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86篇
  免费   753篇
  国内免费   281篇
医药卫生   12920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527篇
  2022年   433篇
  2021年   520篇
  2020年   484篇
  2019年   477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348篇
  2016年   359篇
  2015年   366篇
  2014年   706篇
  2013年   671篇
  2012年   859篇
  2011年   844篇
  2010年   773篇
  2009年   675篇
  2008年   685篇
  2007年   638篇
  2006年   547篇
  2005年   580篇
  2004年   465篇
  2003年   400篇
  2002年   301篇
  2001年   293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全雄激素阻断是前列腺癌(PCa)治疗的重要手段。虽然已发现一些蛋白分子涉及雄激素的调节[1] ,但其分子机理尚不清楚。我们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人PCa全雄激素阻断前后Bcl 2和Bcl XL 蛋白的表达,探讨PCa发生发展的分子机理。材料与方法 4 2例局限性PCa患者。全雄激素阻断治疗采用抑那通或诺雷德皮下注射加口服Flutamide 3个月,然后患者接受PCa根治术。PCa标本分别经穿刺活检和根治术标本取得,10 %福尔马林固定后石蜡包埋,病理证实。Bcl 2和Bcl XL 蛋白单克隆抗体(1/ 2 0 0 )和试剂盒购于SantaCruzInc。显微镜下,细胞着色棕黄…  相似文献   
62.
前列腺癌去势术前后雄性激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前列腺癌去势术前后雄性激素的变化。 方法 :16例前列腺癌病人在手术前后分别采集血清样本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睾酮 (T)、游离睾酮 (FT)、双氢睾酮 (DHT)的含量 ,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手术前后 ,血清中T、FT、DHT浓度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手术后分别下降 92 .2 7%、92 .2 6%、5 8.3 6% ,以T、FT下降为主。根据 2次测定的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 ,P <0 .0 0 1。 结论 :去势术后 ,去除了血清中绝大部分T、FT ,而DHT仅下降5 8.3 6% ,应当继续使用雄性激素受体竞争剂 ,阻止残存的雄性激素作用  相似文献   
63.
近年来,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症的关系也逐渐受到重视。临床上前列腺癌多为60岁以上老年人,病程相对较长,伴有血尿、下腹痛比率较高。直肠指诊:前列腺癌多为坚硬结节,前列腺增生症表面多光滑、质韧、有弹性。9例前列腺癌和168例前列腺增生症中上,前者伴有腺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发生率和程度均较后者显著,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组织内多有增生的结节状改变,有的结节内可有部分癌变组织或正常前列腺组织,说明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症有一定的形态学联系。因前列腺增生受压于包膜下外周区域的萎缩腺组织未被切除时,可使前列腺增生复发或癌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4.
异黄酮对PC-3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 通过观察染料木素 (genistein,GS)、大豆甙元 (daidzein,DA)和黄豆黄素(glycitein,GL)对前列腺癌细胞 (PC- 3 )凋亡的影响 ,探讨通过膳食途径预防前列腺癌发生危险性的可行性。方法 : 将 PC- 3细胞在 RPMI1 6 4 0培养液 (含 1 0 %小牛血清 )中采用开放式单层贴壁培养。实验设溶剂对照及三种受试物各三个剂量组 ,采用流式细胞术 ,DNA凋亡片段凝胶电泳和细胞 HE染色法分析三种常见异黄酮类物质对 PC- 3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 与对照组相比 ,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 ,5 0μ mol/L GS、75μ mol/L DA和 75μ mol/L GL对 PC- 3细胞处理 72 h,二倍体细胞 (G1期细胞 )相对减少 ,亚二倍体细胞峰 (即细胞凋亡率 )逐渐增多 ,即凋亡细胞比例逐渐增多 ;DNA凋亡片段凝胶电泳和细胞苏木素染色结果也显示 ,三种受试物能够诱导 PC- 3细胞凋亡 ,且这种作用存在剂量 -效应关系。结论 : 异黄酮类化合物染料木素、大豆甙元和黄豆黄素均具有诱导 PC- 3细胞凋亡的作用 ,这一结果提示 ,该类物质是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的。  相似文献   
65.
前列腺癌组织中性激素受体表达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定性分析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为激素治疗PCa和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DAKO Envision二步法,分析30例BPH与32例PCa标本中AR、ER、PR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AR、ER、PR阳性数BPH组分别为22、10、6例;PCa组分别为18、14、2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随访30例PCa患者术后的生存期表明:AR表达阳性者平均生存时间为6.41年,AR阴性者为4.28年,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H和PCa患者在性激素受体表达上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Ca患者中AR表达阳性者平均生存时间长于AR阴性者,后者的预后较差,对AR阴性者行激素治疗效果不确定。  相似文献   
66.
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裸鼠胫骨部骨肿瘤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裸鼠前列腺癌骨转移模型,观察肿瘤局部生长和远处转移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9只6周龄雄性BALB/C裸鼠麻醉后,将前肢及左后肢固定,以1 m l TB针筒-29G针头从胫骨头关节窝,刺入骨髓腔缓缓注入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悬液30μl(约5×106个细胞)至骨髓腔,以建立前列腺癌骨转移模型。观察裸鼠生命体征变化。于濒死状态下处死,取右后肢及其附近淋巴结、肺脏和肝脏等标本,用40 m l/L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苏木精-伊红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9只裸鼠中有6只模型建立成功。接种后平均48 d裸鼠出现跛行现象,右后肢胫骨部可触及米粒大小的包块,质硬,进一步发展至小鼠行走障碍。55 d后出现恶病质,解剖后发现右后肢胫骨部骨质疏松,局部有“腐肉”样组织突出髓腔,填塞肌肉间隙,病理证实为肿瘤组织。肝脏泛黄、被膜皱缩,镜下呈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理改变。结论:胫骨内注射细胞悬液制作裸鼠前列腺癌骨转移模型较好地模拟了人前列腺癌在骨骼微环境中的生长及转归情况,是研究前列腺肿瘤骨转移的适宜模型。  相似文献   
67.
前列腺癌诊断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诊断13例前例腺癌的体会,认为结合应用经直肠指检,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测定,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榆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8.
大豆提取物染料木黄酮对前列腺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提取物染料木黄酮可能是前列腺癌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前列腺癌的多个细胞系具有明确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机制可能是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亦可能是影响了雄激素作用,或抑制了5α-还原酶,现研究集中于动物模型实验以进一步证实其对前列腺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特异抗原移行区密度(PSAT)作为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前列腺癌患者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30例、健康志愿者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PSA并计算PSAD、PSAT,比较3组间的变化情况。结果:前列腺增生组PSA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PSA、PSAD、PSAT均升高,与对照组及前列腺增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SA作为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有重要临床价值,但单纯测定血PSA含量有时不易区分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PSAD、PSAT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中优于PSA。  相似文献   
70.
3H-胸苷酸掺入法对选择前列腺癌化疗方案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选择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HRPC)的化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3H-胸苷酸(3H-TdR)掺入法检测了20例HRPC细胞对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HRPC对单药的体外敏感性依次为足叶乙苷(VP16)>阿霉素(ADM)、5-氟尿嘧啶(5-FU)、雌二醇氮芥(EMP)>长春花碱(VLB)>顺铂(DDP);二药联合可使敏感性进一步提高,依次为EMP加VP1 6、5-FU加ADM>EMP加VLB>5-FU加DDP三药联用抑瘤作用更强,EMP加VLB加APM、5 FU加ADM加DDP>EMP加VLB加DDP.结论3H-TdR掺入法有助于化疗方案的选择,对HRPC以联合化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