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90篇
  免费   5761篇
  国内免费   2490篇
医药卫生   88341篇
  2023年   1118篇
  2022年   1838篇
  2021年   3187篇
  2020年   2554篇
  2019年   2589篇
  2018年   2619篇
  2017年   2566篇
  2016年   2461篇
  2015年   2608篇
  2014年   4604篇
  2013年   5197篇
  2012年   4472篇
  2011年   5052篇
  2010年   4067篇
  2009年   3955篇
  2008年   3977篇
  2007年   3845篇
  2006年   3379篇
  2005年   3167篇
  2004年   2774篇
  2003年   2428篇
  2002年   2032篇
  2001年   1711篇
  2000年   1565篇
  1999年   1426篇
  1998年   1143篇
  1997年   1152篇
  1996年   1019篇
  1995年   986篇
  1994年   861篇
  1993年   660篇
  1992年   649篇
  1991年   617篇
  1990年   485篇
  1989年   471篇
  1988年   466篇
  1987年   405篇
  1986年   368篇
  1985年   536篇
  1984年   498篇
  1983年   398篇
  1982年   444篇
  1981年   351篇
  1980年   314篇
  1979年   269篇
  1978年   212篇
  1977年   157篇
  1976年   150篇
  1975年   127篇
  1973年   9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VEGF反义RNA对C6鼠胶质瘤细胞体外作用。方法用Lipofectamine介导的方法将VEGF反义eDNA转染入C6鼠胶质瘤细胞系,观察其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在体外VEGF反义RNA可有效抑制C6鼠胶质瘤细胞内源性VEGFmRNA和VEGF蛋白的产生,但对细胞增殖和凋亡无明显影响。结论采用VEGF反义RNA可能成为抗血管形成肿瘤治疗的新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82.
83.
抑癌基因KLF-6和AP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KLF-6和AP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2例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KLF-6和APC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KLF-6与APC的mRNA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37、5%和34,3%,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96.9%和93.8%(P〈0.05)。KLF-6与APC的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28.1%和25.0%,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81.3%和84.4%(P〈0.05)。KLF-6与AP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存在相关性(P〈0.05),并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抑癌基因KLF-6和APC的低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有关,且两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6号结合蛋白基因(Hcbp6)序列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根据软件对启动子的预测,选取翻译起始密码子ATG上游3256bp及下游180bp的DNA序列,分成5段活性区域,分别以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该启动子DNA片段,将其克隆至PCAT3中,构建PCAT3-Hcbp6-P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将该质粒分别转染HePG2,NIH3T3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报告基因编码产物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结果发现质粒pCAT3-Hcbp6-1066p和pCAT3-Hcbp6-240p能够指导CAT的表达,其平均吸光度值(4)是PCAT3-basic对照质粒的3.1倍和6.4倍。结论本研究克隆的启动子DNA序列具有转录活性,这一结果为研究HcbP6的调节机制,进一步阐明HCV核心蛋白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5.
氯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氯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体重)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正常,无严重躯体疾病,1周内未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的住院患者,共计65例,其中利培酮组32例,氯氮平组33例。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末分别做葡萄糖耐量试验,测空腹血胰岛素,测量体质量、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评定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结果:①治疗后体质量增加者氯氮平组24例(占72.7%),利培酮组19例(占59.4%);氯氮平组体质量平均增加2.5kg,利培酮组1.4kg;②氯氮平组体质量增加与进食量增加、胰岛素水平增加和PANSS评分减分率相关(P<0·05),体质量增加者餐后1h血糖升高;③利培酮组体质量增加与年龄、病程显著相关(P<0·05),与基础BMI存在负相关倾向;④两组治疗后均出现糖耐量减低(IGT)和暂时诊断糖尿病(DM)。结论:氯氮平和利培酮均能导致体质量增加,体质量增加更易对糖代谢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6.
Ames试验检测三硝基甲苯及其还原代谢产物的诱变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Ames试验检测系统观察了三硝基甲苯及其还原代谢产物4-羟氨基-2,6-二硝基甲苯(4-HA),4-氨基-2,6-二硝基甲苯(4-A),2-氨基-4,6-二硝基甲苯(2-A)和2,4-二氨基-6-硝基甲苯(2,4-DA)的诱变活性,实验结果显示,三硝基甲苯及其代谢产物具有明显的致突变作用,4-A的直接诱变活性最强,而且移码型诱变性更为显著,在微粒体酶系统的参与下,TNT的诱变活性增强,其代谢产  相似文献   
87.
103例角膜溃疡的病因和病原及药物敏感试验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995年1—12月间我院门诊103例角膜溃疡的病因、病原和药物敏感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病因:外伤59例(57.28%),继发感染34例(33.01%),原因不明8例(7.77%),戴接触镜2例(1.94%)。病原:真菌35例(33.98%),绿脓杆菌18例(17.48%),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14.56%),表皮葡萄球菌9例(8.74%),淋球菌2例(1.94%)。对19例真菌性角膜溃疡同时进行细菌培养,有7例为混合感染,占36.84%。对几种主要检出菌的药物敏感试验表明:它们对普通抗菌素均可产生一定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88.
对13例体外循环病人进行了观察,发现体外循环后TXB2/6-keto-PGF1α显著增高,表明体外循环使血小板受损,而血小板受损是体外循环后失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9.
腺病毒介导的HSV—tk基因治疗大鼠脑胶质瘤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带有HSV-t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CMV-tk)结合核苷类似物(NA)治疗大鼠C6脑胶质瘤。方法:用X-gal染色测定AdHCMV-lacZ转染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效率。用AdHCMV-tk/ACV、GCV离体及活体治疗大鼠C6胶质瘤。结果:AdHCMV-lacZ感染C6细胞效率达100%,AdHCMV-tk感染C6细胞,在病毒感染复数为1000时,GCV和ACV半致死剂量分别为3μg/ml和20μg/ml,Ad-HCMV-tk/ACV治疗大鼠C6胶质瘤模型,大鼠生存期超过90天,而对照组分别为17.0±1.6天(生理盐水组)、14.5±1.3天(AdHCMV-lacZ组),P<0.001。结论:重组腺病毒对靶细胞感染效率可达100%,AdHCMV-tk用GCV的杀伤C6胶质瘤细胞比ACV强,而HSV-tk/ACV用腺病毒介导治疗大鼠脑肿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0.
报告药物治疗无效、射频导管消融失败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ARVD)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1例患者,在电生理导引下行右室前游离壁隔离术治疗成功。术后随访7个月无室速发作,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提示部分右室隔离术对有生命危险和药物治疗无效及射频导管消融失败的ARVD室速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