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4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工业技术   381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杨明  钟毅 《云南冶金》2006,35(4):53-57
综述了晶粒细化剂的发展及历史,细化剂的细化机理和各种细化剂的比较。并着重介绍了新一代的AlTiC晶粒细化剂。  相似文献   
102.
研究环保型稀土铝熔荆的除镁、除气及晶粒细化效果,试验表明环保型稀土铝熔荆在740℃具有高效的除镁效果;在700℃时可使100g铝液中的氢含量只有0.08mL;当加入量为铝液的1.5%可获得细小等轴晶的良好铸造组织。  相似文献   
103.
根据RH精炼处理对过程控制的要求,建立了RH温度与合金最小成本模型。该模型具有以下功能:(1)实时计算钢水温度的不断变化,并预报未来时刻钢水的温度;(2)计算达到目标成分需要投入的合金组合、合金数量。该模型在宝钢2号RH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04.
为研究化学晶粒细化法对半固态Al-Si合金流变行为的影响,分别添加了Al-5Ti-B、K2TiF6、K2TiF6 石墨以及K2TiF6 Ti细化剂,在合金固化过程中利用Couette同轴圆筒式黏度计测量其表观黏度的变化,并观测不同固相分数试样微观组织.研究表明,化学晶粒细化法大大减小了半固态Al-Si合金的表观黏度,Al-5Ti-B细化效果好于K2TiF6,石墨或Ti和K2TiF6的组合较单一的K2TiF6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5.
铜回转式阳极炉燃煤工艺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新建的2台350t回转式阳极炉进行以粉煤作为燃料的工艺技术开发情况,提出了铜火法精炼回转式阳极炉用粉煤作燃料在工艺和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对比分析了燃煤回转式阳极炉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6.
介绍了涟钢-炼钢厂技术改造后使用“三位一体”生产45^#优质碳素圆钢的生产工艺。通过出钢过程利用合成渣洗脱氧脱硫及优化连铸工艺参数,生产出了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碳素圆钢。  相似文献   
107.
紫金山铜矿万吨级湿法炼铜厂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玮  陈波 《铜业工程》2005,(1):31-34
介绍了福建紫金山铜矿万吨级湿法炼铜厂建设的项目背景及湿法炼铜厂的设计情况,探讨了工厂设计及运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8.
分析了韶关冶炼厂锌精馏过程中铅塔冷凝器实际冷凝能力不足,冲顶事故时有发生的原因,并对二系统1#铅塔冷凝器散热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除顶部壁面处于良好的工作状况外,冷凝器各竖壁面的温度沿高度方向的变化显著,温差较大;在同一高度处,冷凝器北壁面温度明显高于东、西两侧壁面温度。  相似文献   
109.
介绍了新疆八一钢铁集团公司转炉炼钢厂设备冷却水的历史与现状,对LF-25t钢包精炼炉设备冷却水系统原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实施设计改造。改造后满足了精炼炉设备冷却的要求,节约了水资源,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0.
描述了稀土矿湿法生产过程中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规律,并对四川省冕宁稀土矿湿法分离工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稀土湿法冶炼过程中大部分放射性钍富集在废渣和产品中,仅有1.03%的钍粉尘排入大气,0.27%的放射性钍进入废水。对排入环境中的气载和液载放射性钍的辐射剂量进行了计算,其结果分别为6.02×10-2 mSv·a-1、1.43×10-2 mSv·a-1,该值低于公众个人剂量基本限值(1mSv·a-1),工作人员个人最大有效剂量为7.67×10-2 mSv·a-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