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769篇
  免费   10339篇
  国内免费   4804篇
医药卫生   293912篇
  2024年   1575篇
  2023年   5410篇
  2022年   4914篇
  2021年   7072篇
  2020年   7098篇
  2019年   7489篇
  2018年   3137篇
  2017年   6797篇
  2016年   7072篇
  2015年   7968篇
  2014年   15085篇
  2013年   14496篇
  2012年   16970篇
  2011年   18168篇
  2010年   16619篇
  2009年   15551篇
  2008年   16779篇
  2007年   16017篇
  2006年   14353篇
  2005年   15139篇
  2004年   13784篇
  2003年   14666篇
  2002年   10376篇
  2001年   8892篇
  2000年   6526篇
  1999年   4683篇
  1998年   4093篇
  1997年   3456篇
  1996年   2550篇
  1995年   1987篇
  1994年   1362篇
  1993年   864篇
  1992年   738篇
  1991年   672篇
  1990年   437篇
  1989年   465篇
  1988年   172篇
  1987年   112篇
  1986年   120篇
  1985年   103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腹腔镜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腹腔镜治疗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置管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灌洗引流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率和二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可显示出胰腺坏死部位、胰周积液范围,胰腺解剖结构,为手术方式选择、清除范围确定以及规避脏器损害均有积极意义,可提升手术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2.
16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ICU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ICU病房治疗的9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分析心理问题并实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住院情况、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DS、SAS、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 <0.05);观察组护理后生理功能、生理角色、心理健康、情感角色、躯体疼痛、活力、社会能力、总体健康评分等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心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调整心理状态,提升治疗适应性,加快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4.
目的:探讨保肝药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化疗致肝损伤中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初治使用阿糖胞苷联合伊达比星(AI)方案化疗的初诊患者。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和化疗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根据使用保肝药的数量,分为4组(对照组,1组,2组,3组),比较各组肝损伤发生率。根据使用保肝药的品种,将每组分为若干个亚组,比较各亚组肝损伤发生率。结果:对照组、1组、2组、3组比较,肝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以及用药种类与肝损伤的的发生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预防性使用保肝药物并未减少接受AI方案化疗的初治AML患者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5.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对于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诊治的AP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双模拟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记录外周血NK细胞和TNF、内源性SS的变化,分析近期疗效与预后。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高于对照组(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外周血NK细胞比例明显增加,TNF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外周血NK细胞比例(49.85%±4.26%)高于对照组(36.89%±4.12%),TNF水平[(8.36±4.25)ng·mL~(-1)]低于对照组[(18.63±4.59)ng·mL~(-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SS水平为(16.44±4.33)pg·mL~(-1)和(34 25±3.78)pg·mL~(-1),分别低于治疗前的(68.22±3.13)pg·mL~(-1)和(68.14±4.09)pg·mL~(-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S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与28 d病死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辅助治疗AP患者能有效抑制外周血TNF与内源性SS的表达,增加NK细胞比例,从而提高治疗疗效,促进患者康复,降低病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6.
167.
目的研究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急性脊柱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患者69例进行研究讨论,对所有患者采取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优良率为89.8%,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的比治疗前的要好,P <0.05。结论对于急性脊柱损伤的患者,采取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进行治疗,不但治疗的效果较好,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在今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8.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计90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特布他林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气指标。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与对照组患者pH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联合组患者的PaO2与PaCO2等数据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中,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9.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与奥曲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免疫功能水平影响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曲肽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体温、尿淀粉酶、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gA、IgM、IgG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gG水平高于对照组,但IgA、IgM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ET、HLA-DR、HSP70、PAF、ICAM-1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LA-DR水平高于对照组,ET、HSP70、PAF、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5.77%,对照组为19.2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有效控制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患者血清中ET、PAF、ICAM-1的表达,且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0.
目的建立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D)抑制剂筛选体系。方法应用理化法,测定体外XOD活性、血尿酸、血清XOD活性、组织XOD活性及肝肾功能有关血液指标;病理分析肝脏肾脏的损伤情况。结果选择牛奶来源XOD 3 U·L~(-1),黄嘌呤(Xanthine, XA) 50μmol·L~(-1),37℃,pH 7.4, 20 min为XOD抑制剂体外高通量筛选的最适条件。单次灌胃次黄嘌呤联合皮下注射氧嗪酸钾诱导ICR小鼠,血尿酸水平一过性升高;以血尿酸变化曲线和血尿酸-时间曲线下面积评价急性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ICR小鼠连续皮下注射氧嗪酸钾血尿酸平稳升高,成模率约70%;以血尿酸水平评价慢性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上述2种模型动物的血清和组织XOD活性均未见明显变化,肝脏肾脏均未见明显损伤。结论 XOD抑制剂体外筛选方法与急性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慢性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等体内实验方法相互验证,形成基于分子靶点XOD的抗高尿酸血症药物研发的实验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