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78篇
  免费   1512篇
  国内免费   1440篇
医药卫生   33130篇
  2024年   175篇
  2023年   618篇
  2022年   491篇
  2021年   650篇
  2020年   618篇
  2019年   815篇
  2018年   367篇
  2017年   714篇
  2016年   816篇
  2015年   856篇
  2014年   1358篇
  2013年   1263篇
  2012年   1662篇
  2011年   1897篇
  2010年   1801篇
  2009年   1813篇
  2008年   1812篇
  2007年   1775篇
  2006年   1689篇
  2005年   1699篇
  2004年   1558篇
  2003年   1379篇
  2002年   1216篇
  2001年   1110篇
  2000年   847篇
  1999年   717篇
  1998年   618篇
  1997年   534篇
  1996年   427篇
  1995年   396篇
  1994年   348篇
  1993年   205篇
  1992年   200篇
  1991年   174篇
  1990年   167篇
  1989年   152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索应用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具体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作为分析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抗病毒方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口腔溃疡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和退烧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以产生显著的疗效,能有效促进患儿尽快康复,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研究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优势,为未来进一步提高结核病检出率奠定基础。方法 138例患者,分别接受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与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特异度;不同结核病患者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准确率。结果 138例患者,病理确诊结核病42例,非结核病96例。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为85.71%(36/42)、特异度为90.63%(87/96),均高于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的66.67%(28/42)、80.21%(77/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患者27例,肺外结核患者15例。肺外结核患者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准确率为100.00%,高于肺结核患者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方法满足结核病临床诊断的需求,该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并且还具有操作步骤简单、结果精准等优点,能够减少误诊、漏诊等情况发生,为结核病的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奠定基础,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是IRFs家族一员,经一系列信号转导作用发挥转录激活或阻遏,调节干扰素的表达、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及活性,参与免疫调控。IRF4与白细胞介素、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活化T细胞核因子等细胞因子相互作用调节T细胞分化,形成复杂的平衡网络调控系统,平衡网络遭到破坏则免疫功能紊乱,并诱发免疫性疾病,如哮喘、炎症性肠病、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正在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诱导蛋白30(IFI 30)、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9年5月手术切除的103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瘤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FI 30、PD-L1表达情况。随访24个月,记录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 胶质瘤组织IFI 30、PD-L1高表达率[分别为70.87%(73/103)、68.93%(71/103)]明显高于瘤旁组织[分别为19.42%(20/103)、21.36%(22/103);P<0.001]。胶质瘤组织IFI 30表达水平与PD-L1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83,P<0.05)。随访24个月,生存75例,死亡2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FI 30高表达、PD-L1高表达是增加病人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IFI 30高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64.52%)和2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65.56%)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分别为82.25%、89.45%;P<0.05)。PD-L1高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61.78%)和2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60.14%)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分别为88.52%、79.86%;P<0.05)。结论 人脑胶质瘤组织IFI 30、PD-L1呈高表达,与病人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干扰素γ(IFN-γ)联合肝素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肺功能指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彭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IP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激素治疗,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每日1次;研究组接受IFN-γ联合肝素治疗,使用德国百瑞高效雾化吸入机进行雾化吸入肝素治疗,每次30 mg,每日1次,再接受IFN-γ皮下注射,每次200万U,每日1次。两组治疗均为期1个月。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及凝血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症状好转率分别为60.0%(24/40)、67.5%(27/40)、70.0%(2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5%(13/40)、30.0%(12/40)、37.5%(1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肺总量及一氧化碳弥散量高于较对照组[(63±11)%比(58±9)%,(49±8)%比(4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5.76±1.08)g/L比(5.82±1.04)g/L,(0.31±0.16)mg/L比(0.58±0.1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FN-γ联合肝素治疗IDF能有效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改善其肺功能及凝血功能,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观察肠炎1号中药液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武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于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肠炎1号中药液。治疗后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疗效。检测并比较患者外周血清中T细胞相关炎性反应递质的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分布面积。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42.86%,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7(IL-4)和IL-4和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IL-17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降低,IFN-γ/IL-4和IL-17/IL-10的比值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降幅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NLRP-6、Caspase-1、IL-18基因降低,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炎1号中药液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能够促使T细胞Th1/Th2及Th17/Treg介导炎性反应递质朝炎性抑制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9.
郭敏  李晨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9):1598-1600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超高频电波刀(LEEP)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重型宫颈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遂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HPV感染重型宫颈病变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联合组(40例)和LEEP组(40例)。LEEP组接受LEEP切除术治疗,联合组接受LEEP切除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记录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和阴道出血时间;记录两组术后3、6个月复发率和HPV转阴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LEEP组(80.00%),创面愈合时间、阴道出血时间短于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复发率低于LEEP组,术后3、6个月联合组HPV转阴率高于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LEEP治疗HPV感染重型宫颈病变的效果显著,能提高HPV转阴率,降低复发率,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肖敏  蒋利萍 《免疫学杂志》2020,36(7):606-611
目的本研究纳入1例8月龄时发生播散性卡介苗病的女性患儿,旨在探讨IFNGR1缺陷病的临床及分子特征。方法总结1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IFNGR1部分缺陷病患儿临床资料,Q-RT-PCR检测IL-12-IFN-γ轴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PHA刺激的T细胞表面IFNGR1蛋白表达,Sanger测序法分析IFNGR1基因。结果患儿常规免疫功能无异常。患儿抗凝血经BCG+rhIFN-γ同时刺激后IL-12B的表达水平比单独使用BCG刺激略有增加(P0.05),但较健康对照显著降低(P0.05);IFNGR1蛋白表达高于健康对照。基因测序发现患儿IFNGR1第6外显子存在c.819_822del4(p.N274Hfs*2)杂合突变,父母均无此突变。结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IFNGR1基因部分缺陷病极为罕见,易发生播散性分枝杆菌感染,应尽早检测IL-12-IFN-γ轴功能、相关蛋白表达并行基因分析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