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了具有可见光响应活性的硅藻土/g-C3N4复合光催化材料。利用TG、XRD、FE-SEM、HR-TEM、FT-IR、XPS、UV-Vis-DRS 和 PL谱等手段对其物相组成、形貌和光吸收特性进行表征。以RhB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评价催化剂的活性。光催化结果表明, 2.32wt%硅藻土/g-C3N4复合材料对RhB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光催化降解的速率常数是纯g-C3N4的1.9倍。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 ·O2-是RhB在硅藻土/g-C3N4复合材料上光催化降解的主要活性物种。光催化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硅藻土和g-C3N4之间静电作用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在g-C3N4表面的迁移, 进而提高g-C3N4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2.
双氧/硫杂卟啉及紫菜嗪的结构和构象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方便今后研究氧/硫杂卟啉和双氧/硫杂紫菜嗪的内氢迁移反应,首先必须确定各反应物、产物稳定构象的结构,故本文采用B3LYP/6-31G**法在Gaussian 03程序下,优化双氧/硫杂卟啉和相庆的双氧/硫杂紫菜嗪的稳定构象,并分析其结构特点.计算结果表明,芳香性与各体系构象稳定性密切相关,但并不是决定构象稳定性的唯一因素;在中心空穴较小的紫菜嗪体系中,空间位阻,静电作用才是影响构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3.
十二叔胺系列捕收剂对石英的浮选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4种十二取代叔胺(DRN、DEN、DPN和DBN)对石英的浮选行为, 结果显示4种叔胺中DRN、DEN和DPN对石英的浮选性能都较好, 浮选回收率均能达到90%以上, DBN的回收率较低。红外光谱和表面动电位研究结果表明, 石英的表面主要带负电, 矿物表面的羟基电离是其表面荷电的主要原因。4种叔胺与石英表面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静电作用。与叔胺作用后, 石英的动电位值显著增加。氮原子上连接的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导致了DRN、DEN、DPN和DBN的浮选能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4.
蛋白质聚集体对膜污染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詹劲  刘铮 《化工学报》2005,56(8):1530-1535
BSA在溶液中存在少量二聚体,这对BSA的吸附和膜污染过程有很大影响.实验结果显示,BSA可以通过分子间二硫键在膜表面形成聚集体.通过加入还原性试剂DTT(二硫苏糖醇)可减少二聚体的形成,从而达到降低膜污染的目的.通过丙烯酸改性膜分离过程,说明静电作用也是BSA污染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这些结果有助于阐明蛋白质对膜的污染机理,为解决膜污染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5.
崔秋艳  崔顺霞  白宝亮 《广东化工》2012,39(18):173-175
文章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通过静电作用在载玻片上制备单层膜;然后通过化学吸附或离子交换的作用除去污水中的铬(VI)。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膜在载玻片的形状及结构,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膜进行了表征,以及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46.
雾化质量是影响喷射成形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静电作用能有效地提高雾化质量。将静电作用应用到喷射成形工艺过程中,建立了电场作用下气体流场的模型,对喷射成形工艺中静电作用下气体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在静电作用下雾化区域的压强分布更加均匀、集中,速度由300 m/s提高到700 m/s,从而有效地改善了雾化效果,提高了雾化质量。  相似文献   
47.
离子棒静电水处理器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竹  陆柱 《化学清洗》1998,14(1):1-5,9
离子棒是一种利用静电作用的新型水处理设备。对离子棒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在模拟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对该设备的阻垢、缓蚀及杀菌性能进行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该设备具有良好的阻垢、杀菌效果,并具有一定的缓蚀作用,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8.
离子棒是一种利用静电作用的新型水处理设备对离子棒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在模拟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对该设备的阻垢、缓蚀及杀菌性能进行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该设备具有良好的阻垢、杀菌效果,并具有一定的缓蚀作用,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9.
着重考虑纳米颗粒电性质对气泡附近颗粒动力学的影响.在传统的郎之万方程的基础上,添加了颗粒气泡的静电作用以及颗粒扩散电层变形的效应.对典型的运动状态进行深入的探讨,分别考察了低电势颗粒和高电势颗粒在气泡附近的运动状态,得到部分情况下具有普遍意义的动力学表达式.结论具有定性分析纳米颗粒与气泡碰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0.
陆原 《油田化学》2023,40(4):709-715
为分析杀菌剂在采出液环境中于垢层存在条件下的渗透性能及对应的渗透机理,以聚六亚甲基单胍盐酸 盐(简称单胍)与戊二醛为代表,在现场垢层条件下研究两种药剂在水中的渗透性能。通过氮气吸附-脱附法表 征垢样的孔径分布,并通过动态光散射方法分析垢层在3.5% NaCl 溶液中的截面荷电情况。分别在506.7 nm与 232.2 nm处建立单胍和戊二醛在3.5% NaCl溶液中的标准曲线。利用自建渗透装置和吸光度-浓度标准曲线,通 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监测单胍与戊二醛在不同渗透时间下的渗透行为。结果表明,现场两种垢样主要由碳 酸钙与硫酸钡组成,平均孔径分别为0.43、0.27 μm;其Zeta 电位均随溶液pH值的增加呈现由正变负的趋势,等电 点分别为4.14 与4.56。两种垢样浸入NaCl 溶液后,界面呈负电性,Zeta 电位分别为-6.56、-5.14 mV。在25 ℃ 下,历经15 d 的渗透监测,单胍呈现先慢后快的渗透行为,最高渗透比例为17.70%;戊二醛则表现出先快后慢的 渗透行为,最高渗透比例为38.75%。垢样孔径直接影响杀菌剂的渗透总量,但不改变其渗透规律。与垢层间的 静电作用导致单胍的早期慢渗透;而物理筛分效应决定戊二醛的渗透量。研究结果为现场杀菌剂的筛选及其与 其他药剂的协同配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