医院临床分离MRCNS的SCCmec型别主要以SCCmecⅤ和SCCmecⅣ为主;不同种类MRCNS所携带SCCmec的型别不同.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一步扩张法在结石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因结石所致上尿路梗阻,合并梗阻性肾积液、肾功能不全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一步扩张法( One-step)组和逐步式(Multi- step)组分别行经皮肾穿刺微造瘘引流术,每组各34例.One-step组在超声引导下一步式经皮肾穿刺微造瘘(PCN)直接穿刺引流,Multi-step组采用传统Seldinger法逐级扩张经皮肾通道实施造瘘引流.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建立经皮肾通道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One-step组手术时间、扩张次数、术中出血量均少于Multi-ste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One-step组一次穿刺置入造瘘管的成功率明显高于Multi-step组,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multi-step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肾功能明显改善,术后2周尿素氮(BUN)、血肌酐(Cr)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术后2周两组间BUN、C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一步扩张法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量少和并发症少,有助于改善梗阻性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分析经皮中心静脉插管血液透析导致感染的护理对策,为慢性肾衰竭患者感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将82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1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A、B组感染率分别为39.02%、2.44%;A组导管阻塞、滑脱发生率为19.51%,B组无1例出现导管阻塞、滑脱;A、B组置管时间分别为(101.5±8.4)d、(142.5±10.2)d,B组感染率、导管阻塞及滑脱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1).结论 肾功能衰竭患者因自身机体免疫力下降及经皮中心静脉插管等原因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临床应加强护理,积极预防感染,延长置管时间,减少患者痛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激光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接受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激光碎石术治疗的尿路结石患者12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一次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及术后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B超引导激光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患者的手术效果,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整体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并发出血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收治的7例PCNL术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肾动脉造影全部明确诊断为肾动脉出血,假性动脉瘤5例,肾动静脉瘘1例,叶间动脉损伤1例,均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成功,出血停止,保留了患肾的大部分组织和功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手术中操作程序规范,术后准确判断出血的原因并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地防治PCNL并发出血。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PCI术合并瓣膜置换术的抗血栓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冠心病患者共70例,上述患者均在我院实施经皮冠脉介入术又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在手术后拔除纵膈和心包引流管后即开始进行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长期口服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华法令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INR为1.3~1.6为标准,对照组INR以1.8~2.5为标准。2组抗凝达标后维持,并动态观察INR。结果:70例患者均参与随访。70例患者瓣膜置换术后中没有出现左心房内血栓形成,术后均无血栓形成发生。对照组患者中,7例患者发生出血,其中消化道出血患者共2例,持续性鼻出血2例,皮肤黏膜紫癜患者2例,1例患者因为脑出血而抢救无效死亡,出血发生率为20.0%;观察组患者1例患者皮肤黏膜紫癜,出血发生率为2.8%;观察组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合并瓣膜置换术的抗血栓治疗中采用小剂量华法令抗凝安全有效,不但起到抗血栓形成,还降低了出血事件发生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微波联合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208例突发性耳聋病例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100例)和微波联合针灸治疗组(108例);分别予以相应治疗。结果微波联合针灸治疗组起效时间最早为1天,有效率为98.2%;单纯药物治疗组最早起效时间为3天,有效率83.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微波联合针灸治疗突发性聋可取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波凝固术治疗深部鼻出血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与微波凝固术联合治疗深部鼻出血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者中显效54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术中视野清晰,手术方便,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1年,原出血部位无再出血。结论鼻内镜下微波凝固治疗深部鼻出血,具有视野清晰、出血部位明确、一次性止血治愈率高、术后鼻腔不用填塞、患者痛苦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