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78篇
  免费   1332篇
  国内免费   914篇
医药卫生   31824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546篇
  2021年   858篇
  2020年   760篇
  2019年   535篇
  2018年   653篇
  2017年   647篇
  2016年   759篇
  2015年   965篇
  2014年   2275篇
  2013年   2023篇
  2012年   2034篇
  2011年   2100篇
  2010年   1752篇
  2009年   1819篇
  2008年   1863篇
  2007年   1832篇
  2006年   1722篇
  2005年   1402篇
  2004年   1150篇
  2003年   980篇
  2002年   765篇
  2001年   670篇
  2000年   567篇
  1999年   407篇
  1998年   352篇
  1997年   311篇
  1996年   218篇
  1995年   235篇
  1994年   204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81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47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25篇
  1977年   28篇
  1975年   18篇
  1973年   16篇
  1972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Results of 203 patients who underwent first pass radionuclide angiography (FP) and quantitative equilibrium radionuclide ventriculography (qERNV) were stored in a data base system and evaluated statistically. Eighty eight of these patients also underwent exercise equilibrium radionuclide ventriculography (E-qERNV).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without previous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evaluation of global and regional ejection fraction (gEF, rEF) at rest revealed a poor sensitivity of 64%, the specificity was about 71% (qERNV). FP at rest revealed similar values of sensitivity (69%) and specificity (83%). Additional assessment of stress induced changes of gEF, significantly (P<0.05) improved sensitivity of qERNV in CAD patients without a history of previous MI to 84% (specificity 86%). In patients with one previous MI, however, similar values of sensitivity were found (RFP: 87%, R-qERNV: 84%, E-qERNV: 93%). In patients with several MI's, sensitivity was above 90% at rest and during exercise (R-FP: 96%, R-qERNV: 93%, E-qERNV: 100%).  相似文献   
82.
目的:对PTCA合并支架植入术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方式进行恢复效果观察对比.方法:把接受PTCA及支架植入术的180例患者分成两组,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另一组则改变患者体位及缩短患者的绝对卧床时间,进行护理对比.结果:两组患者身体恢复情况有显著差异.结论:及早改变PTCA及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的体位,伤口及体力恢复快,减少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患者的身心健康得到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探讨建立快速、稳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符合临床干预治疗的动物模型方法。方法将小型猪4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8头分别开胸手术,游离搔刮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外膜并按组包裹含不同剂量白介素-1β(IL-1β)纸巾,IL-1β含量依次为0、3.0、4.5、6.0、7.5μg。术后2周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局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情况,处死动物,对包裹纸巾的冠状动脉血管段行病理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见各组冠状动脉管腔平均狭窄程度依IL-1β剂量分别为0、20.61%、39.58%、77.34%、93.79%。IL-1β剂量7.5μg组中2头猪前降支100%狭窄,1头于术后11d死亡未作造影。组织病理学检查见含IL-1β纸巾包裹的冠状动脉血管内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炎性细胞浸润、管腔缩小,增生的血管内膜内可见少量血管平滑肌细胞;不含IL-1β纸巾包裹的冠状动脉血管内膜和中膜无增生,管腔无变化。结论采用游离搔刮小型猪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外膜并包裹含IL-1β6.0μg的纸巾,2周内可建立起稳定、可靠、狭窄程度符合临床冠心病干预治疗的实验研究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变化及血脂康的干预情况。方法69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29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Hs-CRP、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另3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心肌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血脂康治疗2周,能明显下调ACS患者的Hs-CRP水平。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ACS的发生、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脂康的抗炎作用在ACS的早期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超声刀直接处理胆囊动脉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7月至2002年12月采用超声刀直接凝固切断胆囊动脉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00例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术中或术后胆囊动脉残端出血;病理切片镜下见超声刀的热作用足以使胆囊动脉壁组织发生变性,管腔闭塞.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超声刀直接处理胆囊动脉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7.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伪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伪影表现和成因,提高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质量和诊断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失败及假狭窄诊断的38例图像,以DSA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上述病例中的伪影及假狭窄的CT表现。结果:伪影分为呼吸伪影、心律不齐伪影、冠状动脉搏动伪影、上腔静脉高浓度造影剂产生假斑块伪影、冠状动脉重度钙化产生的伪影,上述各种伪影均具有独特的影像特征。结论:准确分析CT冠状动脉成像伪影的影像表现及成因,对提高CT成像质量,减少诊断失误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8.
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观察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 ,以探讨凝血系统的变化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10 0例冠心病患者血浆D 二聚体、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 0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含量 ,并与4 4例健康人比较。结果发现 ,冠心病患者血浆D 二聚体、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 0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指标变化明显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P <0 .0 1)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 0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P <0 .0 5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 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D 二聚体水平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 <0 .0 5 )。结果提示 ,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 ,表现为继发性纤溶亢进 ,血小板活性增加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且与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9.
冠心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酶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及其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6例和非冠心病组62例,用乙酸苯酯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两组血脂、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中对氧磷酶1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分别为113±64μkat/L和43.8±8.2 kU/L,均较对照组降低(134±72μkat/L和63.4±5.7 kU/L)(P<0.05);而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升高(9.4±1.8μmol/L比4.1±0.5μmol/L,P<0.01)。对氧磷酶1活性与高密度脂蛋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呈正相关,与丙二醛水平呈负相关。冠状动脉狭窄者对氧磷酶1活性较无狭窄者明显减低(P<0.001),2、3支血管病变者较1支血管病变者对氧磷酶1活性降低(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降低,低对氧磷酶1活性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0.
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患者再手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患者再手术的原因、手术方式及其相关问题。方法:我院2002年7月~2003年12月对40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术后疗效不佳或症状复发的患者进行了后路多节段(5个或以上)减压手术。根据其手术治疗方式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再手术原因,并进行术后疗效评价。结果:经前路手术者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1)伴有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因素时,只选择部分压迫重的节段行减压融合15例;(2)经前路多节段(≥3个节段)减压融合后,相邻节段继续退变,出现新的脊髓压迫表现及椎间不稳定9例;(3)伴有OPLL时,行部分节段前路减压融合后,病变呈进展表现,产生或加重对脊髓的压迫8例。经后路手术者再手术的原因为:(1)后路减压节段不够5例(包括1例前后路联合手术者);(2)后路减压不充分3例。再手术后随访1.3~2.7年,平均2.1年,所有患者脊髓功能获得一定的提高,JOA评分改善率为51.3%。结论:颈椎病伴椎管狭窄病例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椎管狭窄因素仍然存在,经后路多节段(5个或以上)减压手术治疗可彻底去除颈椎管狭窄因素,有效解除脊髓前、后方所受的压迫,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