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3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512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77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长度差异较大的纤维混纺的传统工艺一般需要在毛型或棉型系统上分别加工和纺纱,或将长纤维切断,混纺较难,资源浪费严重。本论文通过改造细纱牵伸区,辅助以错位纺技术对长度差异比较大的牦牛绒与棉纤维粗纱条进行混纺。通过实验,本次改造明显改善纱线表面性能,并且实现了在细纱机上一步纺出牦牛绒/棉混纺高支纱线。  相似文献   
52.
研究了木棉/棉环锭纺混纺工艺,成功纺制出了混纺比达50%的木棉/棉混纺纱线并对纱线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对比了不同的混纺比对纱线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毛羽以及条干均匀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探究了利用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纺制高支纯亚麻纱.通过改造多功能纺纱小样机以实现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并对雨露沤麻过后的亚麻纤维进行化学脱胶和剪切处理,以70/30的比例和水溶性维纶短纤维混合制条做成粗纱后,在细纱机上纺制了嵌入式亚麻水溶性维纶复合纱,通过对成纱的强伸性、毛羽、条干均匀度的测试与比较进行了纺纱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纺制20.7 tex亚麻水溶性维纶嵌入式复合纱的工艺最佳值为捻系数420、长丝预加张力7.5 cN、长丝与长丝间距8 mm、长丝与粗纱间距1.5 mm;经优化工艺试纺的20.7 tex亚麻水溶性维纶嵌入式复合纱,经退维处理后的纱线细度为8.9 tex;亚麻水溶性维纶嵌入式复合纱结构稳定、强力较高、条干均匀、毛羽少,为开发高档亚麻类面料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4.
本文针对在线检测中出现的纱线不匀问题,通过RS-232C串口通讯,设计了上位机与欧姆龙PLC-CJIM(CPU21)之间的数据通信,采用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功能强大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Basic,编写了上位机程序,而无需在PLC中编写任何程序,可以在线获得纱线的检测数据,及时反映纱线的不匀.  相似文献   
55.
通过花式捻线方法将中空涤纶、不锈钢长丝和竹炭纤维三种功能性纤维并捻获得复合纱线,利用纱线强度、毛羽和实际捻度测试,得到最佳的纱线纺制参数。并采用最佳工艺参数纺制的包绕纱线进行平纹织物织造,对其织物透湿性、远红外发射率以及保温性能进行测试表征,最终制备一种可用于防寒服的新型保温透湿织物。结果表明,缠绕捻度为上捻度200,下捻度0时,纺制的包芯纱具有最佳捻度。中空涤纶/不锈钢/竹炭织物透湿率为5 184g/(m2·24h),达到透湿织物透湿要求的2倍以上。一至四层织物的远红外发射率均在70%及以上,符合远红外发射率具有功能性结果的范围。织物克罗值达到7.355clo,高于极低温作业穿着克罗值51.6%,可满足极低温环境下的织物保温要求。织物保温率为62.43%,相比于棉、毛等传统纺织原料,织物保温率可以提升2倍以上。  相似文献   
56.
选择不同捻系数的同种Sirofil纱作试样,通过强伸试验,得出了在临界捻系数时纱线具有最高拉伸强力的结果。耐磨性试验初步表明了Sirofil纱的耐磨性优于全毛股线和全毛单纱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介绍了钢领、钢丝圈的选择及配合,以及它们对纱线毛羽和断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介绍了所研制的精密张力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实时中断技术。经实际运行证明,所采用的实时中断技术准确、可靠,能够保证复合材料制品缠绕中纱线张力的精密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59.
根据纱线结构形态特征,采用圆柱体结构来模拟纱线.借助NURBS曲线的可控性,建立纬编针织物三维线圈结构模型.利用Visual C++和OpenGL开发工具模拟仿真纬编针织物线圈结构,同时对线圈模型进行光照、材质、纹理结构的处理,开发仿真程序,实现了纬编针织物的三维仿真.由得到的效果图可以看出,OpenGL仿真结果与实际线圈结构十分相似,具有良好的真实感.  相似文献   
60.
采用离散小波变换与快速傅立叶变换相结合的方法,先对纱线信号进行小波分解,再对各子带信号作快速傅立叶变换,从而得到各子带信号的频谱。截取相应频段,并在同一图形上显示,然后将各频率成分转换成相应的各波长分量,得到纱线波谱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